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文聰

包文聰

包文聰,男,山東臨沂人,畢業於山東藝術學院,2013年就讀於中央美術學院姚鳴京工作室,現為國家畫院盧禹舜工作室畫家。文化部青聯委員,徐悲鴻畫院特聘畫師,中國畫院特聘畫家。

  其作品《沂蒙情》入選中國美協“新人新作展”。作品《早春》在中國美協“大地情中國畫”大賽獲優秀作品獎。2010年加拿大國際水墨畫展“楓葉獎”創作展優秀作品獎。全國少數民族美術作品展獲銀獎。“今日水墨”第十、十一屆全國中國畫名家作品巡迴展。2010年中華名家作品邀請展。2012年作品獲“全國名家扇面畫作品”優秀作品獎。2012年作品入選“80後”十人全國名家作品邀請展。作品獲中國畫院舉辦“盛世名家”中國畫名家作品展優秀獎。作品多次參加國內外美術作品大賽並獲獎,作品被人民日報,中央電視台,山東電視台,山東晚報,齊魯晚報,台灣日月潭會館,山東齊魯美術館收藏。及國內外美術館、博物館收藏。

胸懷千壑筆墨傳情
——讀包文聰山水畫的筆墨氣象
王慧涌
包文聰是在新時期這樣的大環境下湧現出來的山水畫家。是在十年的寒窗苦讀,前述的中國山水畫的歷史中不斷地回望,基於這樣的認識,包文聰絕去模擬蹊徑,擺脫世代相襲的陳舊意境和早已僵化的定型圖式,而以造化為師呼吸時代清光、吐納山川嵐氣、寄託高邁情懷,並借徑龔賢、黃賓虹而上窺宋元,從描繪實境入手,以丘壑帶動筆墨,著力表現山川河嶽的壯偉雄深,又以豐富的空間層次,表現大自然的風雨情晦、日月星辰、冬去春來的變化,把一度遠離現實的傳統山水畫重新引向充滿生氣與感情的人間,在“情隨筆轉,景發興新”中達到了隨心所欲的境界。
包文聰走的是寫實而不忽視筆墨的路子,正是他在行萬里路中不斷地從自然造化中吸取素材,用來自於傳統的筆墨描寫得之於各地實景的感受。他不滿足於筆墨再現丘壑的狀物功能,也不囿於一家一法的局限,而是含英咀華,集眾家之長,自成家法。細細品讀包文聰的作品,可以發現他在尊重師造化的傳統宗旨下,不是對自然的模擬,而是強調自我的介入,以主觀精神把握對象、調動筆墨,對自然的體悟性多於對自然的真實性表現。他的許多閃光的藝術靈感都得自於豐富多彩的現實“景語”。但又不是具體的某山某嶺的真實寫照。也就是說,他的山水畫不拘泥於自然。而十分重視“心源”的能動作用。這種能動作用非但不脫離自然的實感,恰恰是他對自然更為生動直觀的“情語”訴說。他遵循“以氣力使筆墨,以筆墨生精神”的原則,下筆趁著痛快,卻筆筆紮實;落墨蒼潤相濟。由此而出現的剛柔兼施的筆力於筆型、由點及面而連續相屬的層層山巒和叢林,由墨層層積染而呈現的鬱鬱蒼蒼的渾厚境界,不僅表現為作品外部的自然特質,也不僅表現為作品內在的錚錚風骨,更是一種山水情懷的獨特表達。
顯然,包文聰是借用轉換了的傳統筆墨語言來應對現實存在的自然現象,是以一個現代人的思考使傳統筆墨在自己的作品中重現活力。在他的筆墨中,有歲月的滄桑,有藝術的靈性,有自我的感悟,有山河的眷念,他把北派的雄強與南派的婉約相融於一,諳熟在胸,任意揮灑,根據畫理畫法,根據自然結構,根據他的想像與創造,使他在表現北方雄闊蒼莽的景觀中融入迷遠幽深之境,而在表現江南山水瀟灑蘊藉的情韻中,又略帶北方山水所特有的顯直清曠。他把北方的陽剛之氣和南方的秀麗之美,滲透于山重水復、雲煙浩蕩之中,筆力雄厚,墨氣雄蒼,滿紙生動。山多為凝重沉雄的渾然之體,樹多為蒼鬱繁茂的疊翠之貌,雲多為浮動飄逸的遊走之形,強調的是點線的交錯與墨色的積染,在虛實與濃淡之間顯出空間層次與構成關係的變化。這裡的墨依託筆出,因筆的雄健老辣而風雲際會,而韻的出現,則在於意境的營造與氣勢的張揚,使畫面中的有限意象墨色豐厚,層次清晰,循環往復、意蘊連貫的整體氣勢的流暢和韻致形態的玄遠。
包文聰山水畫的最大魅力就在於他廣蓄了自然英華,飽覽了真山實水靈氣之後,對於山水造化的領悟,超越了從前賢故紙堆里得來的營養而出現了質的飛躍。他不斷探求著、形成著並改變著他的繪畫樣式,從而構成了他作品蒼潤、渾厚、靈動、飄逸的藝術面貌。包文聰是在創建自己的藝術語言特色,在創造自己的藝術。同時也參與了一個時代對中國山水畫現代形態的建構。
包文聰在當代山水畫推進精神性追求並迫切需要大美與雄風的時期,通過個性鮮明的大山大水的創造,構築了高揚主體審美意識的“真情內蘊,大美不言”的雄偉而廣大的意境,實在是難能可貴。
作品作品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