勾挑核對

勾挑核對

勾挑核對是指郵件傳遞處理過程中,各生產單位對郵件、總包實物與清單函件檢驗核對的操作規定。“郵件處理基本制度”之一。保證郵件安全,防止差錯的關鍵性制度。在郵件的處理過程中,各生產單位在郵件總包發出之前及接收時或接收後,均應根據實物逐件、逐袋勾挑核對相關清單、總清單和路單,以確保所登節目與實物相符。如發現所登節目與實物不符時,交接雙方應當場驗清;如無法當場驗清時,應以實物為依據更正清單或路單,並將更正情況由主管人員簽發後當班或按規定時限驗知相關單位;對不執行勾挑核對制度,造成郵件無著落的,應追究相關人員責任。

封發中的勾挑核對

在總包發出之前的郵件接收時,封發人員就必須嚴格地進行勾挑核對,否則,就有可能出現一系列的問題,如清單與實物不符、內件短少等。電子化支局系統上線後,封發郵件由原來的手工核對,改為用光筆掃描核對。光筆掃描核對比手工核對更加科學嚴謹,沒有了人為因素的影響,能進一步減少收寄時造成號碼錯誤的現象,使勾挑核對的作用得到充分發揮。當掃描核對時,如發現收寄號碼有誤等差錯,能及時進行更正,從而避免清單與實物不符的現象。

在裝袋和拴袋牌過程中,“勾挑核對”也是避免發生差錯的基本保證。如在郵件裝袋時,給據郵件要做到郵件、清單和袋牌的三核對;平常郵件應做到郵件、格口和袋牌的三核對。如果沒有做到這兩點,就可能會發生錯裝郵件、錯拴袋牌的現象。

收寄過程的勾挑核對

在收寄包裹時,收寄人員沒有核對包單、包面的名址,將包單錯貼上。在封發包裹時,相關人員又沒有進行核對就將包裹入袋,造成包單與包面張冠李戴的現象。這種情況大多易出現在一個寄件人一次交寄兩件以上的包裹,或者是單位交寄的大宗包裹,部分收寄人員只圖處理速度快,不認真進行核對就貼上了包單。還有的在收寄時不要求寄件人在包裹上填寫收寄件人名址,造成了包單一旦脫落,此包無法傳遞只好退回,最後成了無著郵件。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