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布里埃拉

加布里埃拉

一九二五年,巴西可可之鄉伊列烏斯市迎來了又一個豐收之年。豐年富庶和繁榮背後演繹著激烈的鬥爭。一時局面紛亂,一系列衝突和事件後,文明風尚漸漸取代了拓荒時代的野蠻習俗,來自里約的革新派也最終戰勝了阻擋進步的當地保守勢力。伊列烏斯市贏得了一個更可期待的未來。小說一條輔線是飯店老闆納西布先生和美麗熱情的外鄉女孩加布里埃拉曲折動人,散發著熱帶氣息的愛情故事。鬥爭與愛情兩條線索穿插進行,全面細緻地展示了巴西二三十年代新興城市的社會風俗畫卷。

內容簡介

一九二五年,巴西可可之鄉伊列烏斯市迎來了又一個豐收之年。豐年富庶和繁榮背後演繹著激烈的鬥爭。一時局面紛亂,一系列衝突和事件後,文明風尚漸漸取代了拓荒時代的野蠻習俗,來自里約的革新派也最終戰勝了阻擋進步的當地保守勢力。伊列烏斯市贏得了一個更可期待的未來。小說一條輔線是飯店老闆納西布先生和美麗熱情的外鄉女孩加布里埃拉曲折動人,散發著熱帶氣息的愛情故事。鬥爭與愛情兩條線索穿插進行,全面細緻地展示了巴西二三十年代新興城市的社會風俗畫卷。

編輯推薦

絮絮叨叨,栩栩如生,有趣得很。
——《紐約客》
一位二十世紀的狄更斯
——《國家》
一部浪漫而引人入勝的小說……一部生動、可信、有益的喜劇。
——《大西洋月刊》
對於亞馬多,你不知道他哪一樣更值得佩服:操作多線情節的靈巧、文字蛛絲般的質地、幽默、溫柔與仁慈。
——《星期六評論》
享譽世界文壇的巴西小說家亞馬多被稱為「民眾作家」。他以寫實主義手法創作出的傳統小說,易於流行而又無俗氣,可謂通而不俗,充滿藝術魅力,達到了雅俗共賞的品位。《加布里埃拉》是亞馬多的代表作,充分體現了這位小說家的文學才華與藝術成就。

圖書目錄

前言

前言

序言

序言

第一卷

第一章 奧費妮西婭的鬱悶
奧費妮西婭的迴旋曲
近似奇蹟的驕陽和淫雨
新與舊相互交錯的伊列烏斯街道
魚市櫃檯邊的要人們
博士為何差一點具有皇族的血緣
納西布如何一覺醒來沒有了廚娘
對法律和正義的讚揚,或曰:一個有關出生地和國籍的問題
蒙迪尼奧·法爾康出場,這是一個重要人物,他正在通過望遠鏡觀看伊列烏斯市
船到碼頭
多斯·雷伊斯姊妹和她們的聖誕節馬棚
毫無希望的尋訪
當地的主宰在曬太陽
政治密謀
搬弄是非的本領
旅途中的加布里埃拉
第二章 格洛莉婭的孤寂
格洛莉婭的悲歌
視窗的誘惑
殘忍的法律
黑色襪子
針對小老婆的法律
一個待人熱情的浪蕩公子
在淒涼的黃昏中
納西布怎樣僱到了廚娘,或曰:曲折複雜的愛情之路是怎樣開始的
原始森林中的獨木舟
夢鄉中的加布里埃拉
葬禮和宴會,其間還穿插一個典型的故事
警告
故事講完,宴會開始
加布里埃拉之夜

第二卷

第三章 瑪爾維娜的秘密
唱給瑪爾維娜聽的催眠曲
戴著鮮花的加布里埃拉
姍姍來遲和不受歡迎的客人
阿拉伯人納西布是如何開始心亂如麻的
幾次交談,以及報紙被處以火刑
有關報紙及內心的鬥爭
加布里埃拉受到責怪
煤油燈的亮光
舞會和英國人的故事
老辦法
索弗萊鳥
加布里埃拉和被關在籠子裡的小鳥
高靠背椅子
魔鬼上街
濱岩石上的少女
永恆的愛情,或曰:若蘇埃翻過了禁地的圍牆
加布里埃拉的歌聲
鮮花與花瓶
挖泥船和未婚妻
第四章 加布里埃拉的月光
加布里埃拉之歌
富有靈感的詩人財運不佳
薩阿德太太左右為難
通過潛水員來競選
大搜捕
薩阿德太太如何打破了她丈夫一貫信守的中立立場,捲入政治生活以及在那個充滿戰鬥氣息的深夜裡這位上流社會的太太所邁出的大膽而又危險的腳步
夫妻的樂趣與苦惱
加布里埃拉的嘆息
年終的節日活動
牧童女加布里埃拉,或曰:薩阿德太太在除夕夜的舞會上
從貴族奧費妮西婭到平民加布里埃拉,其中不乏各種事件和欺詐行為
阿拉伯人納西布如何與舊的法律決裂,如何體面地脫離了值得表彰的聖科爾內利奧兄弟會,或曰:薩阿德太太如何再次成了加布里埃拉
加布里埃拉的愛情
令人驚訝的生活
花紋蛇
為亡者敲響了喪鐘
孤獨狀態的(正式)結束
“高級廚師”帶來的利與弊
戰場上的同志
傑出的公民
加布里埃拉這塊土地
瑞典輪船和愛神美人魚

