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龍橋街道

化龍橋街道位於重慶市渝中區西部,1997年,面積3.3平方千米,人口3.6萬,下轄17個居委會。主要街道有龍隱路等。有紅岩革命紀念館。

基本信息

基本概況

龍橋街道位於重慶市渝中區西部,東連上清寺街道,南靠大坪街道,西接沙坪壩區土灣街道,北臨嘉陵江與江北區隔江相望。轄區陸地面積4.76 平方千米,轄12個居民委員會、1個村委會(紅岩村),常住人口3.7萬人。1995年3月1日調整行政區劃,化龍橋街道由沙坪壩區劃歸渝中區管轄。化龍橋街道位於渝中區西北部,距區政府6.2千米。轄1個社區。
1954年建化龍橋街道,1958年改化龍橋公社,1978年恢復化龍橋街道。1995年3月1日,化龍橋街道由沙坪壩區劃歸渝中區管轄。1997年,面積3.3平方千米,人口3.6萬,轄華村、上村、山村、和平新村、正街、後村、河街、河新村、黃角村、虎岩村、江南村、龍隱路、交農村一、交農村二、紅岩路、紅岩嘴、紅岩村17個居委會。主要街道有龍隱路等。有紅岩革命紀念館。
化龍橋街道東連上清寺街道,南靠大坪街道,西接沙坪壩區土灣街道,北臨嘉陵江與江北區隔江相望。轄區陸地面積4.76平方千米,轄12個居委會、1個村委會(紅岩村),常住人口3.7萬人。2006年,將九高路社區劃歸石油路街道;行政區劃調整後的化龍橋街道:管轄原化龍橋街道的華村、化龍橋正街、和平新村、黃桷村、江南村、紅岩村6個社區和原上清寺街道李子壩社區,共7個社區,面積2.34平方千米。辦事處駐化龍橋正街291號。

社區建設

化龍橋街道位於渝中半島的東南部,東界上清寺街道,南靠大坪街道,西與沙坪壩區土灣街道接壤;北瀕嘉陵江與江北區貓兒石隔江相望;地勢南高北低,背後為植被豐富的鵝嶺、浮圖關、虎頭岩一線,既是渝中區天然山際輪廓線,又是規劃中的城市“綠肺”,此處岩洞中有蛟龍,常興水患,清代鄉里集資建橋鎮龍後遂化險為夷,故名化龍橋。蜿蜒的山勢和奔騰的溪流,依山傍水的自然環境和鱗次櫛比的建築,不由令人聯想到龍的氣魄,龍的神韻。轄區面積2.46平方公里,常駐人口3.1萬人,目前有李子壩社區居委會和化龍橋社區工作站。化龍橋地區正處於拆遷後期和大建設階段,現只有重慶紅岩聯線文化發展管理中心、化龍橋工商所、化龍橋地稅所、化龍橋派出所、李子壩看守所、武警渝中區中隊、交警化龍橋大隊、重慶市住宅建設有限公司第五項目部、重慶市住宅建設有限公司第二項目部等單位,重慶工業校、重慶二十九中分部、化龍橋國小、紅岩村國小等學校。有改制企業渝中區第五人民醫院,私營企業重慶市城市廣告公司。

人文景觀

化龍橋地區是紅岩精神發源地。轄區有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紅岩革命紀念館,市級文物保護單位“紅岩公墓”、虎頭岩《新華日報》館和馳名中外的畫家之村等。尤其紅岩革命紀念館是抗戰時期中共中央南方局和八路軍駐重慶辦事處舊址,毛澤東、周恩來、董必武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曾經生活、戰鬥在這一塊熱土上。目前化龍橋處於大拆遷、大建設時期,香港瑞安集團對1.3平方公里、1870畝的化龍橋片區的整體改造。在香港瑞安集團的傾力打造下,化龍橋將建成一個具有典型歐洲風格,交通便捷、環境優美、文化氛圍濃厚,極具山城、江城特點的山水園林式製造業服務中心及涉外高尚住宅區。展望未來,化龍橋街道黨工委、辦事處將繼續解放思想、開拓創新、與時俱進,發揚“吃苦耐勞、奮力爭先、爭創一流”的化龍橋精神,努力將化龍橋這塊“風水寶地”建成一個“新天地”。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