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勒老城及其城堡

加勒老城及其城堡

加勒城堡是16世紀由葡萄牙人建造的。加勒老城位於斯里蘭卡西南,坐落在首都科倫坡南部大約100公里處,正好處於印度洋的海濱上。加勒老城及其城堡建築在岩石半島上,這個半島是個天然的港口,由於大量珊瑚礁的出現,港口的入口處變得極其錯綜複雜。公元十八世紀英國人入侵之前,加勒城堡一度輝煌,發展到了它的頂盛時期。它是歐洲人在南亞及東南地區建築防衛要塞的典型代表,成功地融合了歐洲的建築藝術和南亞的文化傳統。1988年被列入《世界遺產目錄》。

基本資料

加勒老城及其城堡加勒古城及城堡郵票
中文名稱:加勒老城及其城堡英文名稱:Old Town of Galle and its Fortifications 國家:斯里蘭卡所屬洲:亞洲 批准時間:1988 批准標準:根據文化遺產遴選標準C(iv)被列入《世界遺產目錄》

歷史淵源

加勒老城及其城堡加勒老城及其城堡
自從遠古時代,加勒海灣就已經投入使用了。據記載,於545年,加勒海灣曾經保護了累范特最古老的一個商業性港口的延存;14世紀,加勒港口成為斯里蘭卡最為活躍的港口之一。1505年,葡萄牙人開始定居於該島,1507年,他們在加勒建立起交易站,並建造了聖克羅伊的小型城堡。16世紀末,葡萄牙人暫時遷到科倫坡,其後不久,又返回到加勒老城,在半島的北端,地峽的一側,建立了城牆壁壘。1625年,由於島嶼受到了荷蘭人的威脅,城堡上又增建了三個壁壘。荷蘭軍隊占領了葡萄牙人的軍事要塞,使其成為強有力的堡壘。此外,他們環繞著島嶼,修築了城牆,並用一段雙層的城牆封鎖半島靠近地峽的一側。18世紀,加勒老城享受了一段沒有任何外來侵害的寧靜祥和的時期,英國、法國、丹麥以及西班牙等帝國對這座處於印度洋邊緣的荷蘭壁壘垂涎已久。1796年,在英國的統治之下,加勒老城最初的行政地位維持不變,隨後,於1802年受到了法國亞眠城的摧殘,半島淪落成為英國的殖民地,這種地位一直延續到1948年。

加勒是一座歷史悠久的城市,也是斯里蘭卡四大經濟重鎮之一。最早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後的所羅門王朝時期,以色列的所羅門王以加勒為港口,將斯里蘭卡的寶石、香料和孔雀運往耶路撒冷。加勒這座小城與中國結緣很早,據中國史料記載,明代大航海家鄭和曾於公元1409年、1410年和1416年3次下西洋時訪問過斯里蘭卡——當時的康提王國。

作為印度洋中的重要補給港口,鄭和在第三次下西洋時,途經加勒,並且立碑以作紀念,碑文分別用漢語、泰米爾語、阿拉伯語三種語言寫成,人稱鄭和布施碑。鄭和布施碑當時存放在加勒的某個寺廟中,後來年深日久、兵荒馬亂,不知所終。1911年,在加勒的克里普斯路(Cripps Road)被人發現。斯里蘭卡獨立後,這塊碑被送到了現在的斯里蘭卡國立博物館。

建築風格

半島自南向北方向延展,城堡內部的圍牆,周長達3公里,儘管接近於西部和東部的城牆方向迥異,位於市區的部分卻呈現規則的直線狀,城市的核心布局是荷蘭人於1669年創建的。

18世紀開始,加勒就已經初現其作為壁壘的雛形。14座堡壘使其城牆成為一個有機的整體,同時吊橋保護了城市北端的堡壘。其它軍事性的建築物,諸如官邸住宅、軍械庫、火藥庫等,都是經由精心的設計,建立在城牆之內。港口附近還有商業性建築物及儲藏庫,當初,荷蘭人修建的住宅及其打磨的石牆、大門,美化了加勒城恬靜而祥和的街道,直到今天,依然如此。

加勒老城中的古老建築多為荷蘭式,每一座院落內群室環抱著一眼露天井,天井中養殖著一些名貴的花草。加勒古城另一個建築特點即是完備的防禦系統,除城堡外,沿海岸還建有防禦牆,以防備來自海上的襲擊,至今,在加勒城外的海濱還保留有當年荷蘭人建造的古炮台。

加勒老城的存在充分展現了17世紀與19世紀期間歐洲建築南亞傳統建築之間的相互影響。當地的建築師們已經改變了歐洲最初的建築模型,使這些建築物良好的適應了斯里蘭卡地理、氣候、歷史及文化條件。例如,在城堡的結構上,珊瑚數量居多,取代了大理岩,設計中,一切的尺寸都要嚴格的遵從原始的測量學的標準。

