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學京昆古琴研究所

北京大學京昆古琴研究所

北京大學京昆古琴研究所隸屬於藝術學院,成立於2003年10月,是國內首個京崑曲古琴藝術研究機構。北京大學京昆古琴研究所開展對“崑曲”、“古琴”這兩項世界“人類口頭和非物質遺產代表作”的搶救、保護、繼承和研究,進行文獻資料收集、舉行研討和傳習活動,對崑曲的創作劇本、唱腔、技藝、戲曲理論專題研究並建立完善體系,對古琴的製作絕學深入學習傳承,吸納國外學者,辦研究生班,同時通過表演藝術,挖掘相關文化內涵,用演出等手段展示北大對傳統文化的關懷和繼承。現任所長為北京大學哲學系教授樓宇烈。

概述

北京大學京昆古琴研究所成立於2003年10月,是國內首個京崑曲古琴研究所

藝術學院結構圖藝術學院結構圖

北京大學京昆古琴研究所現設在北大藝術學院,是藝術學院6個重要的研究機構之一(其他5個是:北京大學文化產業研究院、北京大學美學與美育研究中心北京大學電視研究中心北京大學影視戲劇研究中心北京大學書法藝術研究所)。北京大學古琴社是北京大學京昆古琴研究所指導、關心下的一個學生社團。
北京大學京昆古琴研究所積極開展對“崑曲”、“古琴”這兩項世界“人類口頭和非物質遺產代表作”的搶救、保護、繼承和研究,充分利用北大資源、進行文獻資料收集、舉行研討和傳習活動,對崑曲的創作劇本、唱腔、技藝、戲曲理論專題研究並建立完善體系,對古琴的製作絕學深入學習傳承,吸納國外學者,辦研究生班,同時通過表演藝術,挖掘相關文化內涵,用演出等手段展示北大對傳統文化的關懷和繼承。

師資簡介

樓宇烈樓宇烈
樓宇烈,男,浙江省嵊縣人,1934年12月10日生於杭州。
現任 北京大學哲學系教授(1985年 9月起); 北京大學哲學系東方哲學教研室主任(1985年12月起); 北京大學宗教研究院名譽院長; 北京大學學術委員會委員(1989年12月起)。北京大學京昆古琴研究所所長。 一九五五年畢業於上海浦光中學; 同年入北京大學哲學系哲學專業本科; 一九六○年北京大學哲學系哲學專業本科畢業。 經 歷: 一九六○年七月至一九七九年五月,北京大學哲學系助教; 一九七九年六月至一九八○年十一月,北京大學哲學系講師; 一九八○年十二月至一九八五年八月,北京大學哲學系副教授; 一九八五年九月至今,北京大學哲學系教授; 一九九○年起中國哲學博士導師。 現任 北京大學哲學系教授(1985年 9月起); 北京大學哲學系東方哲學教研室主任(1985年12月起); 北京大學宗教研究院名譽院長; 北京大學學術委員會委員(1989年12月起)。北京大學京昆古琴研究所所長。
賈瑀鉉賈瑀鉉

賈瑀鉉,號如山,北京大學宗教學系特聘研究員,北京大學京昆古琴研究所古琴教授,首都師範大學特聘教授,中國琴會名譽理事。古琴先後師從吳派及泛川派名家吳釗先生,廣陵派第十一代大師梅曰強先生,以及吳派大師吳文光先生,並受教於蜀派名家丁承運等先生。指法精湛蒼老,古樸堅勁。如山老師系台灣輔仁大學中文系學士、哲學系碩士,北京大學哲學系中國哲學專業博士,北京大學古琴社創立者之一,北京如是山房館主。

古琴課部分授課教師

樓宇烈,北京大學哲學系教授,北京大學哲學系東方哲學教研室主任,北京大學宗教研究院名譽院長,北京大學學術委員會委員,北京大學京昆古琴研究所所長。
如山,賈瑀鉉,博士,北京大學宗教學系特聘研究員,北京大學京昆古琴研究所古琴教授,首都師範大學特聘教授,中國琴會名譽理事。
譚惟,北京大學國學院在讀博士。
雷嫻,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學士,清華大學建築系碩士,北京大學京昆古琴研究所古琴研修班畢業,北京清華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文化遺產保護研究所規劃師。
吳錫梅,北京大學生物系學士,北京大學京昆古琴研究所古琴研修班畢業。
肖磊,北京大學哲學系博士,北京大學京昆古琴研究所古琴研修班畢業。
李瑾,北京大學法學碩士,北京大學京昆古琴研究所古琴研修班畢業,律師。

