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學剝脫術

化學剝脫術

化學剝脫術就是將剝脫劑(藥物)塗在需要更換的皮膚上,使皮膚發生角質層分離和角蛋白凝固,表皮和真皮乳頭不同程度壞死、剝脫,隨之被新長出的表皮代替,令之煥然一新。化學剝脫術可以和面部上提術結合使用,但它不能代替手術,也不能延緩衰老的過程。

概述

化學剝脫術就是將剝脫劑(藥物)塗在需要更換的皮膚上,使皮膚發生角質層分離和角蛋白凝固,表皮和真皮乳頭不同程度壞死、剝脫,隨之被新長出的表皮代替,令之煥然一新。 化學剝脫術最常用於美容目的,以改善外貌,加強自信。化學剝脫也可以去除皮膚的癌前病變,軟化痤瘡疤痕,有時甚至能控制痤瘡。 石炭酸、三氯乙酸(TCA)、和ɑ羥基酸(AHAs)可以作此用途。每個病人適用的確切處方可根據情況進行調整。雖然化學剝脫術可以和面部上提術結合使用,但它不能代替手術,也不能延緩衰老的過程。

常用藥物

1.ɑ羥基酸包括乙二醇、乳酸、果酸等,是最溫和的剝脫劑,能產生輕微剝脫。這些剝脫能為那些沒有時間使用石炭酸或三氯乙酸剝脫的病人提供平滑、光潔

化學剝脫術化學剝脫術

的皮膚剝脫。ɑ羥基酸剝脫可用以治療細微皺紋、皮膚乾燥、不一致的色素斑和痤瘡。各種ɑ羥基酸濃縮物可以每周使用,也可間歇較長時間,以取得最佳效果。ɑ羥基酸酸中如果酸可以用較低濃度與洗面液或膏結合,作為每日皮膚保養劑使用,以改善皮膚質地。
2、三氯乙酸可以以不同濃度使用,但最常用於中度剝脫。面部細微皺紋、表淺瑕疵和色素斑通常用三氯乙酸處理。三氯乙酸剝脫的結果通常不是戲劇性的,不象石炭酸那樣顯著持久。使用三氯乙酸時,通常需要使用多次,以獲得理想效果。三氯乙酸剝脫的恢復時間較石炭酸為短。
3、石炭酸是最強的產生深層剝脫的化學溶液,主要用於處理病人面部粗糙的皺紋、皮膚斑塊或因暴露於日光下造成的損傷或皮膚的癌前病變。由於石炭酸有時有皮膚漂白作用,所以病人皮膚的顏色是是否使用這一治療方法的決定因素。石炭酸僅限用於面部,如頸部和身體其它部位使用時可形成疤痕。

化學剝脫對頰部、前額和眼周的細微皺紋及口周的垂直皺紋特別有效。ɑ羥基酸剝脫時可引起刺疼、紅腫、激惹和結痂。隨著皮膚對治療的適應,問題將逐步解決。在第一次就診時,要告訴醫師自己的願望。對於可能存在的任何問題都要毫不猶豫的提出來,要求醫師詳細解釋手術的過程和計畫,包括它的危險和好處,恢復的時間和價格。如有皰疹史,應在術前告訴醫師。
有時在術前使用蘆丁A,這是維生素A的一種處方名稱。能使皮膚表層變薄,使石炭酸溶液穿透得深一些,平均一些。如果病人的皮膚承受不了蘆丁A的準備治療,則可用ɑ羥基酸軟膏作預處理,特別是皮膚有斑點或色素問題時如此。有時術前準備要持續1個月以上。進行皮膚剝脫後1-2天內,生活上要有人協助。 ɑ羥基酸剝脫治療-醫師用ɑ羥基酸溶液塗抹在洗淨的皮膚上,這一過程通常用10分鐘左右。塗抹後不需要用“剝脫後”油膏。根據剝脫劑的強度,可能需要階段性使用,以獲得滿意的效果。 對一些病人來說,每天在家使用ɑ羥基酸洗面乳或油膏1-2次已足以達到理想效果。整形外科醫師可能增加一些蘆丁或漂白劑作為家庭治療的一部分。經幾周治療後,要請醫師檢查以決定是否要調整治療方案。石炭酸和三氯乙酸剝脫-通常首先要將皮膚清潔,然後仔細使用石炭酸或三氯乙酸溶液。使用剝脫液時可能會感到刺痛,但會很快消失。全顏面三氯乙酸剝脫通常需要不足15分鐘。為獲得滿意效果,可能需要2次以上三氯乙酸剝脫,剝脫時間可分布在幾個月之間。低濃度三氯乙酸剝脫可以每個月進行。使用石炭酸溶液剝脫時,需要將治療區用汽油膠或防水膠布覆蓋。低濃度剝脫時,不需覆蓋。施行全顏面石炭酸剝脫一般需1-2小時,而較小區域的剝脫(如上唇上方的皮膚)只需10-15分鐘,一次治療即夠。化學剝脫劑可以在全顏面使用,或某個特定區域,例如面部上提術時常常對口周使用。在使用石炭酸剝脫劑結束時,要在治療區塗抹厚厚一層汽油膠。在新生皮膚表面,可能要形成一層保護性痂皮,將其去除後,其下皮膚呈鮮粉紅色。

