務川臭蛙

務川臭蛙

務川臭蛙(學名:Odorrana wuchuanensis)是一種中國特有的兩棲動物,屬無尾目蛙科臭蛙屬,因其模式標本采於貴州省務川仡佬族苗族自治縣而得名。當地也是該種目前已知唯一的分布地。務川臭蛙體色十分鮮艷:其背部為綠色,上面有分散的黑斑,一些黑斑的周圍有淡金黃色的鑲邊;唇緣有深淺相間的斑紋;頭部深灰色和金黃色相間的大斑塊交織成網狀圖案;四肢背方有深色寬頻和淺色窄條相間的橫紋,股脛部各有 5~6 條。務川臭蛙是中國最瀕危的8種兩棲類之一,被國際自然保護聯盟(IUCN)評定為極危物種,但尚未被列入中國物種保護級別。

基本信息

名稱來源

臭蛙是對兩棲綱蛙科臭蛙屬蛙類的統稱,世界已知臭蛙約50種,中國已知30種,主要分布在秦嶺以南,臭蛙受到刺激時皮膚上的腺體會分泌出濃烈臭味,因而得名,臭蛙一生都生活在黑暗的洞穴中,“務川臭蛙”是中國特有的喀斯特洞穴大型蛙類。

形態特徵

務川臭蛙務川臭蛙

務川臭蛙體色十分鮮艷:其背部為綠色,上面有分散的黑斑,一些黑斑的周圍有淡金黃色的鑲邊;唇緣有深淺相間的斑紋;頭部深灰色和金黃色相間的大斑塊交織成網狀圖案;四肢背方有深色寬頻和淺色窄條相間的橫紋,股脛部各有 5~6 條。由於多種因素的綜合影響,務川臭蛙的分布區域相當狹小,且只在少數洞穴中棲息,其種群數量極少並呈持續下降的趨勢。

科學探索

《中國國家地理》雜誌2009年第一期刊載《尋找神秘的洞穴蛙----務川臭蛙》文章,首次揭開了務川臭蛙秘密洞穴生活的一角,同時科技工作者宣布了“務川臭蛙” 有5個分布點。

臭蛙是蛙科動物中從真蛙類向水蛙類進化中的重要過渡類型群。務川臭蛙是一種中國特有的喀斯特洞穴大型蛙類,僅分布於貴州境內。它們的一生很可能都生活在黑暗的洞穴中。自命名以來,其相關資料非常少見。我國科學家在1978年採集到這個物種,1983年發表並命名這個物種為“務川臭蛙”。在之後的近30年中,科學界對這個物種的了解幾乎再無進展,它的數量稀少,是我國最瀕危的8種兩棲類中的一員,IUCN(國際自然保護聯盟)將這個物種的瀕危程度列為極危(CR)級別。務川臭蛙的其相關資料非常少見。

2008年5月和8月,野生動物專家徐健得到了世界自然基金會的資助,率領科考隊先後兩次到務川考察,深入到100多平方公里的70多個山洞考察,新發現4個務川臭蛙分布點,加上原有的一個分布點,目前務川境內共有5個務川臭蛙分布點。每一個分布點上的務川臭蛙數量都非常少,(每個分布點有都在10隻以內),務川臭蛙正處於絕滅的邊緣。其原因主要是由於務

務川臭蛙務川臭蛙

川臭蛙生活於16-18℃的恆溫溶洞內,食物單一,其繁殖及對水環境要求特別高,所以務川臭蛙的適應生存空間很窄。再加上人為活動和人為捕殺,務川臭蛙正處於絕滅的危險中。科考隊還拍攝到了務川臭蛙的抱對行為,這是科學工作者首次記錄到這個物種的繁殖行為。考察隊進一步了解了務川臭蛙這個物種的分布範圍,生存狀況和受威脅狀況,對進一步保護這個物種提供了有重要參考價值的信息。

目前務川自治縣的務川臭蛙分布區還不屬於任何自然保護區,為此中科院成都生物研究所的兩棲專家謝峰呼籲、應該新建保護區來保護務川臭蛙物種。

物種保護

務川臭蛙是中國最瀕危的8種兩棲類之一,被國際自然保護聯盟(IUCN)評定為極危物種,但尚未被列入中國物種保護級別。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