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學口腔醫學院

北京大學口腔醫學院

北京大學口腔醫學院,坐落於海淀區魏公村,地處中關村高科技園區,是一所集醫療、教學、科研、預防功能為一體的大型專科醫院。學院位占地面積35,400平方米,具有現代化的先進設備,為完成醫、教、研、防四項基本任務提供了優良的條件和環境。擁有諸多國內外著名的口腔醫學專家, 為國家培養大量本科生、碩士生、博士生、博士後以及培訓國內外進修生、留學生等。1984 年學院培養出我國第一位醫學博士,1988 年又培養出我國第一批臨床醫學博士。

基本簡介

北京大學口腔醫學院北京大學口腔醫學院

北京大學口腔醫學院坐落於海淀區魏公村,地處中關村高科技園區,是一所集醫療、教學、科研、預防功能為一體的大型專科醫院。下設三個分支機構,員工1200餘人,擁有諸多國內外著名的口腔醫學專家,開展口腔疾病及頜面部創傷、畸形和腫瘤等疾患的專業化治療,長期以來受到全國各地和海外患者的推崇,還承擔著黨和國家領導人以及各國駐華使節、離退休老幹部等的口腔保健任務。日平均門診量高達2500餘人次,年門診量達80萬餘人

次,年收治住院病人3000餘人次,是目前國際上口腔專科醫療服務規模最大的口腔醫院。

學院位占地面積35,400平方米,具有現代化的先進設備,為完成醫、教、研、防四項基本任務提供了優良的條件和環境。擁有諸多國內外著名的口腔醫學專家, 為國家培養大量本科生、碩士生、博士生、博士後以及培訓國內外進修生、留學生等。1984 年學院培養出我國第一位醫學博士 ,1988 年又培養出我國第一批臨床醫學博士。

北京大學口腔醫學院全景北京大學口腔醫學院全景

學院下設的北京大學口腔醫院是衛生部三級甲等醫院,共設有15個臨床科室,9個醫技科室,下屬4個分支機構。現有椅位442台,開放病床120張。年完成門急診量近100萬人次,日均門急診近3000人次,年收治住院病人4000餘人。承擔著黨和國家領導人、離退休老幹部、各國駐華使節、外國專家及海內外僑胞的口腔醫療保健工作。在長期學科建設和臨床實踐的基礎上,已逐步凝練、形成了獨具特色的口腔醫學臨床學科群。

北京大學口腔醫學研究所成立於1978年,目 前設有中心實驗室1個、臨床和基礎研究實驗室13個、以口腔常見疾病防治為主導的跨學科研究中心9個、實驗動物室1個和1所口腔醫學專業圖書館。還設有衛生部口腔醫學計算機套用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中華口腔醫學會、 中國牙病防治基金會等全國性口腔醫學機構掛靠在學院,是中華口腔醫學會下設的 21 個專業委員會或學組中的 9 個專業委員會的主任委員單位或學組組長單位 , 是《中華口腔醫學雜誌》、《中華口腔正畸學雜誌》、英文版《中華口腔研究雜誌》、《精粹中國口腔醫學繼 續教育雜誌》、《現代口腔醫學雜誌》的主編單位。世界衛生組織批准學院口腔醫學研究所為 WHO 預防牙醫學科研與培訓中心。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在學院成立口腔醫療器材檢測中心,負責全國口腔材料的質量監控。

北京大學口腔醫學院北京大學口腔醫學院

學院重視發展國際間的合作與交流,先後與 30 多個國家和地區的口腔醫學院校建立了友好交流關係。多次舉辦大型國際會議,簽訂多項合作項目。學院平均年接待外賓達 1000 餘人次,已成為中國口腔醫學對外交流的一個重要視窗。

北京大學口腔醫學院始建於1941年,是國家重點口腔醫學院校,實行口腔醫學院、口腔醫院、口腔醫學研究所三位一體的管理體制。擁有諸多國內外著名的口腔醫學專家,是中國高層次口腔醫學專業人才的培養基地,是中國口腔醫學對外交流的重要視窗。

