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魏之戰

三國時期,蜀漢在劉備病亡後,由諸葛亮輔政,國力日強,對外又恢復了吳蜀聯盟抗曹。建興五年,諸葛亮乘魏帝曹丕病亡不久,決心奪取關中,再圖中原。為穩妥起見,未採納直攻長安的建議,決定先攻隴右,再取秦川。


功魏之戰

三國時期,六年春,諸葛亮率10萬大軍出祁山,天水、安南、定南三郡背魏歸蜀,姜維等投降。魏明帝親至長安部署,派曹真統軍守郾城抗拒趙雲進攻;派張部領兵 5萬西拒諸葛亮。當蜀軍乘勝進攻時,前鋒馬謖(素)自作主張,改變既定部署,棄城守山,結果被張部圍困擊敗,失去了前進要地街亭。諸葛亮被迫退回漢中,整頓蜀軍,揮淚斬馬謖,上書自貶官職三等。同年底,諸葛亮得知張部東調援石亭,關中空虛,又統軍數萬,出散關,圍攻陳倉,激戰 20餘日未克。 蜀軍糧盡,敵援軍將至,諸葛亮遂引軍還。七年春,諸葛亮派軍奪回祁山南武都、陰平二郡,後又山。魏派司馬懿率軍迎戰。諸葛亮在上邦歸,擊敗魏軍,搶收小麥充實軍糧,向東尋機與司馬懿決戰。司馬懿堅守不出,後諸葛亮取退兵誘敵之計,擊敗魏軍。這時,諸葛亮正欲乘勝進軍,蜀軍負責運糧的李嚴,因供應不上,假傳聖旨,諸葛亮只得退兵,在木門設伏殺張命,還師漢中。經過三年休整準備,十二年春又統軍 10萬與司馬懿 20萬兵對陣於渭水南。諸葛亮多次挑戰,魏軍堅守不出。諸葛亮又派人給司馬懿送去女人衣服,諷其膽小。司馬懿仍不為所動,決心待蜀軍糧盡再戰。諸葛亮識破其謀,遂在渭水邊屯田,準備長期對抗,八月,諸葛亮不幸病亡,蜀軍還師漢中。俗稱“六出祁山”,即指諸葛亮長達7年的攻魏之戰。

相關條目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