勐倉鎮

2010年全鎮人口為15366人,轄區設有4個村民委員會,37個自然村42個村民小組。 人口衛生2008年末,勐侖鎮全鎮總戶數3668戶,總人口14828人,其中男性7569人,占總人口51%;女性7259人,占總人口49%。 2008年全鎮人口14828人,實有耕地面積11239畝,其中水田9059畝,旱地2180畝。

基本情況

勐侖鎮位於西北部,東經101°25′,北緯21°41′,東連易武,西與景洪市的勐罕鎮、基諾鄉毗鄰,北與象明鄉交界。距勐臘縣城68公里,距自治州首府景洪63公里。全鎮地勢為中間河谷平壩,四周群山環繞,年平均氣溫在21℃至22℃之間,年平均降雨量在1400毫米至1800毫米,最高海拔1400米,最低海拔540米。
勐侖鎮土地面積為355平方公里,森林覆蓋率達64%。2010年全鎮人口為15366人,轄區設有4個村民委員會,37個自然村42個村民小組。鎮內居住著傣、哈尼、漢為主的十四餘種民族,有經濟林木 136024畝,其中:橡膠129892畝,年產乾膠5653噸;主產糧食、橡膠、熱帶水果等。2010年全鎮農民人均純收入為4026元。2010年糧食總產量為364.53萬公斤。全年生豬存欄5970頭,大牲畜存欄177頭,當年肉產量為54.11萬公斤;水果面積732畝,產量3308公斤。全鎮37個自然村42個村民小組基本實現五通,32個自然村通了有線電話, 42個村民小組已全部通行動電話,通信事業蓬勃發展,已列入全縣信息富民示範鄉鎮,全鎮呈現出一片政治穩定、經濟發展、社會繁榮的大好局面。

農村經濟

2008年勐侖鎮在縣委、政府的正確領導下,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以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以科學發展觀總攬全局,緊緊圍繞經濟社會穩定持續快速發展這一主題,按照“科技教育興鎮,旅遊活鎮,綠色生態產業富鎮,依法治鎮”的發展戰略,堅持以農業生產為基礎,旅遊業為龍頭,橡膠產業為骨幹,熱區冬作蔬菜瓜果、苗木綠色產業規模開發為補充的發展思路,狠抓各項工作的落實,正確處理好改革、發展、穩定的關係,合理利用自然資源,加大農業基礎設施投入,興修水利,加強農業技術推廣力度和加強村容村貌建設。2008年,全鎮實現農村經濟總收入 3729.51萬元,其中:農業總產值 1366.8萬元;工業總產值20.58萬元。實現財政收入1220萬元,鄉鎮企業總收入1409萬元,實現了地區生產總值11565萬元的目標,比上年增長4.5%,財政收入完成了1220萬元,比上年增長35.8%,農民人均純收入達2900元,比上年增加40元。農業產業結構調整進一步最佳化,促進了全鎮經濟社會的健康、持續、快速發展。

基礎設施

勐侖鎮自1994年被國家建設部列為500個小集鎮試點鎮之一,經過幾年的建設,現在小城鎮已初具規模。勐侖鎮黨委、政府始終堅持可持續發展戰略,積極爭取項目資金,以農業水利設施建設、人畜飲水工程,農業綜合開發,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為重點,千方百計改善農業基礎設施,改善農業生產條件,提高農產品產出率。2008年在縣委、縣政府的正確領導和上級各有關部門的支持下,全鎮共投入農村建設資金494萬元,其中:新農村試點村建設資金78.1萬元,扶貧整村推進項目100萬元,興邊富民資金29萬元,交通28萬元,水利(人畜飲水)40萬元,民居抗震資金56萬元,民政救災資金37.1萬元,社會其他方式投資2萬元,民眾自籌及投工投勞折資123.8萬元。完成了農田水溝2條,全長800米;人畜飲水工程9條,長23.3公里(民眾自發修復3條長6.4公里);架設高壓線路1條長8公里,實現全鎮無電村的目標;石拱橋1座,長20米;村內道路硬化12條,全長5.5公里(民眾自發鋪設的有4條,長3.3公里),生產道路5條,全長8公里(民眾自發修建2條3公里),村寨下水道3條,全長700米,民居抗震房130間,科技文化活動室1間,球場4塊,公廁3個,垃圾池8個,裝修村委辦公樓1幢,村寨綠化面積400平方米,加大發展農村勞務經濟,培訓農村勞動力400人次;發動民眾興修水溝、水壩總計7次,全長累計900米,重建欄水壩5個,修建寨門3座。農村各項基礎設施建設得到進一步加強,脫貧致富後勁不斷增強,村容村貌建設不斷改善,民眾參與建設農村的積極性逐步提高,農村呈現出和諧發展的新景象。

