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丁集

北丁集

北丁集鄉位於江蘇省沭陽縣西南部。全鄉8個行政村、47個村民小組,社會人口2.7萬餘人,7482戶。鄉域面積38.8平方公里。蘑菇種植是該鄉農業生產的首要特色。

概況

北丁集鄉位於江蘇省沭陽縣西南部,距離縣城17公里。 東依淮沭河與十字社區隔河相望,南與泗陽縣愛園鎮接壤,西以大澗河與隴集鎮劉集鎮為界,北鄰耿圩鎮。民國30年曾劃入泗陽縣抗日民主政府管轄,1949年劃歸沭陽縣,1965年重建北丁集鄉人民公社,1981年後改稱北丁集鄉,鄉政府駐地北丁集街,距縣城17公里,淮沭河、245省道、沭宿一級路分別從該鄉穿境而過,水陸交通較為便利。鄉域面積38.8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積3.387萬畝、水域面積1.29萬畝。全鄉8個行政村、47個村民小組,社會人口2.7萬餘人,7482戶。2007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23785萬元,財政收入490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4785元,引進2個縣工業園區項目,在2007年度全縣目標綜合考評中,位居三檔第一,全縣第八,被縣委、縣政府表彰為全面先進鄉。

富有特色

北丁集北丁集

蘑菇種植是該鄉農業生產的首要特色:一是規模大。全鄉蘑菇種植面積已達1000萬平方尺。二是配套齊。全鄉有制種廠4家,年供種200萬瓶,鹽水菇廠4家,日加工處理鮮菇40萬公斤。三是銷售暢。全鄉有農民經紀人近200人,聯繫南方各大市場。鄉建有蘑菇交易市場,全國各地商賈雲集,已成為全市的蘑菇生產集散地。四是效益高。由於該鄉成功註冊“玉兔”牌商標,且產品喜獲省級無公害認證,蘑菇價格持續高昂,平均每平方尺年可獲純利2元以上,以上已成為農民增收的支柱產業,該鄉首創的林菌套作已在全市推廣。為科學種植,目前,該鄉又新建了一個100畝蘑菇立體高效種植示範園,一個100畝反季節蘑菇種植示範園,大規模發展生態鵝等畜禽養殖業,不僅引進多個外地大戶,還引進一名在讀研究生、一名大學畢業生在淮河畔搞生態鵝養殖,據初步統計,全鄉出欄生態鵝近80萬羽。該鄉充分利用淮河淌水、草豐富的資源優勢,效益十分可觀。淺水藕和反季節蔬菜種植是該鄉農業生產的又一亮點,淺水藕面積達2000畝,反季節蔬菜達3000畝,接天蓮葉和溫室遍野可謂是該鄉黨委政府引導農民調整產業的結構的真實寫照。

後發快進

近年來,北丁集鄉黨委、政府通過內培外引,傾力打造創業環境,激活民間生產力充分釋放,工業經濟由一窮二白到蓬勃發展,實現了歷史性飛躍,全鄉現有各類企業300餘家,擁有楊木蓄積量5萬餘立方米,工業企業以木材加工為主,木材加工以生產建築模板為主,全鄉年產建築模板280萬張。木材加工龍頭企業——安盛木業加工廠總投入380萬元,擁有2個分廠,年創利稅近百萬元,吸納當地勞動力300餘人,2002年,該企業註冊了“巨龍”牌模板和“雙鳳”牌裝飾板兩個商標,產品遠銷上海、浙江、南京等地。目前,該企業又與南林大簽定合作意向,生產出口多層板和貼面防水模板。蘑菇加工龍頭企業——永興菌業有限公司,日可加工鮮菇多達10萬公斤,產品遠銷美國日本等國際市場,有力地拉動了該鄉蘑菇這一主導產業的發展壯大。在發展工業項目的同時,該鄉十分注重引進“三來一加”項目,以此拉動農民就業致富。2007年全鄉新增規模企業2個,三來一加項目5個,全鄉實現工業總產值26678萬元,工業增加值5062萬元,並被縣委、縣政府表彰為招商引資先進鄉鎮。目前該鄉正圍繞上檔次、增效益、擴規模這條主線,不斷推動木材加工業持續快速健康發展。

穩步發展

鄉初級中學被驗收為“江蘇省現代化教育示範國中”,

北丁集北丁集

鄉中心國小建有雙語寄宿部;建有鄉衛生院、醫院和防保所,衛生防疫體系完善;小城鎮建設日新月異,現有集鎮樓房880幢,建築面積21萬平方米;全鄉開通有線電視調頻廣播,建有移動聯通兩座信號接收塔,程控電話突破3800門。

目前該鄉正以“農業繁榮,工業崛起,富民強鄉”為目標,切實加快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步伐。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