卷後語

卷後語

作者簡介

若熱·亞馬多,巴西當代大作家,諾貝爾文學獎提名人。他在近七十年的文學生涯中創作了三十多部長篇和短篇小說,以及詩歌、散文,多以現實主義筆法展示時代變遷,繪就一幅幅巴西社會風俗畫卷。其作品被譯成數十種文字,在世界各地出版。《加布里埃拉》是其最為著名的代表作之一。

圖書摘要

前言

若熱·亞馬多·德·法里亞是巴西當代著名作家,他於一九一二年八月十日出生在巴西盛產可可的巴伊亞州伊列烏斯市的比朗吉鎮。
一九二四年,巴西共產黨領導的聖保羅起義遭到鎮壓,起義部隊因戰略轉移,路經亞馬多的家鄉,這對年僅十二歲的亞馬多後來的政治生活道路起了很大的影響。一九三零年亞馬多隻身來到首都里約熱內盧,在那裡接觸到共產主義青年團,加入了共產黨所領導的民眾組織——民族解放同盟,並曾在里約熱內盧大學攻讀法律。從一九三六年起,亞馬多由於參加巴西共產黨領導的政治鬥爭,曾屢遭當局逮捕和流亡國外。一九四五年巴西共產黨取得了合法地位,亞馬多擔任了聖保羅市該黨主辦的《聖保羅報》主編,同年以巴西共產黨員的身份當選為國會議員。一九四八年,亞馬多因政治原因被國會開除,被迫流亡歐洲。一九五零年,在華沙召開的第二屆世界和平大會上,他當選為世界和平理事會理事。翌年,榮獲了「加強國際和平」史達林獎。一九五二年結束流亡生活回國。一九五五年,亞馬多退出巴西共產黨,開始專門從事文學創作,成了一名職業作家。一九五九年,亞馬多因在文壇上的卓著成績,被選為巴西文學院院士。
亞馬多是我國人民所熟悉的作家。早在二十世紀五十年代,他曾先後兩次來我國訪問,對新中國的成就給予高度的讚揚。他早期的一些作品,如《無邊的土地》等,也是在那個時候就通過其他語種轉譯成中文出版,受到了當時我國文藝界的高度評價和讀者的熱烈歡迎。
亞馬多是一位多產作家,在世界文壇上也享有較高的聲譽。他的主要作品有處女作《狂歡節之國》(1931)、《可可》(1933)、《儒比亞巴》(1935);三部連續性長篇小說《無邊的土地》(1943)、《黃金果的土地》(1944)和《飢餓的道路》(1946);三部曲《自由在地下》(1954)(包括《苦
難的歲月》、《黎明前的黑暗》和《地下的曙光》);《金卡斯之死》(1959)、《老海員們》(1961)等等。亞馬多的作品之多是驚人的,而且深受巴西國內外讀者的歡迎。巴西報刊把他稱為「百萬書翁」。在他現有的作品中,有五部小說已被搬上銀幕,有兩部也正被計畫拍成電影。截止到一九八三年,亞馬多的作品被譯成四十四種文字在五十六個國家出版發行。亞馬多是用葡萄牙語從事寫作的作家中作品被譯成其他文字為數最多的作家。巴西國內外均有許多人對他的作品進行專門研究,僅在美國就出版了二十多篇有關其作品研究的專論。
《加布里埃拉》(原著書名為《味似丁香、色如肉桂的加布里埃拉》,原著扉頁上除了書名,還有副題為《內地一個城市的史話》)出版於一九五八年,是亞馬多寫得最成功的一部作品,也是他的代表作。小說一經問世,就立即受到文藝評論界的高度讚揚和讀者的熱烈歡迎,作品在出版的當年就獲得了該年度的巴西利亞「費里亞·布里托」最佳小說獎、巴西圖書協會「雅布蒂」最佳小說獎、巴西國際筆會俱樂部「路易斯·克勞迪斯·德·索薩」最佳作品獎、巴西全國圖書社「馬查多·德·阿西斯」最佳小說獎和巴西文學俱樂部「卡爾門·多洛雷斯·巴爾博扎」最佳作品獎等五種文學獎金。《加布里埃拉》還被改編成連環畫、電影和電視連續劇,在巴西舉世聞名的狂歡節中也出現了以這部作品為主題的 音樂舞蹈節目。可以說,這部膾炙人口的作品在巴西國內已經是家喻戶曉。不僅如此,《加布里埃拉》還很快被譯成英文、法文、德文、俄文、西班牙文等二十餘種文字,在世界各地出版,引起了世界各國對巴西文學的濃厚興趣。
…… ……

