勐永土鍋

勐永土鍋以當地特有的土原料製作。傳統工藝以手工捏成所要的形狀,再用稻草燒成。產品大件可盛水或儲糧谷,中型可煮飯、燒水、煎荼,小型的用以煨藥等

勐永土鍋以當地特有的土原料製作。傳統工藝以手工捏成所要的形狀,再用稻草燒成。產品大件可盛水或儲糧谷,中型可煮飯、燒水、煎荼,小型的用以煨藥等。勐永土鍋有煮食物不噴溢,食品清香可口,保溫性能好等特點,深得用戶喜愛。年產上萬件,在縣內外暢銷。遠方的客人來到勐永,首選的土特產品便是“勐永土鍋”。
勐永土鍋的傳統製作工藝與其他民族相比有著鮮明的地方民族特色。土鍋的製作者均為中老年婦女。製作土鍋的材料頗為講究,取自勐永當地深層灰褐色粘土和篩過的細沙,粘土和細沙按3:1比例摻合,再經過反覆舂搗,使粘土和細沙融為一體,變成粘性好、可塑性強的“陶泥”。傣家人製作陶器工具簡單:有方形木板、帶柄竹片、竹刀、濕布、卵石。製作時,人們把方形小木板板置於膝上,將一團陶泥捏成陶器底盤,再用手轉動膝上木板的同時,把泥條圍繞陶土底盤層層堆疊,大致體型出來後,用卵石和竹片內外用力,輕輕拍打陶壞器面,使之定型,再用用濕布沾水抹陶坯邊沿,使之更加光滑均稱。最後一道工序烤制也很關鍵,時間和火候要把握得當。人們一般在傍晚少風的時候開始燒制,先用稻草和乾樹杈鋪地,再把陶坯口對口平行壘放,最後覆蓋稻草,點火燃燒。火滅扒開灰燼取出陶器。
勐永土鍋為素麵夾砂紅陶,造型多樣,用途廣泛:有可儲物盛水的開底大陶罐,有可煮飯烹肉的圓底帶中鍋,有煨茶用的小茶壺用於佛插花的小花瓶等,富有濃郁的生活氣息和傣民族特色。同時,由於勐永土鍋經濟實惠、煮飯烹菜沸不溢,味道鮮美。
勐永土鍋為素麵夾砂紅陶,造型多樣,用途廣泛:有可儲物盛水的開底大陶罐,有煮飯烹肉的圓底鍋,烹茶用的小茶壺、茶罐,煮藥用的提手小土鍋和用於賧佛插花的小花瓶及水缸、花盆等。勐永土鍋造型生動,富有濃郁的生活氣息和傣族特色。由於勐永土鍋的生產材料是就地取材,生產成本相對較低,1個土鍋成本只需1~2元,而市場售價也僅在5~15元之間,加之具有存味保鮮、保溫耐用等特點,深受各族民眾喜愛。
勐永土鍋的製作工藝為家庭傳承。從前,為使技藝不外傳,只把手藝傳給兒媳婦,所以勐永土鍋的製作者均為婦女。製作土鍋的材料取自當地深層灰褐色黏土和篩過的細沙,黏土和細沙按3:1的比例摻和,再經過反覆舂搗,使黏土和細沙融為一體,變成黏性好、可塑性強的陶泥。制陶工具有方形木板、帶柄竹片、竹刀、濕布、卵石。
勐永土鍋保留了原始的“泥條盤築”制陶方法。製作時,先把方形小木板置於膝上,將陶泥捏成陶器底盤,在用手轉動膝上木板的同時,把泥條圍繞底盤層層堆疊,大致成型後,用卵石和竹片內外用力,輕輕拍打刮抹陶坯器面,使之定型,再用濕布擦抹陶坯邊沿,使之更加光滑勻稱。陶坯做好後放到陰涼通風處四五天晾乾,然後燒制。燒制方法為露天焙燒,時間一般選擇傍晚少風的時候,先用稻草或乾樹枝鋪地,把陶坯口對口放在上面,最後在陶坯上覆蓋稻草或細樹枝,點火燒制,對火候的把握很重要。火滅後扒開灰燼取出陶器,在器物上塗抹松香即製作完成。
目前,在勐永制作土陶製品的共有20戶人家,年產各類土陶製品5萬多個,遠銷滇西各縣及緬甸。勐永土鍋不僅是生活用品,也是極富特色的民族手工藝品,受到很多旅遊者的青睞。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