勉縣第一中學

勉縣第一中學

勉縣武侯中學,曾叫“勉縣一中”,位於陝西省漢中市勉縣,坐落於定軍山下,漢水河畔,漢中市勉縣武侯祠西,古陽平關諸葛亮讀書台東。學校創建於1938年,曾名武侯中學,陝西省首批重點中學、標準化高中,後更名為“陝西省勉縣第一中學”,於2016年恢復曾經的校名——“勉縣武侯中學”。 學校素以辦學理念先進、辦學思想端正、管理嚴格、校風優良、學風濃厚、教學質量高而聞名於省內外,被社會各界譽為"普教明珠,人才搖籃",成為莘莘學子嚮往之地。

基本信息

辦學歷史

1938年,東北軍53軍守處住武侯鎮,借第一女子國小校舍創辦東北仁山中學,招國中一班30餘人。同期,山西戰地服務團來縣宣傳抗日救國,在武侯鎮城隍廟辦國中補習班1個,次年秋招國中2 班,60餘人,定校名中山中學。

1941年,中山中學接收東北仁山中學,成立縣初級中學。

1942年,縣政府籌款在何營鄉邊寨村南(今勉二中),以乾、坤、巽、兌、艮、震、離、坎為準建八卦型校舍8幢(每幢9間),環立周圍,中央建三層木樓一棟,名“武侯堂”,縣立初級中學是年秋遷入,更名為武侯中學,冬復名縣立初級中學。

1942年,著名書法家于右任赴川過縣,曾為縣立初級中學寫校牌。

1944年冬,校舍為國民黨軍隊占用,學校遷至武侯墓。

1946年,又遷回原址。

1946年,有8個班,有教職工26人,學生323人。

1948年,有9個班,有教職工31人,學生452人。至解放前,畢業學生共25個班,1200餘人。 解放初,中國人民解放軍某部借用初級中學校舍,學校遷至武侯祠,有6個班,有教職工19人,學生260人。

1953年,有10個班,450餘人。

1954年,部隊遷走,新生回原址(今勉二中)上課,稱校分部;武侯祠為校本部。

1956年,校本部改為陝西省沔(mian)縣中學,除招收國中外,始從寧強、略陽、沔縣招收高中生2個;校分部為沔縣初級中學。

1959年陝西省沔縣中學改為沔縣第一中學。沔縣初級中學改為沔縣第二中學。

1966年“文革”開始後,改校名為“勉縣紅衛中學”。

1979年校名又改為“勉縣第一中學”。學校從此進入了快速發展的階段。

2016年4月學校更名為“勉縣武侯中學”。

辦學條件

辦學規模

勉縣一中美景 勉縣一中美景

學校創建於1938年,曾名武侯中學,現已發展成為一所較大規 模的寄宿制高中。校園總占地235畝,南北校區各具風格,綠化面積近4萬平方米,環境整潔優美。現有66個高中教學班,學生4000餘名。

硬體設施

學校占地235畝,建築面積近 3萬平方米,運動場 16000平方米,綠化面積近4萬平方米。

主教學樓上俯瞰南區 主教學樓上俯瞰南區

有教學樓、圖書實驗樓各一棟,男女生宿舍樓各一棟,教工宿辦樓6棟,師生食堂各一個,禮堂一個;實驗室、語音室、微機室、電教室、多功能廳、圖書室、資料室、閱覽室等設施齊全,理化生實驗開出率達100%, 圖書館藏書5萬餘冊,各種報刊資料200多種建有校園閉路電視雙向控制系統,校園網已與國際網際網路聯通。有400米環形跑道,各種球類場齊全,體育器材達一類標準。

按省級示範高中的要求,在漢惠渠以北分三期征地共163畝建設新校區,規劃分教學、運動、辦公、教工生活等四大功能區域,按教育教學需要將建成教學樓、實驗樓、科技樓、圖書樓等八大主體建築及標準化運動場。

自開工以來,學校已投資近6300萬元,在新校區修建了教學大樓、辦公樓和兩幢教工宿辦樓,在老校區修建改建了五幢學生公寓樓,辦學條件得到了徹底改善,學生數量由03年的2000多名發展到現在的4800人。

師資力量

勉縣第一中學 勉縣第一中學

教職工277人,專任教師242人,本科學歷達標100%,其中研究生學歷6人,高級教師60人,一級教師100人,省市縣教學能手50人,漢中市名師9人,國家級優秀教師5人,省級優秀教師22人,市級優秀教師62人,縣級優秀教師128人。

組織機構

學校領導班子由13人組成,其中校級領導5人,下設辦公室、教務處、政教處、教研處、總務處、工會和團委。

辦學成果

學生成績

突出成績

多年來,學校注重立德樹人,走內涵發展之路,形成了"嚴謹、嚴格"的教風,"勤奮、守紀"的學風,"團結、求實、好學、力行"的校風,培育出了"精誠團結,樂於奉獻,求真務實,永創一流"的勉一中精神,取得了輝煌的教育教學業績。