序言

本書要講的這個愛情故事,正如堂娜阿爾明達所說,由於奇怪的巧合,恰恰是從莊園主熱蘇伊諾·門東薩開槍打死自己的妻子堂娜西妮婭濟娜·格德斯·門東薩和牙科大夫奧斯蒙多·皮門特爾那一天開始的。西妮婭濟娜是當地社會上一個頗有代表性的人物,她膚色黝黑,略微有些發胖,十分熱衷於教堂的慶典活動;奧斯蒙多則是個舉止灑脫、頗有詩人氣質的小伙子,幾個月前才來到伊列烏斯市。那天春光明媚,晴空萬里,在這場震驚全城的悲劇發生之前,早就揚言辭職不乾的老廚娘菲洛梅娜,終於一大早就離開了阿拉伯人納西布的廚房,搭乘八點鐘的火車,到阿瓜普雷塔去了。她的兒子就住在那裡,而且日子過得越來越好。
若奧·富爾仁西奧先生事後指出,那場悲劇選錯了日子。漫長的雨季剛剛結束,太陽頭一天露面,陽光輕輕地拂弄著人們的皮膚,天氣實在太美了,本不該是一個殺人流血的日子。若奧·富爾仁西奧學識淵博,他開的模範文具店是伊列烏斯一切有識之士的聚會中心。然而,熱蘇伊諾·門東薩上校卻是個看重名聲、做事又極果斷的人,不喜歡讀書,也不研究什麼美學,他無法忍受自己的妻子與人私通,根本沒有考慮過那一天是否適宜殺人。那天下午剛過兩點,他突然出現在城裡(人們還以為他仍在鄉下的莊園裡),以準確的槍法,只用兩發子彈,就把漂亮的西妮婭濟娜及其姦夫奧斯蒙多打死了。頃刻之間,全城轟動。城裡發生的其他事情,諸如早晨科斯特拉公司的輪船在港灣口擱淺、連線伊列烏斯和伊塔布納兩市的公共汽車開始運行、進步俱樂部剛剛舉行過的盛大舞會,乃至蒙迪尼奧·法爾康提出的要疏浚港灣口這樣振奮人心的問題,統統都被人們置之腦後。至於納西布的廚娘突然離去這樁區區私人小事,即使他的那幾個立刻被告知的最親密的朋友也沒有將其放在心上。那場激動人心的悲劇以及莊園主的妻子和牙科大夫之間的風流艷史,不論是因為與之有關的三個人物都屬於上流社會,還是因為它的內容錯綜複雜,有些情節頗具刺激性和饒有興味,總之,它吸引了所有人的注意力。儘管這個城市取得了舉世矚目、令人驕傲的進步(大律師埃澤基埃爾·普拉多博士在《伊列烏斯日報》上撰文說,「伊列烏斯正以突飛猛進之勢走向文明」),可是,這艷史所引起的爭風吃醋和流血的暴力事件依然壓倒一切,成了當地的頭號新聞。當初人們為爭奪土地曾進行過激戰,雖然光陰荏苒,那些激戰的最後幾陣槍聲的餘音已經漸漸消失,然而,從那些英勇的年月開始,伊列烏斯人的血液里卻留下了嗜血的癖好。人們喜歡炫耀自己的勇敢,白天夜裡都把武器帶在身上,同時還把酗酒、賭博等習慣也都保留了下來。至今,他們的生活依然為當初的某些法規所左右,其中最沒有爭議的一條那一天又發揮了效力:受到欺騙的丈夫只有把姦夫和淫婦一起殺死才能洗刷掉其名譽所蒙受的恥辱。這些法規由來已久,它沒有被寫進任何一部法典,而是由當年最先到這裡來墾荒並種上可可樹的領主們留傳下來的,一直銘刻在人們的心上。其時,用屍體和鮮血養肥的莊園土地正開滿了鮮花,人們的財富在成倍地增長,進步的種子已經萌芽,城市的面貌日新月異,這就是一九二五年的伊列烏斯市。
老菲洛梅娜的離去使阿拉伯人納西布的切身利益突然間受到了損害,可是,正是由於這種根深蒂固的嗜血怪癖,竟使他忘記了自己的煩惱,專心致志地聽起人們對這樁有兩人喪生的兇殺案的種種議論來。城市的面貌不斷地改觀,新的街道在出現,汽車在增加,公館在興建,公路在延展,各種俱樂部紛紛成立,報紙陸續創辦出版,伊列烏斯市日新月異,正處在大變革之中。然而,人們的風俗習慣的演變卻要緩慢得多。事情歷來如此,任何社會都概無例外。
…… ……

