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工業大學計算機學院

北京工業大學計算機學院

北京工業大學計算機學院是全國最大規模的計算機高級人才培養基地之一。我國著名的信息系統工程和信息安全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沈昌祥先生受聘擔任學院名譽院長。計算機學院師資力量雄厚,專任教師79名,其中:教授及研究員11名,副教授及高級工程師39名,學術梯隊結構合理。學院目前有國家有突出貢獻專家1人,國家級教學名師1人。計算機學院下設計算機套用技術系、計算機系統結構系、計算機軟體系、信息安全系四個系,計算中心,實驗中心兩個軟體和硬體實驗教學基地。現擁有“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博士後流動站,“計算機套用技術”博士學位點,“計算機軟體與理論”、“計算機套用技術”、“計算機系統結構”三個碩士學位點和“計算機技術”、“軟體工程”兩個工程碩士學位點,“計算機科學與技術”、“信息安全”兩個本科專業,形成了從學士到碩士、博士的完整人才培養體系。目前,全院在校本科生1473人,碩士生427人,博士生55人。

基本信息

學院概況

計算機學院下設計算機套用技術系、計算機系統結構系、軟體系、信息安全系四個系,還設有計算中心和實驗中心軟、硬體兩個實驗教學基地。現擁有“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博士後流動站,“計算機套用技術博士學位點”,“計算機軟體與理論”、“計算機套用技術”、“計算機系統結構”三個碩士學位點和“計算機技術”、“軟體工程”兩個工程碩士學位點,“計算機科學與技術”、“信息安全”兩個本科專業,形成了從學士到碩士、博士的完整人才培養體系。2008年,全院在校本科生1145人,碩士研究生474人,博士研究生90人。

計算機學院坐落於北京工業大學校園內一座具有現代化教學設施的信息大樓內。大樓總面積15000平方米,具有寬敞明亮的教室、實驗室、開放機房、現代化的教學和辦公環境,其中實驗室面積7000餘平方米,裝備了大量高檔計算機和其他設備,網路連通全世界。

院系設定

計算機套用技術系

計算機套用技術系是計算機學院所包含的四個系之一,計算機套用系是北京工業大學“十五”“211工程”重點建設學科及北京市重點學科,擁有博士點、博士後流動站和“多媒體與智慧型軟體技術”北京市重點實驗室。計算機套用技術系下設三個教研室,人工智慧與知識工程教研室,模式識別與圖像處理教研室,多媒體技術與圖形學教研室。

在北京工業大學“211工程”、北京市重點學科、北京市重點實驗室建設及包括國家、北京市重點、重大科研項目在內的國家級、北京市級科研項目經費的聯合資助下,我系建起了良好的教學科研環境,擁有雄厚的師資隊伍。現有院士1名(兼職),博士生指導教師7名(兼職3名),碩士生指導教師17名,講師8名,助教1名,已經培養了大批的本科生和研究生,畢業生就業前景良好。湯姆遜、松下、IBM、摩托羅拉、朗訊、SAS、路透等國際性大公司和聯想、上海廣電、華為、 3G研發中心、中星微電子、上海盛大、方正、聯通、網通等國內大的研究院或公司都有我們的學生。也有學生到高校、機關事業單位從事相關工作。多年來我系在人工智慧與知識工程、模式識別與圖像處理、多媒體技術與圖形學領域取得了多項成果,已完成和正在主持多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863、973項目,多項成果達到了國內領先、國際先進水平。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北京市科技進步獎4項。

在北京工業大學力爭"融入北京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積極參與全國經濟建設,創建國內一流的教學研究型大學"的目標鼓舞下,本系力爭建成具有先進科研環境,在研究水平、人才培養、對外合作與交流等方面達到國內一流水平,國際上有一定影響和地位的計算機套用技術系。

軟體與理論系

計算機軟體與理論學科具有先進的計算機設備和良好的實驗環境,擁有一批高素質的師資隊伍。2003年以來,承擔了多項國家863和省部級基金項目,開發了一批套用軟體系統和軟體產品,有多項研究成果獲獎,一部分已產生了效益。軟體自動化方法的研究、地理信息系統領域的研究處於國內先進水平,物流系統和數據倉庫系統的套用開發在首都經濟建設中發揮了顯著的作用。每年在國內外核心期刊上發表論文數十篇,在教學方面曾獲多項國家級和省部級教學成果獎,為國家培養了大批高素質的軟體人才。