北京大學口腔醫院北京大學口腔醫院

學院重視口腔預防工作,多年來廣泛開展社區健康促進、農村教學基地建設等工作。在1981年即被世界衛生組織批准為“WHO預防牙醫學科科研與培訓中心”。先後主持完成了三次全國口腔健康流行病學調查,組織領導了10多年“全國愛牙日”活動,並參與舉辦口腔健康諮詢、義診、講座等公益活動。協助政府制定了我國口腔衛生保健的目標規劃,進行長期、艱苦的口腔健康教育和觀念啟蒙,為規範和發展我國口腔預防醫學和牙病防治事業發揮了重要作用。

近70年來,北京大學口腔醫學院不但贏得了國內外知名的學術地位,培養了大批口腔醫學人才,而且還形成了極具特色的醫院文化,“厚德尚學、精醫濟世”的院訓作為北京大學口腔醫學院的核心文化理念,將激勵北京大學口腔醫學院人開拓進取、追求卓越、再創輝煌。

預約掛號

請注意:

各門診部比較分散,請一定注意各門診部的地理位置,避免給您帶來麻煩,謝謝! 醫院地址:北京市海淀區中關村南大街22號。

第一門診部地址:北京市西城區西什庫大街甲37號;

第二門診部地址:北京市朝陽區安立路66號安立花園A2、B5;

第三門診部地址:北京市海淀區花園北路高德大廈2層203室。

第五門診部地址:北京市朝陽區朝陽門外佳匯國際中心A座305室。

現任領導

北京大學口腔醫學院院長 -- 郭傳璸

北京大學口腔醫學院北京大學口腔醫學院

郭傳璸,男,1964年2月出生,漢族,中共黨員,現為北京大學口腔醫學院頜面外科主任醫師、教授、博士生導師、副院長。1985年畢業於上海第二醫科大學口腔系,1992年畢業於原北京醫科大學口腔醫學院,獲醫學博士學位。學科專長及研究方向:口腔頜面腫瘤診治,顱底及咽旁顳下區腫瘤的診斷及手術治療。中華口腔醫學會口腔頜面外科專委會腫瘤專業組副組長,中國抗癌協會頭頸外科專業委員會常委,《中國顱頜面外科雜誌》及《中國耳鼻咽喉頭頸外科》編委,《中華耳鼻咽喉科雜誌》審定稿人,全國衛生專業技術資格考試專家委員會委員。

北京大學口腔醫學院副院長 -- 李鐵軍

北京大學口腔醫學院北京大學口腔醫學院

李鐵軍,1963年出生,1984年畢業於湖北醫科大學口腔系,1987年獲湖北醫科大學口腔病理專業碩士學位,1995年獲英國伯明罕大學牙學院博士學位,1995~1998年赴日本鹿兒島大學齒學部從事博士後研究,2004年赴美國德克薩斯大學醫學分部高訪進修6個月。現任北京大學口腔醫學院副院長,口腔病理科教授、主任醫師、博士生導師。兼任北京口腔醫學會理事、現代口腔醫學雜誌編委等。

北京大學口腔醫學院副院長 -- 林野

北京大學口腔醫學院北京大學口腔醫學院

林野,男,1955年9月1日出生於西安,現為北京大學口腔醫學院副院長,口腔種植中心副主任,正頜外科中心副主任,教授,主任醫師,博士生導師。學科專長:口腔種植學、正頜外科學、頜面創傷學。德國整形外科醫師、德國口腔科醫師、德國口腔頜面外科醫師。德國科隆大學醫學博士。亞洲種植學會副會長、中華口腔醫學會種植學會副會長、國際口腔頜面外科醫師學會會員、德國口腔科醫師學會會員。