古琴課說明

我們的教學方式
口傳心授,教學中融入傳統文化精神,並以多元化的傳習方式做到“因材施教”、

撫琴撫琴
“有教無類”。以期達到中正、自然、空靈,樂於和的境界。
1. 學琴之外
在北京大學京昆古琴藝術研究所古琴教授如山創立的“如是山房”練琴是免費的,所以鼓勵您來,可以認識很多琴友,大家都是各行各業愛琴而來,在一起交流練習。山房有著難得的清靜氛圍,可以練琴,也可以參加雅集,聽琴品茶。學琴之外,調節生活、陶冶性情。
2.如何開課呢?
若您選擇了一對一的課程,和老師約定好時間就可以開始上課了。若您想選擇多人班的課程,最好能夠相約幾個朋友一起,這樣可以保證大家步伐一致,再定好大家的時間就可以了。
3.如何交納學費呢?
六次課堂為一期,每期開始前會收取六次課程的費用。
4.這些課堂與琴曲班有什麼不同?
一至四人的課堂,是根據學員的接受能力和練習情況調整進度的,曲目由老師和學員來定,學員和老師的組合相對固定。
琴曲班是以固定的課時結束一個曲子的學習,曲目也是確定好的,學員因琴曲班而暫時組合在一起。如是山房(北京大學京昆古琴研究所實踐基地) 緣起
如是:或顰或笑,儘是真理的流露;亦琴亦茶,皆為還鄉的坦途。當下體認,當下承當,舉手投足,無不是道。
山房:山中草房。清淨簡潔,雖處鬧市一隅,卻能鬧中取靜,為您提供一個心靈隱修處。
山房是茶室,一杯一盞間親近了解茶並將其融入生活,可以三五人雅聚清談,亦可多人茶會議事。
山房是琴館,傳統嚴格的古琴教學,在吟猱綽注間體會一份難得的閒暇淡雅心境。
山房是禪舍,不定期的傳統文化及佛教教理小型研討講習,旨在關懷您及家人身心健康,陶冶性情的同時感悟人生。
山房是這樣一個具實驗性的文化空間,由出身北大的數位同仁共同組建,我們真心期待您的加入,並希望如是山房成為每一位成員心的家園,精神的依靠處。固定活動
古琴課程
如是山房如是山房

周三 19:30~20:30
古琴音樂會
周六 10:30~12:00
抄經(目前僅對學員開放)
周日 14:00~17:00
書法練習堂(需要自帶筆墨紙硯,三十元/人 茶水費用)聯繫我們
周一休息
地址:北京市東城區安定門東大街58號 (捷運5號線雍和宮站,A出口向西約200米)

部分結業學生

北京大學京昆古琴研究所開設的古琴研修班已經歷經多屆,他們當中的部分學生目前正在各個不同的領域工作,有的還利用空餘時間普及古琴知識。以下是在一些古琴培訓機構授課的部分北大京昆古琴研究所古琴研修班畢業的學生:
吳錫梅,北京大學生物系學士,北京大學京昆古琴研究所古琴研修班畢業。
肖磊,北京大學哲學系在讀博士,北京大學京昆古琴研究所古琴研修班畢業。
李瑾,北京大學法學碩士,北京大學京昆古琴研究所古琴研修班畢業,現任律師。
雷嫻,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學士,清華大學建築系碩士,北京大學京昆古琴研究所古琴研修班畢業,現任北京清華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文化遺產保護研究所規劃師。

歷史

2001年12月8日,北京大學古琴社的成立。成立大會上,示範演奏的有北京古琴研究會會長吳釗先生、副會長許健先生、李祥霆先生、陳長林先生;琴界的老前輩李磻先生、曾經聆教於蕭友梅的王迪女士、受業於張友鶴的陳閱聰先生也蒞會親授琴道,還有琴藝精湛、風華正茂的青年琴家們也來獻藝;同時,北京大學古琴社名譽社長張岱年先生為我們題寫了“弘揚琴道,淨化人心”的社訓,著名琴家鄭珉中先生、吳文光先生也專門為北大古琴社題字;張銅霞女士還代表音樂泰斗、前中國音樂家協會主席呂驥向