信息安全系

信息安全專業是計算機、通信、數學、法律和管理等領域的交叉學科,主要研究確保信息安全的科學和技術。培養能夠從事計算機、通信、電子商務、電子政務、電子金融等領域的信息安全專門技術人才。本專業的學生應有紮實的理論基礎,又要有較強的套用能力和科學研究能力。

系統結構系

計算機系統結構系是計算機學院三大基礎教學部之一,主要承擔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基礎課程本科教學工作。此外也承擔計算機套用、信息安全專業的系統結構和網路等方面的本科生教學與指導工作。現有教師26人,其中具有副教授以上高級技術職稱的教師15人。與實驗中心一起承擔系統結構、計算機組成原理、大型硬體系統、計算機網路等課程設計工作。每年指導100多名本科學生畢業設計和20餘名研究生。學科部具有一定的科研和工程實踐實力,承擔北京市教委、科委以及學校科研項目多項,也同時承接了網路工程方面的項目。

教學科研

計算機學院為適應首都信息產業和計算機科學與技術飛速發展的要求,本著集中優勢、發展創新的原則不端改革創新辦學理念和教育模式,適時更新了教學計畫、學科建設規劃和人才培養方案,形成專業特色,力爭為首都培養出更多適應新技術發展和經濟建設所急需的新型人才。

計算機學院學術氛圍濃厚,2002年以來完成了863、973、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等國家高水平研究項目數十項,發表學術論文近500篇,科研經費日益增長。學院的主要科研方向有可信計算、計算機網路技術及其套用、信息管理與決策系統、格線計算、網路智慧型、機器翻譯、計算機系統與控制、計算機語言處理系統、模式識別與圖像處理、軟體自動化、計算機地理信息系統、系統軟體、邏輯程式設計、資料庫技術和軟體工程。近幾年來,學院在這些領域都取得了豐碩的研究成果,還完成了許多大型計算機工程項目,為北京市的建設做出了重大貢獻。

北京工業大學計算機學院 北京工業大學計算機學院

學院擁有北京市重點學科和北京市重點建設學科、多媒體和智慧型軟體技術北京市重點實驗室,現有人工智慧研究所、模式識別和圖像處理研究所、多媒體技術與圖像學研究所、信息化工程研究所、計算機互動技術研究所、軟體工程研究所、網路信息技術研究所、加固型計算機研究所等多個研究機構。學院還設有北京工業大學國際WIC研究院,該研究院是國際學術組織網路智慧型協會的實體研究機構並將建成以網路智慧型與腦信息學的交叉融合為核心的基礎理論及其套用技術的世界高水準的研究基地,是具有國際性面向世界開放的教育研究開發機構。此外,學院建有計算機軟體與理論、人工智慧與知識工程、模式識別與圖像處理、多媒體技術與圖形學、計算機系統與控制、軟體工程與軟體自動化、計算機網路與套用技術、智慧型信息系統與資料庫技術套用、可信計算等學科實驗室。並設有“計算中心”、“實驗中心”兩個軟體與硬體實驗教學基地,現有儀器設備總值2000多萬元。實驗中心主要承擔院及非計算機專業的有關硬體和網路方面的教學實驗任務,年提供實驗6萬個人機時,實驗中心還與國際知名企業Inter公司和微軟公司分別合作成立了聯合實驗室和嵌入式培訓中心。計算中心主要承擔校計算機軟體教學相關的實驗任務及課外上機實驗、上網服務,年提供50萬個人機時。

國際交流

良好的國際合作關係有力地促進了學院的學科建設,帶動了教學、科研水平的提高。學院與美國、日本、德國、法國、加拿大、挪威、俄羅斯、澳大利亞、愛爾蘭等國家的一些大學、科研機構和公司建立了良好的科研和學術交流關係,為現代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人才的培養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和更多的途徑。學院每年還選送優秀在校本科生、研究生到國外大學進行研修和聯合培養。

學院成立以來,已為國家和北京市培養和輸送了近8000名本科專業人才。他們分布在高新技術企業、各級政府機關、中國科學院、高等院校、外資企業和國有企業等單位,很多畢業生已成為各行各業計算機領域的技術骨幹和高級管理人才。其中加拿大工程院士、多倫多大學終身教授、Platform Computing公司董事長兼CEO周松年;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高性能計算學科主任、美國Ohio州立大學計算機系系主任、傑出海外華人教授張曉東;日本PSB株式會社總裁賀乃等都受聘擔任學院的兼職教授;日本前橋工業大學教授鍾寧波市擔任國際WIC研究院特聘教授。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