北京市文學藝術界聯合會

北京市文聯是北京市各文藝家協會,各區、縣文聯、市屬各局、各產業文聯組成的人民團體、是黨和政府聯繫全市文藝家的橋樑和紐帶。 北京市文聯及各文藝家協會努力工作、開展多種多樣的業務活動。 50年來、由於廣大文學藝術家們的積極參與,使得北京市文聯和各個文學藝術協會的組織充滿了活力和凝聚力。

北京市文聯成立於1950年5月,始稱北京市文學藝術工作者聯合會,1963年2月第三次市文代會做出決議,將其更名為北京市文學藝術界聯合會(簡稱北京市文聯)。
北京市文聯是北京市各文藝家協會,各區、縣文聯、市屬各局、各產業文聯組成的人民團體、是黨和政府聯繫全市文藝家的橋樑和紐帶。
北京市文聯實行團體會員制。北京市各文藝家協會和各區、縣文聯為本會團體會員;北京市市屬各局文聯和產業文聯在提出申請並經本會主席團批准後,可成為本會團體會員。北京市文聯現有團體會員28個。北京市文聯對各文藝家協會負有聯絡、協調、服務和管理的職責;對各區、縣文聯及各局文聯、產業文聯負有聯絡、協調、服務和業務指導的職責。
北京市文聯的宗旨是,在中國共產黨北京市委員會的領導下、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和鄧小平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為指導,團結北京市文藝界,堅持黨的“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的基本路線,堅持文藝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的方向和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方針、致力於繁榮和發展社會主義的文藝事業,為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和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而努力奮鬥。
北京市文聯及各文藝家協會努力工作、開展多種多樣的業務活動。調動廣大文學家、藝術家的積極性和創造性,經過50年不懈的努力、北京的文學藝術界碩果纍纍、群星燦爛。老舍、趙樹理、楊沫、管樺、浩然、劉紹棠、王蒙、鄧友梅、張潔、劉心武、;麥力、劉恆(文學)、齊白石、徐悲鴻李可染、李苦禪(美術),曹禺、焦菊隱、梅蘭芳、馬連良、于是之、新鳳霞(戲劇),啟功(書法)。賈作光(舞路)、盧肅、張權、譚利華(音樂),關學曾、魏喜奎(曲藝)、袁柯復、李英傑(攝影)、楊小亭、金業勤、姚金芬(雜技),鍾敬文、“面人郎”(民間文學藝術),林汝為、張和平、鄭曉龍(電視)等等一批又一批難以盡數的新老文學家、藝術家,以他們令世人注目的文學藝術創作成果、為北京贏得了榮譽,成為北京人的驕傲。50年來、由於廣大文學藝術家們的積極參與,使得北京市文聯和各個文學藝術協會的組織充滿了活力和凝聚力。
北京市文聯主辦的報刊有:《北京文學》、《東方少年》、《北京紀事》、《戲劇電影報》。這些報刊團結廣大文藝工作者,出作品、出人才,為繁榮我國的文學藝術事業做出了積極貢獻。
北京是中國的首都,是與世界交流的視窗。50年來、北京市文聯積極組織和推動所屬各協會開展對外文化交流活動,組團或個人出訪、接待來自世界各地的文學家、藝術家、增進了中外文學藝術工作者的了解和友誼,促進了中外文化教育事業的發展。
北京市文聯的經費來自於國家撥款、會員會費、和社會捐助等。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