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成身退

功成身退

功成身退是一個成語,基本意思是指大功告成之後,自行隱退,不再做官或復出。兩年後,吳王夫差攻破越都,勾踐被迫屈膝投降,並隨夫差至吳國,臣事吳王,後被赦歸返國。當勾踐剛剛滅吳稱霸,范蠡居功至偉,封上將軍,但是范蠡深知“大名之下難久居”、“久受尊名不祥”,所以明智地選擇了功成身退,“自與其私徒屬乘舟浮海以行,終不反”。在撰寫本書的時候,我想像自己正在幫助一位大企業的CEO,他的事業生涯已接近尾聲,希望能順利完成交接班過程,造福繼任的新CEO,為組織站好最後一班崗。這種訓練有一個目標:幫助接受訓練的領導者在行為上完成積極的轉變,達到各利益相關方面的要求。

基本信息

成語

功成身退 ( gōng chéng shēn tuì )

解釋 身:自身,自己。指大功告成之後,自行隱退,不再做官或復出。

出處 先秦·李耳《老子》:“功成、名遂、身退、天之道。”

用法 連動式;作謂語、定語;指大功告成之後,自行隱退。

示例 明 孔貞運《明兵部尚書節寰袁公墓志銘》:“入虎穴焚島巢,則主濟樓船之水軍也!(袁可立)功成身退,日與父老歡飲。”郁雯《李清照》:“蔡京這個左僕射更是難處,還是以‘功成身退’為佳。”

近義詞 功遂身退、急流勇退。

事例:勾踐

成語典故

故事一:春秋末越國國君勾踐(前497—前465)在位。又名菼執。曾敗於吳,屈服求和。後臥薪嘗膽,發憤圖強,終成強國。公元前473年滅吳。

越系古越人所建之國,越王允常時其國漸強,故楚國乃聯越以制吳。前496年,勾踐即位後不久,即打敗吳國。兩年後,吳王夫差攻破越都,勾踐被迫屈膝投降,並隨夫差至吳國,臣事吳王,後被赦歸返國。勾踐自戰敗以後,時刻不忘會稽之恥,日日臥薪嘗膽,反躬自問:“汝忘會稽之恥邪?”他重用范蠡、文種等賢人,經過“十年生聚又十年教訓”,使越之國力漸漸恢復起來。可是吳對此卻毫不警惕。前482年,吳王夫差為參加黃池之會,盡率精銳而出,僅使太子和老弱守國。越王勾踐遂乘虛而入,大敗吳師,殺吳太子。夫差倉卒與晉定盟而返,連戰不利,不得已而與越議和。

前473年,越軍再次大破吳國,吳王夫差被圍困在吳都西面的姑蘇山上,求降不得而自殺,吳亡。越王勾踐平吳,乃聲威大震,乃步吳之後塵,以兵渡淮,會齊、宋、晉、魯等諸侯於徐州(今山東滕縣南),周天子使人命勾踐為“伯”(霸)。時“越兵橫行於江、淮東,諸侯畢賀,諸稱霸王”不過此時,春秋行將結束,霸政趨於尾聲,勾踐已是春秋最後的一個霸主了。

當勾踐剛剛滅吳稱霸,范蠡居功至偉,封上將軍,但是范蠡深知“大名之下難久居”、“久受尊名不祥”,所以明智地選擇了功成身退,“自與其私徒屬乘舟浮海以行,終不反”。范蠡曾遣人致書文種,謂:“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越王為人長頸鳥喙,可與共患難,不可與共樂,子何不去?”文種未能聽從,不久果被勾踐賜劍自殺。傳說范蠡改名陶朱公,後以經商致富。

故事二:公元前473年,在范蠡和文種的幫助下,勾踐臥薪嘗膽,終於滅掉了吳國。滅掉吳國後,勾踐揮師北上,與眾諸侯會盟於徐州,勾踐當了霸主。

自徐州返回後,勾踐擺宴祝賀,群臣歡歌笑語,十分高興。此時,只有勾踐一人面無喜色,范蠡看到後嘆道:“越王不想將功勞落到大臣名下,只能同患難,不能共享樂,猜忌之心已露,我若不走,必有不測。”第二天,范蠡寫信辭別勾踐說:“我聽說,君王憂愁臣子就勞苦,君主受辱臣子就該死。過去您在會稽受辱,我之所以未死,是為了報仇雪恨。當今既已雪恥,臣請求您給予我君主在會稽受辱的死罪。”勾踐說:“我將和你平分越國,你如不答應就要加罪於你。”范蠡說:“君主可執行您的命令,臣子仍依從自己的意趣。”於是,他打點包裝了細軟珠寶,與隨從乘船離去,始終未返回越國,勾踐為表彰范蠡,把會稽山作為他的封邑。

