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布和[畫家]

包布和[畫家]

包布和(巴•布和巴雅爾):蒙古族,內蒙古通遼扎魯特旗人。中共黨員。1981年,畢業於內蒙古哲里木盟師範學校美術班。1985年在內蒙古師範學院美術系學習油畫。中國當代藝術家協會理事,國家一級美術師。

基本信息

簡介

包布和,中國當代藝術家協會理事、文化部中國書畫院導師,國家一級美術師,作品《馬頭琴傳說》1985年在日本鎌倉日報第二屆美術展覽獲優秀獎,前後在全國美術作品展展出三次入選,其中2017年國畫作品《交響曲》悲鴻精神.第二屆全國中國畫作品展入選,2017年油畫作品《騎兵》在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90周年暨解放軍第十三屆全國美展入選。2018年中國畫作品《雄關漫道真如鐵》在第三屆中國民族美術雙年展入選。從2016年至今在澳大利亞、加拿大、台灣等地進行書畫交流。

藝術評論

包布和:緣畫為馬的大寫意

包布和者,包容布料之和諧也。他人多以志向為業,或以情趣為業,或以名利……唯獨老兄,以名為業,不喜官場,不喜商場,只愛在布料上天馬行空。

包布和作品包布和作品

布和老兄來自科爾沁草原,其姓源自黃金家族——孛兒只斤之“孛”諧音。草原之子,多是生而與馬為伴,馬是浸入基因的,須臾不可離。馬在他們心中是神聖的,是親人,是兄弟,是伴侶,更是航標……他們對馬充滿愛,他們對馬充滿敬畏,他們從來不吃馬肉,他們也是馬,馬也是他們,如果有人給他們吃馬肉,肯定從此絕交。
布和老兄常說一生與馬為伴,年少時騎馬,年輕時以馬為疆,現在以馬為畫。入門時,看馬是馬,畫馬是馬;入門後,看馬非馬,畫馬非馬;而如今,馬在心中,畫馬非馬亦是馬。
古人說,白馬非馬。照此理論類推,凡是有顏色的馬都不是馬。那什麼馬才是馬呢?這是個問題,看來只能用《心經》來解釋了,“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不異空,空不異色”。有一個成語,叫做“天馬行空”。去掉“天”和“行”,“馬”就是“空”。再結合一下“心經”的原理,“馬”也是“色”,故而,“白馬也是馬”。布和兄畫過許多顏色的馬,如此來說,布和兄的馬也不是馬,好像又都是馬,五顏六色,千姿百態,風情萬種……
看過許多的關於馬的畫,總覺的許多人的畫缺乏純樸的野性,沒有精神,沒有面貌,沒有靈氣,千馬一面,要么在畫冊長大要么在教室里長大,充其量在馬圈裡長大,唯獨布和兄的馬和他們的不一樣。布和兄的馬和布和兄一起在在草原里長大,沒有食過激素,沒有經過馴養,一點套路都不懂,一點學院氣息都沒有,粗獷的像草原的草,自由的像草原的風,自在的像草原上空的雲……濃濃的生活氣息,滿是真切,每一匹馬都不一樣,每一個動作也不一樣,每一個表情也不一樣……仿佛畫布上不是顏料也不是畫,而是一匹匹正在的奔騰的馬。
包布和作品包布和作品

欣賞布和兄的畫,飄逸的筆觸猶如馬提琴的悠遠,濃濃的色彩就像呼麥的一樣深沉厚重,奔放四溢的套馬桿好比天空中飛速流動的白雲,濃淡的詩意過度恰如草原的月夜,大手筆甩出的點墨是夜空的繁星,大寫意的群馬正是草原的表情。
一幅《萬馬奔騰》看出真純粹,茫茫大草原,一望無際,看似一覽無餘,實際上毫無邊際,有詩意,有遠方,還有眼前的馬。畫中好像沒有一匹具體的馬,好像全部都是馬,黑的是馬,白的也是馬,看不到的也是馬。
布和兄不是一個畫者,也不是一匹馬。其實他是畫者,也是一匹馬。正是在這種不是與是之間,包布和找到了自己,找到了世界,找到了草原,找到了風格,發現了心中的意馬,一個大大的寫意,一個大大的抽象,一個大大的自在,一個大大的隨性。
包布和作品包布和作品

包布和的畫布即是一個草原,畫布上不是畫,而是草原——科爾沁草原。細細觀去,都是草原,馬是草原的精靈,顏色是草原的外衣,姿態是草原的形體,風情是草原的張力。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