扶貧開發

勐侖鎮黨委、政府積極採取措施,加大扶貧開發力度,縮小城鄉差距和貧富差距,促進全鎮社會經濟的協調持續發展。2008年在縣委、縣政府的正確領導和上級各有關部門的支持下,全鎮共投入農村扶貧整村推進項目100萬元,興邊富民資金29萬元,交通28萬元,水利(人畜飲水)40萬元,民居抗震資金56萬元,民政救災資金37.1萬元,社會其他方式投資2萬元,民眾自籌及投工投勞折資123.8萬元。完成了農田水溝2條,全長800米;人畜飲水工程9條,長23.3公里(民眾自發修復3條長6.4公里);架設高壓線路1條長8公里,實現全鎮無電村的目標;石拱橋1座,長20米;村內道路硬化12條,全長5.5公里(民眾自發鋪設的有4條,長3.3公里),生產道路5條,全長8公里(民眾自發修建2條3公里),村寨下水道3條,全長700米,民居抗震房130間,科技文化活動室1間,球場4塊,公廁3個,垃圾池8個,裝修村委辦公樓1幢,村寨綠化面積400平方米,加大發展農村勞務經濟,培訓農村勞動力400人次;發動民眾興修水溝、水壩總計7次,全長累計900米,重建欄水壩5個,修建寨門3座。農村各項基礎設施建設得到進一步加強,脫貧致富後勁不斷增強,村容村貌建設不斷改善,民眾參與建設農村的積極性逐步提高,農村呈現出和諧發展的新景象。

人文地理

勐侖鎮地處勐臘縣西北部,距勐臘縣城68公里,距州府63公里。全鎮國土面積355公里,轄城子、曼邊、勐醒、大卡4個村民委員會,37個自然村42個村民小組,是西雙版納州旅遊東環線上的一個重要旅遊重鎮。213國道、昆曼高速公路和羅梭江貫穿全境,往來遊客、商客絡繹不絕,是一個人流、物流、信息中心。勐侖二期開發打造國際精品旅遊小鎮正在有序進行中。2008年末全鎮總人口14828人,居住著漢、傣、哈尼、彝族等十四餘種民族,少數民族人口12752人,占總人口的 86%。勐侖地處瀾滄江深大斷裂帶以東,無量山脈尾梢,基諾山系羅梭江浸蝕的峽谷盆地,年平均氣溫在21℃至22℃之間,四季如春,全年無霜,是典型的亞熱帶季風氣候,年平均降雨量在1200㎜支1600㎜之間,海拔最高的是帕不魯山,達1400米,最低的是羅梭江下游的曼賽村,低達540米。勐侖鎮土地肥沃,自然條件得天獨厚,適宜種植糧食、橡膠、茶葉、泡果、柚子、西蕃蓮、橙子、水稻、玉米、冬季蔬菜等作物。
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是由我國著名的植物學家蔡希陶創建。它與勐侖鎮區隔江相望,在羅梭江打轉358°的地方形成了一個葫蘆形的半島。島上薈萃了3000多種世界各地的名貴植物。它是“植物王國”的縮影,是植物學工作者考察、研究野生植物的重要基地。島上的“老莖生花、樹桿結果”、空中花園、各種奇花異草如神秘果、跳舞草以及紅豆樹都能令人驚嘆不矣、流連忘返。勐侖熱帶植物園是集科技示範、觀光旅遊為一體的植物園,是學習參觀、旅遊、度假的好去處。
位於勐侖鎮東面5公里南醒河對岸的“翠屏峰”,距勐侖約4公里的“三石峰”和距勐侖10公里的“雨林谷”,你可一攬無餘地欣賞到周圍的石灰山季雨林、熱帶河穀雨林和傣寨風光,令你心曠神怡。獨具神韻的勐侖旅遊景區令中外遊人流連忘返、魂牽夢縈。目前每天到勐侖觀光旅遊的遊客達數千人。