2011年學校取得了北京大學"中學校長實名推薦制"資格。有數百名畢業生以優異的成績考入北京大學、清華大學、中國人民大學、復旦大學、浙江大學等全國名校,恢復高考至今,高考一本、二本上線人數及升學率均穩居全市之首,全省前茅,是漢中地區唯一突破一本500人、二本1000人大關的學校。學生中200多人獲得全國及省市三好學生、優秀學生幹部等榮譽,1000多人獲得數理化生信息等學科奧賽省級以上獎勵。

學校是西安交通大學、西北工業大學、西安電子科技大學、西北農林科技大學、西北大學、陝西師範大學、長安大學、西安建築科技大學等著名高校優秀生源基地,獲有北大、清華、復旦、人大、交大等高校"三大聯盟"自主招生複試名額推薦資格。

多年來,學校培養了一批批品學兼優的棟樑之材,在祖國的各行各業,在世界各地,發揮著他們的智慧和力量。特別是03屆畢業生楊懷保,07年被評為"陝西省十大孝子",獲得"全國道德模範之十大孝老愛親模範"稱號,並受到胡錦濤總書記的親切接見,現已成為團中央委員。90屆畢業生彭小波,現為中國運載火箭設計院主任設計師,參與主持"長征"系列火箭的設計,並參與了"嫦娥一號"衛星和神七的發射,受到中央電視台、新浪網專題採訪和國家的嘉獎。08年3月,高三應屆學生邵龍飛,獲得了全國中學生正泰品學獎特別獎,這是陝西省唯一獲此殊榮的學生。2011年高考,高三應屆學生李寧寧709分位居全省第一,勇奪陝西省理科狀元。

高考成績

勉縣第一中學 勉縣第一中學

2006年,二本以上上線785人。

2007年,二本以上上線808人。

2008年,二本以上上線835人。

2009年,二本以上上線885人。

2010年,二本以上上線1098人,全市第一,全省前茅。漢中唯一二本突破千人大關的學校。任玉香同學被清華大學錄取。

2011年,二本以上上線1255人,全市第一,全省前茅。漢中唯一二本突破千人大關的學校。李寧寧同學以709分奪得陝西省理科狀元,被北京大學錄取。

2012年,二本以上上線1403人,全市第一,全省前茅。漢中唯一二本連續突破1200人大關的學校,楊俊同學被清華大學錄取,羅登科同學被北京大學錄取,陳景添同學被錄取為空軍飛行員。

2013年,二本以上上線1364人,一本上線815人,全市第一,全省前茅。是漢中市唯一一本突破700人大關,二本以上連續突破1300人大關的學校。其中杜曉傑684分,全省61名,其中高三(5)班(全班67人),第一名杜曉傑684分,劉楊韜671分,班級最低分536分,全班平均分600分,650分以上4人,620分以上19人。600分以上33人,580分以上47人,550分以上62人。

學校榮譽

學校先後獲得“全國教育系統先進集體”、全國體育後備人才優秀學校、全國網路示範學校、省先進黨支部,省地縣“文明單位”,省級文明校園、省市縣“最佳單位”,省市縣教科研先進單位,省市體育衛生先進集體等60餘項榮譽稱號。

學校先後獲得全國教育系統先進集體、全國體育後備人才優秀學校、全國網路示範學校、省先進黨支部、省文明單位、省文明校園、省衛生先進單位、省園林式單位、省教科研先進單位、省體育衛生先進集體、省模範職工之家、省平安校園、省廠(校)務公開先進單位等60餘項殊榮。

學校素以辦學理念先進、辦學思想端正、管理嚴格、校風優良、學風濃厚、教學質量高而聞名於省內外,被社會各界譽為"普教明珠,人才搖籃",成為莘莘學子嚮往之地。

文化傳統

學校文化

辦學理念:培養學生全面素質,奠定學生終身發展基礎

辦學思想:四全一重

培養目標:教會學生“做人、求知、做事、健體、審美、創新”

教育策略:育人為本、德育為統帥、教學為中心、健康為基礎、德智體美勞五育並舉;因材施教、分類指導、抓中促優轉差、全員提高

勉一中校徽 勉一中校徽

教育目標:管理出效益、科研出質量、創新出特色。

教風:嚴謹、嚴格

學風:勤奮、守紀

校訓:團結、求實、好學、力行

勉一中精神:精誠團結,樂於奉獻,求真務實,永創一流

校歌

巍巍秦嶺添您的風采,滔滔漢水壯您的征程。

勉縣第一中學 勉縣第一中學

向您致敬我們的勉一中,向您致敬我們的勉一中!

人才從這裡走出,知識從這裡紮根。

團結求實好學力行我們的傳統,

為祖國為人民,腳踏實地攜手奮進!

朵朵寒梅添你的風采,團團榴火表您的深情。

向您致敬我們的勉一中,向您致敬我們的勉一中!

人才從這裡走出,知識從這裡紮根。

團結求實好學力行我們的傳統,

為祖國為人民,腳踏實地攜手奮進!

地理位置

陝西省勉縣第一中學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