北大古琴演奏會北大古琴演奏會
北大古琴社贈送一套大型期刊《七弦琴音樂藝術》。
2003年9月,北京大學一批學者擬成立專門機構去研究保護“崑曲”和“古琴”。
2003年10月,北京大學批准成立京昆古琴研究所。
2003年12月27日,北京大學京昆古琴研究所成立大會暨“七弦和鳴,幽蘭吐芳——古琴崑曲音樂會”舉辦。此次音樂會由北大古琴社承辦,演員全部由北大師生組成。北大中文系著名教授林燾演唱崑曲《玉簪記·琴挑》,68歲的樓宇烈也將登台獻技。
2004年3月26日,應北京大學京昆古琴研究所和古琴社邀請,北京古琴研究會會長吳釗先生在北大舉辦講座《古琴的藝術》
2004年11月21日,北大京昆古琴研究所主辦,北大古琴社協辦,琴為何物——著名斫琴家王鵬先生專場在北京大學四院哲學及宗教系二樓大教室內(靜園草坪邊)舉辦
2005年1月2日晚,“琴心三疊”----北京大學京昆古琴研究所啟動周年暨北京大學古琴社成立三周年紀念音樂會在北京大學圖書館南配殿舉
2005年2月21日,在中國政法大學昌平校區精心布置的禮堂里,座無虛席,掌聲雷動,這不是校園中常見的流行歌手的演唱會,而是由中國政法大學人文學院主辦、北京大學京昆古琴研究所的師生演出的一場“七弦和鳴,幽蘭吐芳——古琴崑曲音樂會”。
2005年3月19日晚7點至9點北京大學電教104室,樓宇烈講座《崑曲與非物質文化遺產》
2005年4月28日晚,應北京大學京昆古琴研究所的邀請,武漢音樂學院古琴家、音樂學家、長江音樂文化研究中心主任丁承運教授與其夫人傅麗娜副教授,在北京大學圖書館南配殿舉行了一場名為《琴瑟和鳴——上古琴瑟文化與其操縵藝術》的專場講座暨音樂會。
2006年5月10日,北京大學京昆古琴研究所所長樓宇烈接受《新京報》專訪,談國學。
2006年12月1日,北京大學古琴社成立五周年紀念音樂會上周五晚在北京大學圖書館南配殿舉行。樓宇烈教
演出單演出單
授至開幕詞,他說:一個社團能夠堅持五年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我們要看到古琴社的十年,十年是一個圓滿。
2007年5月26日至27日,北京大學京昆古琴研究所所長樓宇烈在七塔禪寺三聖殿舉行 “佛法與人生”專題講座,弘揚古樂。
2007年7月,北京大學京昆古琴研究所所長樓宇烈騰訊開講“中國的品格”,暢談中國傳統文化與藝術。
2008年11月17日,北京大學百年講堂多功能廳,“雅韻流芳”——北京大學京昆古琴研究所首屆古琴班結業匯報演出舉辦。
2008年11月22日~11月27日,台灣制茶大師呂禮臻品茶講座。
2009年2月6日【講座】新春茶道講座--從一杯茶談起。
2009年4月8日【演奏會】如是山房古琴音樂會--王鵬先生專場
2009年5月9日【演奏會】如是山房古琴音樂會--如山師專場
2009年7月【琴旅】武當山古琴之旅
2009年7月17日【演奏會】加州大學古琴文化交流音樂會
2009年6月16日,北京大學京昆古琴研究所所長樓宇烈接受《深圳商報》專訪《保護文化遺產根本在觀念》談崑曲的保護。
2009年12月28日,北京大學崑曲研習班公開發表說明,指出:1、北京大學崑曲研習班屬於北京大學京昆古琴研究所,是北京大學國學研究院(哲學系)樓宇烈先生自2001年開始主持的一個崑曲學習班。教曲的老師是北京大學國學研究院(哲學系)的樓宇烈先生。參加崑曲班的學習沒有條件限制,崑曲班是一個免費、自由、開放的團體,歡迎每一位對崑曲感興趣的朋友。崑曲班的每次活動大致分成三個部分:學習新曲、複習舊曲、自由演唱。 所用教材是北京崑曲研習社四十周年時所印《谷音曲譜》,分金、聲、玉、振四集。 沒有任何基礎、不懂工尺譜的同學能跟得上崑曲班的學習。按照一般的努力程度,跟隨老師唱,大致半年左右便能熟悉工尺譜並自由演唱。最先幾次課或許會覺得難懂難熬,五六次後便會覺得漸入狀態。活動時間為每周三下午兩點至五點,地點為北京大學老化學樓(即圖書館前、光華管理學院北邊的三層小樓)207室。停課會提前
如山古琴音樂會如山古琴音樂會
通知。
2010年初【講座】石小梅昆曲系列講座
2010年6月30日【演奏會】琴音三昧——如山法師古琴專場演奏會
2010年11月27日、28日【講座】孔愛萍崑曲系列講座
2003年至今,北京大學京昆古琴研究所所長樓宇烈先生先後多次在“國學大師班、“企業家國學班”、“少年兒童國學班”等培訓班講授傳統文化與古樂
2011年5月29日晚,應中國政法大學校黨委宣傳部、人文學院和社團聯合會的邀請,著名古琴家、北大京昆古琴研究所導師賈瑀鉉(如山)先生來到昌平校區學生活動中心學術報告廳,舉行了“太古正音”如山古琴音樂會。正大琴社承辦了此次音樂會。北大京昆古琴研究所、北大哲學系和如是山房的幾十位同學、琴友也趕來,與興致勃勃的中國政法大學的學子一道聆聽雅樂。
2011年11月10日,推出《古琴課程說明》,招收新學生。
2011年11月26日,北京海淀區頤和園路5號北京大學辦公樓禮堂舉辦北大古琴社的十周年紀念活動之一『太古正音』 如山法師古琴音樂會。
2012年1月8日【演奏會】王鵬先生專場