人口衛生

2008年末,勐侖鎮全鎮總戶數3668戶,總人口14828人,其中男性7569人,占總人口51%;女性7259人,占總人口49%。農業人口為11857人,占總人口的80%,非農業人口2971人,占總人口的20%。鎮內主要居住著漢族、傣族、哈尼族、彝族等14個民族,其中:漢族人口1999人,占總人口的14%;傣族人口8303人,占總人口的56%;哈尼族3262人,占總人口的22%;彝族741人,占總人口的5%;其他少數民族523人,占總人口的3%。
勐侖鎮黨委、政府十分重視醫療衛生工作,以農村為重點,規範了鄉村衛生所、鄉村醫務人員和醫療設備的管理。深化衛生管理體制改革,最佳化衛生資源合理配置。加強防疫工作和衛生健康教育宣傳工作,加強“六大傳染病及其他傳染病、地方病和多發病”的檢測。2008年全鎮兒童五苗接種、辦證率均達100%。大力宣傳愛滋病預防知識,認真開展人口與計畫生育知識培訓。全年共開展了四次,參訓人數達6000餘人次,推行農業人口獨生子女“獎、優、免、補”政策,積極開展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工作,2008年全鎮參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人數達11436人,參合率達88%,有效解決了農村缺醫少藥、因病返貧等問題;並且加大鼠害聯防及愛滋病等傳染病防治宣傳工作力度,公眾防艾知識知曉明顯提高。

文化教育

近年來在勐臘縣教育局的關心下,鎮黨委、政府積極抓好和深化教育改革的各項工作,進一步鞏固發展“兩基”、“普九”工作成果。加強學校內部管理,創新教學方法,以教學質量為中心,全面推進素質教育進程。2008年全鎮鎮轄區3所完全學校、1個村級完小,其中完全中學1所,擁有中學教師58人,28個教學班。在校中學生1073人,入學率達114.82%。有78個國小教學班,學生3065人,入學率達100%。“兩基”教育成果得到鞏固發展,國小鞏固率達99.63%,國中鞏固率達99.15%,“普九”工作各項指示均保持在達標線以上,“兩免一補”政策得到全面落實,全鎮教育教學質量在全縣名列前茅。
2008年在鎮黨委、政府的領導下,文化產業取得了新成績:積極加強對文化市場的監督管理和發掘民族民間藝術,在“嘎湯帕節”、“潑水節”、縣農村文藝調演、重陽節等期間共開展文藝活動31次,觀眾達60000餘人次。在第五屆全州少數民族曲藝比賽中2名阿克族演員在比賽中獲得了三等獎。全鎮有文化室 9個,存書12000冊,農村文藝宣傳隊 41 支。2008年全鎮8個村寨成立了老年體協分會,有600多名40歲以上的農民朋友加入了老年體協分會,豐富了農民業餘文化生活。

資源環境

勐侖鎮地處勐臘縣西北部,距縣城68公里,全鎮國土面積355平方公里,轄區有4個村委會,37個自然村42個村民小組。2008年全鎮人口14828人,實有耕地面積11239畝,其中水田9059畝,旱地2180畝。經濟林地面積715.85畝,橡膠面積71173畝,熱帶水果面積3770畝,年平均氣溫21℃至22℃,年平均降雨量1500毫米。勐侖鎮自然資源資源豐富,有熱帶雨林旅遊資源,民俗文化旅遊資源,水資源等旅遊資源,適宜種植水稻、玉米、橡膠、熱帶水果、香蕉和冬果蔬菜等作物。

社會保障

勐侖鎮黨委、政府十分重視人民民眾的生產、生活,從最廣大人民民眾的根本利益出發,認真落實民政救助和殘疾人保障政策,全面加強民政殘聯工作,積極將國家各項惠農政策及時落到實處,讓各項補貼資金按時發放到農戶手中。2008年共發放各項補貼資金194.17萬元,其中:放發低保資金839戶35.5萬元,農村醫療救助6戶1.3萬元,民政發放冬寒衣物1750件,農村醫療保險補助資金48.3萬元,計畫生育獎優免補資金1.5萬元,能繁母豬補助資金2.8萬元,糧食直補資金87.4萬元,農機購置補貼資金3.37萬元,野生動物損壞莊稼補償資金1.8萬元,退耕還林資金1.9萬元,購買硫磺粉補貼8萬元,橡膠良種苗木補貼資金2.3萬元。通過各組各部門的共同努力和關心支持,為社會弱勢群體及困難民眾解決了實際困難,使他們感受到黨和政府溫暖,促進了勐侖經濟社會的和諧發展。