北京大學口腔醫學院副院長 -- 羅奕

北京大學口腔醫學院北京大學口腔醫學院

羅奕男,1959.11出生,漢族,中共黨員。 1983年畢業於北京醫科大學口腔醫學系,醫學學士。 畢業後在北京大學口腔醫學院口腔頜面外科工作至今。 1993年赴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醫學院進行為期半年的訪問學習。現任:北大口腔醫院主任醫師、副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北大口腔醫院病案統計科主任。北大口腔醫院病案管理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中華口腔醫學會唇齶裂學組成員。中華口腔醫學會口腔醫學計算機委員會成員 主要從事口腔頜面成形外科工作,尤其在唇齶裂序列治療領域有較豐富臨床和科研經驗。發表論文近三十篇,參編相關專著4部。先後承擔多項國家和省部級科研項目。1998年獲衛生部科技進步三等獎《唇齶裂序列治療》,2002年獲北京市科技進步二等獎《唇齶裂患者齒槽嵴裂植骨修復的臨床套用研究》。指導8名研究生(其中2名博士生副導師,6名碩士生導師)。

主要科室

口腔頜面外科

涉及口腔頜面整形,功能重建,口腔頜面腫瘤,口腔頜面種植,口腔頜面創傷,口腔頜面炎症等.我院口腔頜面外科始建於1955年,是我國最早成立的口腔頜面外科之一;目前是國內規模最大,專業技術隊伍最為齊整的科室之一.

北大口腔醫院口腔頜面外科研究性課題分工細,目 前成立的醫療中心有正頜外科中心,唇齶裂治療中心,牙種植中心,顳下頜關節病及口腔面痛治療中心,頜面創傷中心,涎腺病中心等;同時各醫療中心又密切合作,相互支持使我科一方面整體綜合醫療水平高,一方面各分支學科能向縱深發展,與國內及市內相應專科相比,具有明顯的特色.1996年作為重點學科首批進入國家“211工程”,作為重點臨床學科.在學科建設方面,我們一直堅持全面高水平,重點有特色的方向,以努力保持國內的領先和國際先進為目標,全面進行學科建設.

北大口腔醫院頜面外科目前共有病床111張,床位使用率達88%以上,平均住院日低於16天,年手術例數超過2000例.

口腔頜面外科為國務院學位委員會首批授權的博士學科點單位.1984年培養出我國的第一位博士,現已培養出博士59名,碩士40名,七年制本碩連讀生20人,博士後5人.

北京大學口腔醫學院北京大學口腔醫學院

今 年來北大口腔醫院經各種渠道(包括衛生部臨床重點建設項目,國家“211工程”撥款等)獲得口腔頜面設備建設費582萬元,科研經費280萬元,並由醫院投資278萬元完成了種植科和顳下頜關節診治中心的建設,並投資71.2萬元完成了對手術室改造,使我院擁有國內一流的種植科和顳下頜關節病診室.

口腔正畸科創建於1949年,是我國成立最早的口腔正畸診室,初期即具有一定規模。1977年經衛生部批准成立口腔正畸科,並確定為口腔醫學二級學科。1996年被批准確立為211重點工程學科。口腔醫學專家毛燮均教授一手創建了學科,是著名的學科帶頭人。建立以來,共取得國家級科研成果4項,部市級科研成果21項,局級科研成果9項,在口腔界排名第一。承擔科研基金項目23項,其中,國家自然科研基金9項,占據首位。目 前30名醫師人員中,80%擁有博士學位,60%有一年及以上的海外留學經歷。

正畸科

擁有以毛燮均教授、黃金芳教授、傅民魁教授為代表的國內著名、國際知名的學科帶頭人,在全國口腔正畸學界享有極高學術聲譽。

在學科的創始階段:

毛燮均教授(1901-1979)是我國著名口腔醫學家、教育家,是我國口腔正畸學科奠基人,為我國口腔正畸學科的創立發展和人才培養作出了重大貢獻。1930年以博士學位畢業於華西協和大學牙醫學系,歷任北京醫學院院務委員會委員,《中華口腔科雜誌》總編輯,中華醫學會理事,衛生部醫學科學委員會委員,口腔專題委員會主任委員,是口腔界僅有的一級教授。半個多世紀前他提出了“口腔醫學是一門生物學科”,“口腔醫學與其它醫學各科及自然科學,社會科學有著重要關係”,在學術思想上取得了重要建樹。經他鍥而不捨的努力,促使狹隘的牙醫學轉變為口腔醫學,並發展為一門有獨立理論、操作基礎的科學科目。今天,口腔醫學與醫學各科,生命科學,信息工程學科的結合使之飛速發展,更體現出毛燮均教授學術思想的精闢。

