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鳳儀

劉鳳儀

劉鳳儀(1942.07~2003.05),男,河北徐水人。中國共產黨的優秀黨員,忠誠的共產主義戰士,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廣東省第九屆委員會主席、黨組書記,中共廣東省委原副書記。中共第十四、第十五、第十六大代表,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十屆全委員會委員,中共廣東省委第五、六、七、八、九屆委員。劉鳳儀,男,1942年7月生,河北徐水人,大專學歷,1965年1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62年3月參加工作。劉鳳儀同志逝世後,黨和國家領導人胡錦濤、溫家寶、賈慶林、曾慶紅、黃菊、吳官正、李長春、劉雲山、張立昌、陳良宇、賀國強、李鵬、喬石、李瑞環、宋平、宋任窮、王忠禹、肖揚、劉延東、葉選平等分別以不同方式對劉鳳儀同志的逝世表示深切哀悼,並向其親屬表示慰問。

基本信息

人物履歷

劉鳳儀,男,1942年7月生,河北徐水人,大專學歷,1965年1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62年3月參加工作。

1962年後,在建工部石方工程公司第四石方工程大隊當工人、團支部書記。

1964年後,任建工部第四土石方公司石方工程大隊團總支書記。

1967年後,任建工部第四土石方公司石方工程大隊黨支部書記,革委會副主任、主任。

1969年後,任廣東省機施公司第43施工隊黨總支書記。

1973年後,任廣東省機施公司黨委常委、革委會副主任兼第43施工隊黨總支書記。

1975年後,任廣東省建築工程局副局長、黨組成員。

劉鳳儀同志劉鳳儀同志

1980年後,任廣東省建築工程局副局長、黨組成員兼廣東省機施公司黨委副書記、經理,同年9月後,任廣東省建築工程局副局長、黨組成員兼澳門南方公司總經理、董事長。

1983年後,任廣東省建築工程總公司黨組書記、總經理。

1985年後,任廣東省建委主任、黨組書記。

1993年後,任梅州市委書記,梅州軍分區第一政委、黨委第一書記。

1995年後,任廣東省委常委、省委組織部部長。

1999年後,任廣東省委副書記、省委組織部部長、省委黨校校長。

2000年後,任廣東省委副書記,中共廣東省委黨校(廣東行政學院)校(院)長,廣東省政協副主席、黨組副書記。

2003年1月17日,在政協廣東省九屆委員會第一次會議上當選為省政協主席,並任省政協黨組書記。

劉鳳儀同志是黨的十四大、十五大、十六大代表,十屆全國政協委員,廣東省委五、六、七、八、九屆委員。

人物紀念

中國共產黨的優秀黨員,忠誠的共產主義戰士,政協廣東省第九屆委員會主席、黨組書記劉鳳儀同志因病醫治無效,於2003年5月9日在廣州逝世,終年61歲。

劉鳳儀同志遺體於2003年5月13日上午在廣州火化。

劉鳳儀同志逝世後,黨和國家領導人胡錦濤、溫家寶、賈慶林、曾慶紅、黃菊、吳官正、李長春、劉雲山、張立昌、陳良宇、賀國強、李鵬、喬石、李瑞環、宋平、宋任窮、王忠禹、肖揚、劉延東、葉選平等分別以不同方式對劉鳳儀同志的逝世表示深切哀悼,並向其親屬表示慰問。

劉鳳儀同志在梅州市考察工作劉鳳儀同志在梅州市考察工作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共廣東省委書記張德江等領導同志和劉鳳儀同志生前友好等前往廣州殯儀館向劉鳳儀同志告別,並向劉鳳儀同志的夫人林麗珍及其子女等表示慰問。

人物評價

劉鳳儀同志思想解放,實事求是,有較強的巨觀決策和統攬工作能力,長期擔任領導職務,有豐富的基層和機關領導工作經驗,注重工作方法和領導藝術,充分調動各方面的積極性。擔任廣東省委常委、省委組織部部長,省委黨校校長,省委副書記期間,為全省黨的基層組織建設、幹部隊伍和領導班子建設以及幹部人事制度改革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取得了顯著成績。在“三講”和農村“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學習教育活動中,按照中央和省委的要求,明確工作思路,精心組織實施,使全省這兩項活動取得明顯成效。

劉鳳儀劉鳳儀

劉鳳儀同志擔任廣東省政協領導後,十分關心政協的工作,切實加強機關的隊伍建設。注重調查研究,廣泛聯繫各民主黨派人士和各界政協委員,虛心聽取他們的意見,充分發揮政協的參政議政作用。對省政協的換屆工作十分重視,抱病堅持工作,殫精竭慮,傾注了自己的最後心血。

劉鳳儀同志一生忠於黨,忠於人民。他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戰鬥的一生,他為共產主義事業,為廣東的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事業鞠躬盡瘁,貢獻了自己的畢生精力。

劉鳳儀同志立場堅定,黨性觀念強,自覺與黨中央保持一致,認真貫徹執行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努力學習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堅持用黨的理論指導各項實際工作。

劉鳳儀同志有強烈的革命事業心,工作勤奮努力,任勞任怨,處事嚴謹細緻,考慮問題周全,一心撲在工作上。他注意充分發揚民主,在決策重大事項和解決重大問題前,充分聽取各方面的意見。他作風紮實,經常深入基層,了解民眾疾苦,關心民眾生活,想方設法為基層排憂解難。

劉鳳儀同志顧全大局,襟懷坦蕩,為人厚道,謙虛謹慎,平易近人,作風正派,對自己和親屬以及身邊工作人員要求嚴格,對同志關懷備至。他保持艱苦樸素的優良作風,廉潔奉公,受到幹部民眾的尊敬,有很高的威望。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