特色產業

勐侖鎮始終堅持可持續發展戰略,以增加農民投入為主線,合理利用自然資源,發揮資源優勢,加快林業、畜牧業、冬果蔬菜等特色產業的發展,立足市場和資源優勢,因地制宜,突出重點,尋求多種發展模式。
1、特色產業。勐侖鎮在確保糧食生產自給的前提下,立足市場,發揮優勢,大力發展綠色生產建設。勐侖鎮受乾暖氣流控制,晴天長、日照充足,溫差較高、濕度大,適宜種植多種冬果蔬菜,勐侖鎮黨委、政府充分利用這一區位優勢,加大科技培訓力度,加強農資市場監督,積極引進新技術、新品種,提高農民科學種植管理水平,確保農產品質量。以扶持壯大“協會+公司+經紀人”三位一體的農民聯營經濟組織,形成“好品牌+訂單”的經營模式,帶動農業產業化的發展,實現市場與農戶、小生產之間的有效對接,農產品市場競爭力明顯加強,農民收入明顯增加,全鎮綠色產業得到健康發展。2008年上全鎮總計種植水稻6232畝、玉米2298畝,蔬菜3380畝,辣椒1170畝,西瓜100畝,香蕉2178畝,實現產值 949.46萬元。
2、經濟林果產業。一、抓好經濟林木病蟲害綜合防治工作,橡膠是勐侖鎮的骨幹產業,也是我鎮農民增收的主要經濟來源。2008年來全鎮共有民營橡膠71173畝,年產乾膠2891噸,收入達 4365萬元,抓好橡膠科學管理和病蟲害防治工作,努力確保橡膠增產,農民增收。二、大力發展泡果、柚子、鳳梨、西番蓮、橙子、芒果等熱帶水果種植,2008年來全鎮水果面積3777畝,產量4222.75噸,實現收入450萬元。
3、畜牧業。堅持以市場為導向,以效益為中心,因地制宜的發展畜牧業養殖,從產、供、銷各個環節加強引導和管理,引導扶持農戶改革傳統飼養方式,規範養殖、科學飼養、改良品種,提高養殖水平,抓好畜禽疾病、疫情的治療,提高肉產品質量。2008年全鎮年生豬出欄6610頭,大牲畜出欄334頭,家禽出欄27275頭,全年肉產量535噸,實現畜牧業總產值506萬元。
4、旅遊業。勐侖鎮自然資源豐富,可用“江山+田園+林”作一簡單概括,分布有國家級熱帶雨林自然保護區,旅遊景區主要以中科院版納熱帶植物園為主,與鎮區隔江相望,是熱帶植物種群薈萃集錦之地,被譽為“綠色王國”皇冠上的一顆明球。綠石林、翠屏峰、雨林谷森林公園,既可觀賞到神秘的熱帶雨林風貌,又可觀賞到神奇而氣墊雄偉險峻、風光秀麗的石灰岩山雨林。貝葉文化、宗教文化、建築文化、民俗文化、歌舞文化、醫藥文化等神秘的民俗文化與景區旅遊吸引著眾多的國內外遊客。2008年共接待52萬人次,實現旅遊綜合收入2080萬元。
5、非公經濟。勐侖在旅遊業的帶動下,逐年來非公經濟發展迅速,按照“強基、活商、創平”的工作思路,鎮黨委、政府堅持政府引導,加強政府服務意識,切實解決好非公經濟在投資、生產、經營等方面的實際困難和問題,在政策上給予扶持和保護,為非公經濟提供了良好的發展機遇和經營環境。

招商引資

勐侖鎮黨委、政府按照“強基、活商、創平”的工作思路,充分合理利用自然資源優勢,營造良好的招商引資氛圍。勐侖有豐富的旅遊資源,無公害農產品資源,因此,我們著力打造好這張資源牌,積極提供招商信息,把招商引資工作作為“一號工程”緊抓不放,真正形成鎮政府職能配合,互通信息,全民招商創業的新局面,切實解決好非公經濟在投資、生產、經營方面的實際困難和問題,在政策、經營、法律上給予扶持、指導和保護,為非公經濟提供良好的發展機遇和經營環境,同時,積極申報了勐侖旅遊小鎮開發建設項目,總投資1.4億元。涉及項目有百香路及興侖路改造、垃圾處理場、勐侖小Ⅰ水庫、污水處理廠、市政管網和水處理項目、舊城民族特色改造、鄉村旅遊規劃項目、步行街與人行道建設、勐醒街道建設,公廁及停車場建設等項目,為更好的打造勐侖旅遊小鎮創造了條件,奠定了基礎。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