黃金芳教授(1922-1997)於1949年畢業於北京醫學院,歷任北京醫學院院務委員會委員、學術委員會委員,中華醫學會口腔科學會口腔正畸專業學組第一任組長,中華口腔醫學會口腔正畸專業委員會顧問,衛生部高等醫藥院校口腔專業教材編審委員會委員,《中華口腔醫學雜誌》等6種期刊編委和特約編委。經她的不懈努力,使口腔正畸學首批成為口腔醫學的臨床博士點,從口腔矯形學中分離出來建立獨立教研室,出版全國統編的口腔學專科教材,任第一版《口腔正畸學》統編教材主編,為口腔正畸今天的蓬勃發展局面奠定了第一塊最為堅實的基石,加快了我國口腔正畸學科的發展。

口腔修復科

修復科位於門診樓的一層,是北京大學口腔醫學院院最大的門診科室,全科共有大小診室六間,口腔綜合治療台50台,日門診220人次左右。

修復科技術力量雄厚。目前有在職人員45人,其中醫師28人;護師14人;教輔人員3人。

修復科的醫療、教學、科研水平在全國處於領先地位。醫師中有中華口腔醫學會口腔修復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1人,常委1人;北京口腔工作者協會副會長一人,常務理事一人;中華口腔醫學會口腔修復技術學組副組長一人,常委一人;中華口腔醫學雜誌編委2人,審稿人5人;中華口腔醫學會醫學教育委員會副主任委員1人;國際牙科研究會會員3人;國際牙科學會亞洲分會會員2人。

牙體牙髓科

臨床業務範圍包括齲病、牙髓病和根尖周病的診斷與系統防治,牙齒硬組織發育缺陷的診斷與治療,牙齒醫療美學修復等。目 前擁有牙科椅位數30,主任醫師(教授)6人,副主任醫師(副教授)6人,主治醫師11人。

科室承擔北京大學口腔醫學本科生、研究生和進修生的教學任務,承擔國家級繼續教育項目。

科室近五 年來承擔國家自然基金研究項目3項,教育部研究項目1項,衛生部研究項目2項,北京市重點學科建設項目1項。獲教育部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北京市科技進步二等獎2項,衛生部科技進步三等獎1項。

科室現任主任高學軍教授,博士生導師。研究生畢業於北京醫學院(現北京大學醫學部),曾留學英國和美國。兼任中華口腔醫學會牙體牙髓病學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

現任領導

院長徐韜

北京大學口腔醫學院院長 -- 徐韜北京大學口腔醫學院院長 -- 徐韜

徐韜,1958年出生,現任北京大學口腔醫學院(口腔醫院)院長,教授,主任醫師,博士生導師。研究方向為口腔預防醫學,治療活性物質的套用研究和轉化型臨床研究。

1982年畢業於原北京醫學院口腔醫學系,獲得口腔專業醫學學士學位,並留校工作,後出國深造。分別於1989年和1995年在美國波士頓大學獲得口腔生物學博士和牙醫學博士學位。

曾在美國波士頓大學工作。1995年任波士頓大學副教授,主要從事教學、研究和醫療工作。曾獲得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科研經費。1989年獲得國際牙科研究學會唾液研究學科“終生會員” 榮譽稱號。1992年,獲得美國牙科研究學會的William J. Gies 獎。 擁有美國多州口腔醫療執業執照。