范蠡出走之後,給文種寫了一封信,信上說:你難道沒有聽說過嗎?狡兔死,走狗烹;飛鳥盡,良弓藏;敵國破,謀臣亡。勾踐長著長長的脖子,嘴尖像鳥嘴一樣,這樣的人只能共患難,不能同享樂。我已經走了,你若不走,定有殺身之禍,望你接到信後,儘快行動。文種接到信後,就稱病不朝。

越王左右嫉恨文種的人向勾踐進讒言道:“文種自認為功高蓋世,現在大王不封賞他,他心中不滿,所以不上朝。”勾踐了解文種的才幹,覺得吳國已滅,他對自己已經無用,更害怕文種有朝一日作亂,無人能制,現聽群臣這么說,就有了殺文種之心。

有一天,越王突然到文種家中探病,隨手解下寶劍,放在文種床邊,對他說:“你教我七條計謀,我用了三條就已滅吳,剩下的四條你幫我到地下去告訴先王如何?”說完就走了,文種把寶劍拿過來一看,正是當年吳王賜令伍子胥自殺的寶劍,立即就明白了越王的意思,於是仰天長嘆道:“我不聽范蠡的話,今日終被越王所殺,我真後悔呀!”說完拔劍自刎而死。

近義詞

知難而退、急流勇退、功遂身退

相關內容

【示例】 明孔貞運《明兵部尚書節寰袁公墓志銘》:“入虎穴焚島巢,則主濟樓船之水軍也!(袁可立)功成身退,日與父老歡飲。”郁雯《李清照》:“蔡京這個左僕射更是難處,還是以為佳。”

【感情色彩】褒義成語

【事例】勾踐

語本《老子》:“功成、名遂、身退、天之道。”一本作“ 功遂身退 ”。後以“功成身退”謂大功告成之後,自身隱退,不再作官。 宋 蘇軾《賜韓絳上表乞致仕不允詔》:“功成身退,人臣之常。壽考康強,有不得謝。” 郁雯《李清照》三:“ 趙挺之 也覺得 徽宗 脾氣古怪, 蔡京 這個左僕射更是難處,還是以‘功成身退’為佳。”

成語典故

春秋末越國國君勾踐(前497—前465)在位。又名菼執。曾敗於吳,屈服求和。後臥薪嘗膽,發憤圖強,終成強國。公元前473年滅吳。

越系古越人所建之國,越王允常時其國漸強,故楚國乃聯越以制吳。前496年,勾踐即位後不久,即打敗吳國。兩年後,吳王夫差攻破越都,勾踐被迫屈膝投降,並隨夫差至吳國,臣事吳王,後被赦歸返國。勾踐自戰敗以後,時刻不忘會稽之恥,日日臥薪嘗膽,反躬自問:“汝忘會稽之恥邪?”他重用范蠡、文種等賢人,經過“十年生聚又十年教訓”,使越之國力漸漸恢復起來。可是吳對此卻毫不警惕。前482年,吳王夫差為參加黃池之會,盡率精銳而出,僅使太子和老弱守國。越王勾踐遂乘虛而入,大敗吳師,殺吳太子。夫差倉卒與晉定盟而返,連戰不利,不得已而與越議和。

前473年,越軍再次大破吳國,吳王夫差被圍困在吳都西面的姑蘇山上,求降不得而自殺,吳亡。越王勾踐平吳,乃聲威大震,乃步吳之後塵,以兵渡淮,會齊、宋、晉、魯等諸侯於徐州(今山東滕縣南),周天子使人命勾踐為“伯”(霸)。時“越兵橫行於江、淮東,諸侯畢賀,諸稱霸王”不過此時,春秋行將結束,霸政趨於尾聲,勾踐已是春秋最後的一個霸主了。

當勾踐剛剛滅吳稱霸,范蠡居功至偉,封上將軍,但是范蠡深知“大名之下難久居”、“久受尊名不祥”,所以明智地選擇了功成身退,“自與其私徒屬乘舟浮海以行,終不反”。范蠡曾遣人致書文種,謂:“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越王為人長頸鳥喙,可與共患難,不可與共樂,子何不去?”文種未能聽從,不久果被勾踐賜劍自殺。傳說范蠡改名陶朱公,後以經商致富。

歷史名人

歷史上功成身退的名人還有:

西周姜尚,秦國白起,王翦、蘇秦,張儀等;

趙國藺相如,廉頗;漢代張良,蕭何,曹參、陳平,東方朔;

項羽身旁的范增;北宋的趙匡胤身邊的宰相趙普,成吉思汗的耶律楚材,郭寶玉,木華黎,者別,者勒蔑,速不台,耶律不花,明安將軍等88位功臣;

明代的劉伯溫;