北大古琴社大事記(2001—2006)

2001年9月,北京大學古琴社註冊成立,聘請著名哲學家張岱年先生為名譽社長,北京大學哲學系樓宇烈教授為顧問,地質系楊承運教授為指導老師,以"弘揚琴道,淨化人心"為宗旨,"兼容並包,百花齊放"為社訓。哲學系博士生李虎群任第一屆琴社社長。
2001年12月8日,於北京大學圖書館南配殿舉辦"雅風古韻--北京大學古琴社成立大會暨古琴演奏會",邀請北京著名老、中、青三代琴家到會並分別演奏代表曲目。
2002年3月24日,於北京大學圖書館南配殿舉辦"古韻新春--江南琴家北大古琴演奏會",梅曰強、劉善教等著名琴家演奏古琴曲目。
2002年4月13日,蘇州琴家裴金寶先生講座:"古琴藝術漫談"。
2002年6月5日,於北京大學正大國際會議中心舉辦"古韻新聲--琴歌箜篌演奏會",著名琴家王迪、歌唱家姜家鏘、斫琴家王鵬、箜篌演奏家吳琳等匯聚北大。
2002年7月,琴社大師兄賈瑀鉉參加"明日東方--北京大學2002屆畢業生晚會",演奏古琴曲目。
2002年9月,北大古琴社網站開通。琴社舉行換屆選舉,產生第二屆負責人,李虎群連任琴社社長。
2002年9月,拜訪著名琴歌研究專家王迪先生。
2003年1月,廣陵派第11代宗師梅曰強先生講座,介紹廣陵琴派的藝術追求及古琴傳統,並現場演奏《平沙落雁》《酒狂》等代表曲目。
2003年10月28日,於北京大學圖書館北配殿舉辦"萬壑松濤--北京大學古琴社成立兩周年紀念音樂會",琴社社員賈瑀鉉、李虎群等演奏古琴及琴簫合奏等曲目,琴社顧問、北京崑曲研習社主委樓宇烈教授演唱崑曲《遊園·皂羅袍》。
2003年11月,琴社舉行換屆選舉,產生第三屆負責人,東語系博士生常蕾出任琴社社長。
2003年12月27日,為慶祝古琴繼崑曲之後列入聯合國"人類口頭和非物質遺產代表作",及"北京大學京昆古琴研究所"成立,由北京大學京昆古琴研究所主辦,北大古琴社承辦,於北京大學辦公樓禮堂舉行"七弦和鳴,幽蘭吐芳--古琴崑曲音樂會",林燾教授、樓宇烈教授等演唱崑曲《玉簪記·琴挑》《長生殿·彈詞》等曲目,琴社社員演奏《平沙落雁》《瀟湘水雲》等琴曲。
2004年3月26日,中國琴會會長、中國藝術研究院音樂研究所研究員、北大藝術系客座教授吳釗先生講座:"古琴的藝術美"。
2004年4月1日,北大琴社代表與哈佛大學代表團交流聯誼,並演奏琴曲。
2004年4月14日,琴社顧問、北京大學京昆古琴研究所所長、北京崑曲研習社社長、北大哲學系樓宇烈教授講座:"崑曲與中國文化--崑曲為什麼會被列入世界'人類口頭與非物質遺產代表作'名錄"。
2004年4月23日,中國琴會常務理事、北京古琴研究會理事、著名琴家陳長林先生講座:"古琴演奏及詩詞吟唱"。
2004年4月29日,中國琴會副會長、上海著名琴家龔一先生講座:"古琴問答及演奏"。
2004年5月14日,琴社指導老師、北大地質系楊承運教授講座:"淺談古琴藝術"。
2004年5月20日,中國琴會副會長、北京古琴研究會副會長、中央音樂學院教授李祥霆先生講座:"古琴藝術漫談--古琴演奏與琴學討論"。
2004年5月29日,人民大學笛簫協會舉辦傳統樂器音樂會,北大古琴社友情演奏《歸去來辭》《秋江夜泊》等琴曲。
2004年6月16日,中國琴會名譽理事葉明媚女士講座:"女性琴家及古琴活動在美國"。
2004年9月,琴社舉行換屆選舉,產生第四屆琴社負責人,中文系碩士生田淵出任琴
社社長。