曾在國際著名口腔產品公司擔任高級管理職位,任臨床科學總監,領導新技術研發和臨床研究工作。

主要學術兼職為多個國際口腔基礎和臨床研究雜誌的編委或專項審閱人。兼任北京大學口腔醫學研究所所長,世界衛生組織預防牙科培訓中心(中國)中心主任。

副院長李鐵軍

北京大學口腔醫學院副院長 -- 李鐵軍

李鐵軍,1963年出生,1984年畢業於武漢大學口腔醫學院,1987年獲武漢大學口腔病理專業碩士學位,1995年獲英國伯明罕大學牙學院博士學位,1995~1998年赴日本鹿兒島大學齒學部從事博士後研究,2004年赴美國德克薩斯大學醫學分部高訪進修6個月。現任北京大學口腔醫學院黨委書記、副院長,口腔病理學教授、主任醫師、博士研究生導師。兼任中華口腔醫學會常務理事、中華口腔醫學會口腔生物醫學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澳大利亞皇家牙外科學院院士資格考試考官、《Oral Disease》編委、《現代口腔醫學雜誌》常務編委、《北京大學學報(醫學版)》編委等職。

主要專業方向為口腔腫瘤病理、特別是頜骨牙源性腫瘤的臨床與基礎研究。1998年獲衛生部優秀青年科技人才稱號;2001年獲中國高校自然科學獎二等獎(第2完成人);2002年獲北京大學醫學部基礎與臨床結合成果獎;2005年獲教育部提名國家科學技術獎自然科學獎二等獎(第1完成人);2006年獲北京市科學技術獎三等獎(第1完成人)。先後獲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國家傑出青年基金、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等多項科研基金資助,享受國務院頒發的政府特殊津貼待遇。迄今在國內外發表學術論文98篇,其中SCI收錄39篇,累計被引用480餘次;主編專著1部、參編7部;已培養博士研究生5名、碩士研究生10名。

副院長林野

北京大學口腔醫學院副院長 -- 林野

林野,教授、主任醫師、博士研究生導師。 1983年畢業於西安醫科大學口腔系,1986年華西醫科大學醫學碩士學位,之後留校任教。1990年起赴德國科隆大學學習,1991年考取德國北威州口腔頜面外科醫師執照,在德國科隆大學口腔頜面外科任住院醫師至1995年, 1994年取得德國科隆大學醫學博士學位。1995年應聘歸國在北京大學口腔醫學院工作至今,現任該院口腔種植科主任。在德國期間受過系統、嚴格、規範的口腔種植學臨床技術訓練,1995年回國以來,率領課題組首先在國內開展了多種植骨技術,上頜竇底提升技術,即刻種植與即刻負重技術,功能性頜骨重建技術,種植美學修復技術,面部器官缺損的贗復體修復技術,無牙頜即刻修復技術,計算機設計、加工種植修復技術等國際先進技術,多次受邀在國際學術會議上作大會特邀發言,在國際上享有一定的知名度。現任中華口腔醫學會口腔種植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亞洲口腔種植學會會長,德國口腔醫師協會會員,中國口腔頜面外科醫師協會會員。先後在國內外醫學雜誌上發表論文92篇,其中作為第一作者與責任作者發表58篇。自2007年被聘為European J of Oral Implantology雜誌編委。2001年獲中華醫學科技一等獎(第二獲獎人),2005年獲得“中央保健先進工作者”稱號,2006年獲首屆中國“傑出口腔醫師”稱號,2008年被評為衛生部突出貢獻青年專家,2009年獲中國醫師獎。

行政機構

北京大學口腔醫學院院長辦公室黨委辦公室 (簡稱兩辦)系統

北京大學口腔醫學院醫務處

北京大學口腔醫學院教育處

北京大學口腔醫學院科研處

北京大學口腔醫學院外事辦

北京大學口腔醫學院財務處

北京大學口腔醫學院人事處

北京大學口腔醫學院保衛處

北京大學口腔醫學院後勤綜合協調處

北京大學口腔醫學院設備科

北京大學口腔醫學院護理部

北京大學口腔醫學院工會

北京大學口腔醫學病案統計科

北京大學口腔醫學院離退休辦

北京大學口腔醫學院紀委監察

北京大學口腔醫學院團委

地理交通

北京市海淀區中關村南大街22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