曹操的謀士郭嘉,還有荀彧、程昱、王朗、徐庶、蔣濟等。

曾國藩幕僚郭嵩燾、劉蓉、趙烈文、王闓運 等。

詩仙李白的功成身退願望一直沒有實現。這是一個巨大的遺憾。受到遊俠思想、報國思想的雙重影響,他雖然未輝煌仕途,但是在仕途報國之前就已經有功成身退的打算。

圖書信息

書 名: 成功身退

作者:(美)戈德史密斯,閭佳 譯

功成身退功成身退

出版社: 機械工業出版社

出版時間: 2010-3-1

ISBN: 9787111297499

開本: 16開

定價: 26.00元

內容簡介

在撰寫本書的時候,我想像自己正在幫助一位大企業的CEO,他的事業生涯已接近尾聲,希望能順利完成交接班過程,造福繼任的新CEO,為組織站好最後一班崗。我採用了前後相繼的短小備忘錄形式,為這位CEO提供實用的建議。

表面上看,本書是我和這位CEO的往來通信,可它的大部分內容,適用於任何正在經歷這一轉變過程的CEO。事實上,讀完這本書,我相信,創業型領導者(尤其是企業的創辦人)或許比大企業CEO更能從這些建議中受益。

我自己的專長是幫助成功的領導者實現行為上的可持續性積極轉變:為他們自己,為他們的員工,也為了他們的團隊。因此,整本書的焦點,都放在人或行為上,這些是轉變的要素。我完全理解接任過程中策略或技術問題的重要性,在某些時候,它們甚至比行為還重要。我們在書中不探討這些問題,並不是因為它們不重要,而是因為我覺得自己在這些論題上並沒有專家發言權。

本書的寫作用意是什麼呢?

本書希望幫助領導者:

·做好交接班準備。交接班是所有領導者最終都會面臨的過程。少數人做得很好,可有很多人處理得完全不妥。大多數領導者根本不曾料到交接會給自己帶來那么大的挑戰。但願本書的建議能幫助領導者順利走下崗位,保留風度與尊嚴。

·挑選接班人。儘管這些“備忘錄”並未涵蓋領導交接的所有要素(如功能性體驗),但它有助於我們理解交接過程的行為波動;還能幫助領導者面對這樣一個嚴酷的現實:有時候,哪怕是合格的接班人也沒法上崗。

·訓練接班人。本書描述的行為訓練過程曾經成功地套用於全世界各個層級的上千名領導。這種訓練有一個目標:幫助接受訓練的領導者在行為上完成積極的轉變,達到各利益相關方面的要求。這個過程主要是建立關係—只要當事人(接受訓練者)獲得了公平的機會,而且願意嘗試—訓練就能在行為上產生作用。在管理層級,絕大多數的訓練都需滿足這一要求。 ·交棒。我的導師、朋友和英雄,弗朗西斯·赫塞平(Frances Hesselbein)指出:“成功的交接班是偉大領導的最後一役。”可有太多領導者(還有運動員、演員,以及其他專業人士)沒法輕鬆放手,一直拖到別人請他們走—可到了那時候,他們已經沒地方可去了。希望本書能幫助領導者邁入人生的下一階段,獲得意義、做出貢獻、享受幸福。

致CEO的備忘錄有關繼任問題,還有許多本書未能解答的重要問題。比方說,這些備忘錄的重點是幫助CEO培養接班人,但它並未說明CEO是應該培養一匹“千里馬”,還是同時安排若干有潛力的接班人。儘管本書並未提及如何將訓練過程套用於多人—但它完全可以這么用。培養領導人應當是一個持續的過程,是各級領導者生活的一部分—不僅僅到了快卸任CEO時才想起培養接班人。

本書無意充當一本人力資源手冊,非常詳細地羅列所有繼任安排的細節。其他人已經寫過這類書,而且比我寫的好得多。本書並不涉及退休金、股票期權,以及其他人力資源部門要關心的複雜問題。

本書寫給那些有幸能幹滿任期、沒被董事會辭退的CEO。我意識到,很多交接的情況並非如此。只可惜,“按計畫離任”比從前要少見許多。這些備忘錄針對的是還能自己選擇離開的領導者—他們通過良好的業績(當然也少不了些許的幸運)得到了這一特別的待遇。

朋友,我給你的建議是,請把讀到的內容套用於自己的生活。哪怕你不是CEO,恐怕也會面臨交接和繼任的挑戰。我希望本書能幫助你規劃下一階段的生活—幫助你指導他人為繼任做準備。

作者簡介

馬歇爾·戈德史密斯,加利福尼亞州聖達菲的卓越管理教練,也是這一行當之無愧的精英。他跟全世界頂尖企業的CEO們有25年以上的合作經驗,是《華爾街日報》評選的十大管理教育家之一,還接受過《紐約客》雜誌的人物專訪。 現為達茅根大學和密西根大學管理教育課程的教授,撰寫過大量管理著作,包括《紐約時報》暢銷書《今時不同往日,成功人士如何獲得更大的成功》。

圖書目錄

出版者的話

致讀者

致CEO的備忘錄

第一部分 自我準備

放慢速度

鬆開手 繼續走

第二部分 挑選接班人培養誰當接班人

評估內部候選人

第三部分 訓練接班人

著手訓練

做好教練—協調工作

第四部分 交棒

漂亮退場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