2004年11月21日,著名斫琴家王鵬先生講座:"琴為何物"。
2004年12月5日,中國政法大學"七弦和鳴、幽蘭吐芳--古琴崑曲音樂會",琴社社員賈瑀鉉、田淵等人友情演奏《醉漁唱晚》《良宵引》等曲。
2005年1月2日,於北京大學圖書館南配殿舉辦"琴心三疊--北京大學京昆古琴研究所啟動周年暨北京大學古琴社成立三周年紀念音樂會"。琴社社員賈瑀鉉、田淵等人演奏古琴曲目,琴社顧問樓宇烈教授、中文系王洪君教授等人演唱崑曲曲目。
2005年4月3日,中國音樂學院國樂館館長、著名琴家吳文光先生講座:"古琴曲漫談"
2005年4月28日,於北京大學圖書館南配殿舉辦"琴瑟和鳴--丁承運傅麗娜教授'上古琴瑟文化與其操縵藝術'講座暨琴瑟音樂會"。
2005年9月,琴社舉行換屆選舉,產生第五屆琴社負責人,化學學院碩士生毛舒能出任琴社社長。
2005年10月9日,於北京大學圖書館南配殿舉辦"古韻新聲--喬珊古琴琴歌音樂會"。
2006年4月27日,於北京大學圖書館南配殿舉辦"天籟神韻--龔一專場講座暨古琴音樂會"。
2006年5月27日,中國藝術研究院研究員、著名琴史學家許健先生講座:"琴曲的意境-從平沙落雁談起"。
弦歌唱和--社內集體活動
五年來,圍繞琴社的不僅有音樂會、講座之類的"大事",還有許許多多的"小事",以每周雅集為主,以春遊、秋遊以及其他各種聚會為輔。事實上,正是通過這些數不清的"小事",才更好地勾勒出琴社社員們的精彩亮點和過人之處,並構建了社員們豐富多彩的生活及彼此間如親人般的深厚友誼。
每周雅集:時間固定在每周日下午兩點半進行,如遇講座、音樂會等重大活動則暫停。主要地點由最初的湖心島、琴心齋(琴社大師兄蔚秀園舊居)、琴社二師兄宿舍,到後來的藝園五層、小四教,再到如今的朗潤園小亭、32樓XX寢(琴社某部長宿舍),偶爾還會走出校園到琴館、書院等處進行。雅集上,社員們除了彈琴、聽琴、交流琴技,還會大啖水果、零食,談笑風生,時而有妙語驚人,更少不了風流韻事恁多樁。近兩年來,更有詳細的每周雅集記錄,概括了當日雅集流程,間或為各種趣事的發生提供佐證。
春遊、秋遊:2003年4月清明節,琴社首次春遊雅集,琴友三十餘人到鳳凰嶺杏花村賞花彈琴,盛況空前,並當場商定了琴社周歲音樂會大計,從此春遊和周歲音樂會成為琴社慣例。2003年10月2日,前往西山潭柘寺舉行"梧葉秋風"雅集。2004年4月25日,春遊登香山望雨樓,並於雨中雅集。2004年10月30日,香山秋遊並"歸秋田居"雅集。2006年4月8日,三年後春遊再登鳳凰嶺。2006年10月29日,賞紅葉百望山秋遊。從03年的鳳凰嶺到不久前的百望山,琴社的出遊活動無一例外都選擇了登山,社員們更是偏愛穿行山間小徑甚於漫步人工大道,去感受"身在此山中"的氣息,並在山上聆聽融於天地自然間的琴聲。
其他聚會:琴社社員們相當樂衷於借各種名目以各種形式進行聚會,不同於雅集和春遊、秋遊有明確通知、安排及詳實文字記錄可考,這些聚會或因適逢節慶生日而進行,或因某一社員號召成事,有者甚至只是臨時起意的小型聚會。至於事後留下的可考記錄,可能是某位社員有感而發的篇章,也可能是眾人的隻言片語,還有許多則是什麼也沒留下。不過,或許就是這些聚會,在琴以外的世界,進一步促進了社員之間的感情,也提供了社員們在古琴以外的交流空間。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