第一卷

第一章 奧費妮西婭的鬱悶
近似奇蹟的驕陽和淫雨
在那一九二五年,正當混血姑娘加布里埃拉和阿拉伯人納西布之間的愛情之花盛開的時候,淫雨霏霏,雨季遠比往年要長,雨量早已超出了正常的需要,莊園主們一個個惶恐不安,每次在街上碰到一起,他們都要議論幾句,眼神和聲音都掩飾不住內心的憂慮:
「難道就停不下來了嗎?」
他們指的是雨,從來沒見過這么多的雨,幾乎是日夜不停地從天而降。
「再下一個禮拜可就全完了。」
「整個收成……」
「上帝呀!」
那一年的收成看來特別好,會大大超過以往任何一年,加上可可價格的不斷上漲,這就意味著大把大把的鈔票要滾滾而來,人們的財富還要增加,還會更加有錢。上校們可以把自己的孩子送到大城市學費最貴的學校里去讀書,在新建的街道上修蓋起新的住宅,從里約熱內盧買來豪華的家具,用大型鋼琴來裝飾房間。琳琅滿目的商店會成倍地增加,市場會繁榮興旺,酒吧間裡玉液瓊漿會滾滾流香,輪船會送來美女,酒店和旅館裡會設立賭場,一言以蔽之,這就叫進步,這就是人們多次講到的文明。
可現在的雨水卻是太多了,它已經構成威脅,很可能會泛濫成災。當初,雨季姍姍來遲,人們望眼欲穿地盼著雨水由天而降。幾個月前,上校們抬頭仰望著晴朗的天空,找尋著雲彩,找尋著可能要下雨的徵兆。可可種植園在不斷增加,已經擴展到整個巴伊亞州的南部。當時,可可花已經凋謝,可可豆剛剛結莢,正急需著雨水。所以,這一年的聖喬治聖像遊行期間,人們心急如焚,紛紛向這位本城守護神許願,祈求他把雨水降下來。
該市最顯赫的公民們,那些大莊園主們,都穿上了紅色教會長服,用他們光榮的肩膀,抬起了裝潢華麗、由金線繡成的聖像舁架。這件事非同小可,因為那些種植可可的上校從來不認為對宗教的虔誠是什麼了不起的大事。他們不去教堂,不做彌撒,也不做懺悔,而是把這種婆婆媽媽的事情都留給了家裡的女人:
「教堂的那些事嘛,都是女人幹的。」
他們只滿足於捐錢給主教和神父,資助他們在維托里亞山頂上興建教會女校,修造主教教區的會堂,開辦教義啟蒙學校,組織九日祭禮、馬利亞聖日、教會節露天集市以及聖安東尼奧和聖約翰節的各種慶典活動。
那一年,上校們一反留在酒店裡喝酒的慣例,所有的人都參加了聖像遊行。他們手裡擎著蠟燭,個個憂心忡忡,慷慨地向本城守護神聖喬治聖徒許願,祈求他把寶貴的雨水賜給他們。舁架後面,人群沿著大街行進,跟著神父一起祈禱。神父巴西利奧身著盛裝,臉上流露出痛悔的神情,兩手合在一起,提高了嗓門,聲音洪亮地帶領眾人念誦著禱詞。大家所以選他擔任領誦這一重要角色,一則是因為他德高望重,深受人們的尊敬與愛戴,同時也因為這位擔任聖職的人還擁有大量土地和可可園,上帝肯不肯降雨跟他有著直接的利害關係。正因為如此,他在祈禱的時候就使用了雙倍的氣力。
…… ……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