城堡

加勒老城位於斯里蘭卡南部省的加勒城,在科倫坡南72 英里處。加勒老城的荷蘭式城堡連同14 個棱堡及其防禦設施,主要是荷蘭人在原葡萄牙人所建的城防基礎上加以改建和擴建而成的。該要塞所覆蓋的區城大約有100 公頃。要塞建設之初是作為斯里蘭卡南部地區的管理中心,在葡萄牙、荷蘭和英國占領時期,均執行著這一功能,即便在今天,也仍發揮著這一重要作用。

城堡設有兩個主要入口,一個是通過茲瓦特棱堡的大門,該棱堡是城堡現存最古老的建築物之一,始建於葡萄牙人占領時期。古城堡用一系列交叉的道路系統構成嚴謹的格線狀平面布局,帶有巴洛克風格的大教堂位於城堡中心,成為人們視線的焦點;是斯里蘭卡建造的第一座新教禮拜堂。設計人是建築師亞伯拉罕·安東尼斯,完成於1775 年。教堂採用十字形平面,中廳較長,耳堂較短,教堂未建中心塔樓,但在東西兩側山牆設定了三角形山花,布置有豐富的線腳和雙重漩渦飾,表現出斯里蘭卡本土的影響。室內由於朝向西面的長長的豎窗和朝向其他方向的圓窗而顯得光線明亮。高高的拱頂天花飾以天藍色,點綴以銀色星星,表現出深曠的天空圖景。室內六角形的布道壇是斯里蘭卡此類最好的作品,裝置有懸出牆外的巨大反射聲板。沿牆則布置有一排排靠被長椅。在教堂下建有一座小型墓室,用以安葬教會內的一些要人。

加勒老城及其城堡加勒古堡裡面的荷蘭教堂和民舍
城堡中的重要機構與設施主要有總督官邸、內閣辦公大樓、市政廳、法院、行政官員住宅、稅務所、交易所、彈藥庫、鐵匠鋪、勞工醫院、船工作坊、海軍衛隊營房、椰子庫、制繩場、清真寺、爪哇人住地,以及各種倉庫、地窖等。這些建築雖後來已多改作他用,但其原屬類型仍易辨別。

城堡中的建築物大都面對街道而建,並大都設有後花園或後院,人們通過狹窄的里弄或設定於建築物之間的通道進入後花園。

加勒老城的街道網路系統,採用了主要幹道和次要街道相交的方格網布局,這種布置方法是當時斯里蘭卡城鎮規劃的典型。長排的帶有陶瓦層頂的單層屋子面街而建,房子的頂部由圓形磚柱或木柱支撐,臨街形成一條遊廊,就像一排整齊的樹牆,將房子與街道分隔開來,同時也聯繫起來。安置在柱間的木製欄桿扶手更增加了由柱廊產生的街景透視效果。房子的入口一般位於房子立面的正中央,房子立面上的扇形窗和窗楣變化頗為豐富,避免了重複與單調之感。

加勒老城的基礎設施也很完備,建有一套完整而複雜的排污系統,其特點先是通過風車抽上海水,然後通過輸水管導入城中,再通過污水管將污水排入海中。加勒老城另一特點即是它完備的防禦系統,除城堡外,沿海岸還建造有防禦牆,防備來自海上的襲擊。

加勒老城是荷蘭殖民時期的要塞,除北部與陸地相連外,東南西三面都臨海,如同一隻馬蹄伸入印度洋中。荷蘭人為了防止葡萄牙人奪回加勒,自1663年開始,沿海岸的三面修建起高達六七米的城牆。1873年,當時的英國殖民者為了改善交通狀況,在北邊的城牆上加開了一個牆門,以便馬車通過。這圈城牆及其上的城門,已經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文化遺產。

城牆沿海修到盡頭,便來到了英國殖民時期修建的主城門。厚厚的城牆其實是厚實的房子,兩面都開窗,有的還住著人,或者開著小雜貨鋪,更多的已經被廢棄,蛛網塵埃密布,鐵窗銹跡斑斑,爬山虎綠蔭滿牆。中間開著一個巨大的城門,時不時有汽車行人穿行。城門上面,由兩頭獅子組成的城徽清晰可見,上面標有修建年份“1873年”。主城門的西面是鐘樓,其下有一座舊的城門,歷史更為悠久,當初荷蘭人修要塞時就有的。城門有三重,除最外重城門外,裡面兩重都建有碉堡,顯示這曾是一個軍事要塞。鐘樓至今仍在使用,歷經400餘年,還走得相當精準。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