AHA剝脫後,皮膚通常有暫時性角化鱗片形成,發紅髮乾。但隨著皮膚對治療逐漸適應,這種情況將消失。石炭酸和三氯乙酸剝脫後,可以使用一些溫和的止痛藥物以減輕不適。如使用膠布覆蓋面部,1-2天后要去除。在治療區將形成一層痂皮。為了使傷口癒合順利,一定要遵從醫師的術後醫囑 三氯乙酸剝脫有時可造成明顯的腫脹,取決於使用的剝脫液的強度。如果以前曾使用過石炭酸,面部可能會相當腫脹。眼瞼可能暫時睜不開。術後1-2天需人照顧,並限用流質飲食,而且在恢復的前幾天要限量。
bɑ羥基酸剝脫時,暫時性皮膚發紅、剝落和乾燥不應影響工作和正常活動。連續使用時可以使皮膚質地鮮亮。但要記住術後不要暴露在日光之下。詢問醫師,使用適當的防曬霜以防止皮膚損傷。
使用三氯乙酸剝脫時,在第一周內可能有中度不適和輕度腫脹。大約在一周和10天之間,新皮已經形成,病人可以恢復正常活動。應儘可能避免日曬,或以適當方式作保護。
石炭酸剝脫時,新生皮膚在7-10天內開始形成。開始時面部很紅,此後幾周或幾月內逐漸消退至粉紅色。使用防曬霜很重要,否則會引起皮膚斑點和皮膚顏色不均勻。 治療約兩周后,可以恢復工作和一些正常活動。此時皮膚已恢復,可以使用化妝,癒合後皮膚顏色變淺、變緊、變得更光滑,並顯得更年輕。開始使用ɑ羥基酸剝脫時效果可能較小。可以發現皮膚出現健康的色澤。隨著不斷使用,可以發現皮膚質地全面改進。三氯乙酸剝脫的結果通常不如石炭酸持久,但皮膚會明顯光滑和鮮亮。石炭酸剝脫可以獲得戲劇性的效果,如細微皺紋減少,斑點減少和皮膚彈性增加。結果較持久,但也不能抗拒年齡和日光的作用。

適應證

化學剝脫在臨床上主要用作治療日光損傷皮膚和光老化損傷,雀斑、痤瘡性瘢痕、膚色較淺的黃褐斑以及顏面部細微皺紋等可酌情使用。

禁忌證

1.有心、肝、腎臟疾患者及激素治療者、精神不穩定者、瘢痕體質者、活動性單純皰疹和近期整容術後皆不適合施行本療法。
2.對不能遵醫囑、期望值過高者、職業上過多接受日光照射者,以及苯過敏者也應勸阻和禁止。

術前準備

(1)與病人講清術中、術後反應,癒合時間,術後護理的注意事項等,使病人積極配合,徵得本人同意後簽手術同意書。
(2)重度剝脫治療區皮膚用0.1%維A酸軟膏塗抹,每日早晚各1次,共1~2周。此劑可增加剝脫劑滲透性,加快上皮化進程,減少黑素的產生並縮短術後病程。
(3)在進行整體臉部剝脫前可選擇不易觀察的一個小區(約1cm),通過塗藥後紅斑應答和色素變化來判斷預後。對明顯的紅斑可觀察到塗藥後8周直至完全消退,持續紅斑常提示術後有可能會發生持續色素紊亂。

術後護理

(1)表淺性剝脫術後一般不需包紮,可外用抗生素軟膏暴露治療,亦有學者主張用有孔紗布包紮48h,局部保持清潔乾燥。鱗屑、痂皮任其自然脫落,切忌過早強行撕脫,以防過度色素沉著和產生瘢痕。
(2)對中度和重度剝脫術後用防水膠布包裹塗藥區,有助於加深滲透。3天以後每日淋浴數次,讓流動水從頭頂流到臉部再往下流,衝掉皮膚碎屑及積累的滲出物以避免形成厚痂。浴後塗溫和的乳劑或抗生素軟膏,每浴必塗。12天后會出現迅速的上皮形成。上皮一經形成,在醫生指導下塗用專門配製的遮蓋劑,以掩飾皮膚發紅的外貌,術後3~6個月內儘量避免日光照射。
(3)術後及恢復期適當休息,保持創面清潔,特別是口周等容易污染的區域。痂皮形成後可外用石蠟油,促使痂皮軟化脫落。
(4)注意避免日曬和冷熱刺激,並少食含色素較深的食物,可適當使用寬譜防曬霜及營養護膚面霜,但不宜過早使用化妝品。術後1年避免陽光曝曬。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