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路[四川師範大學影視與傳媒學院講師]

劉路,女,1984年1月生,四川省成都人,博士、四川師範大學影視與傳媒學院講師、中共黨員。經濟學(國際金融方向)本科,新聞學(新聞業務方向)碩士、博士。美國“百人會英才獎”獲得者。主要研究方向為新媒體傳播、傳媒文化、文化產業研究。現任教於四川師範大學影視與傳媒學院,主要教授課程為《當代傳媒文化》、《網路傳播》、《廣告史》、《網路廣告》、《傳播學概論》等 現獨立主持2012年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青年基金項目《全媒體時代政府管理者的媒介素養研究——基於四川省政府管理者媒介素養的調研》(項目編號:12YJC860028),獨立主持2011年教育廳面上項目《新媒體與城市空間的互耦分析——兼論四川省城市型新媒介的創新性套用》(項目編號:11SB054)。作為主研人參與國家哲學社會科學基金重大招標項目1項、國家哲學社會科學基金項目1項、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專項項目1項、四川省省委宣傳部特別委託項目1項。

公開發表論文:

迄今已發表學術論文17篇(CSSCI來源期刊論文9篇):

《政治禮儀:新聞發言人的“修煉術”》,載《新聞戰線》2012年第6期,獨立作者;

《現代舞台中的跨媒介數字藝術設計》,載《藝海》2012年第7期,第一作者;

《水墨動畫:傳統國畫技法在動漫產業中的創新套用》,載《中華文化論壇》2012年第4期,第一作者;

《藝術與技術的時空交睫——新興文化業態“數字水墨”的崛起及發展前景》,載《今傳媒》2012年第5期,獨立作者;

《論新媒體對城市空間的四重影響》,載《四川師範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年第4期,獨立作者;

《品牌的風險控制與危機管理》,載《企業軟實力》2011年第16期,獨立作者;

《行銷傳播改變品牌命運》,載《企業軟實力》2011年第14期,獨立作者;

《品牌定位四步曲》,載《企業軟實力》2011年第12期,獨立作者;

《創意驅動傳播》,載《企業軟實力》2010年第6期,獨立作者;

《論城市形象傳播理念創新的路徑與策略》,載《城市發展研究》2009年第11期(獨立作者);

《城市傳播研究學科交叉常態化建設的創新路徑》,載《社會科學輯刊》2009年第6期(第一作者);

《外宣工作中中華文化元素的價值認知與資源開發》,載《理論與改革》2009年第5期(獨立作者);

《體驗經濟時代的媒介消費特徵及功能嬗變》,載《西南民族大學學報》2009年第4期(第一作者);

《傳播學視野下的宗教儀式與媒介利用》,載《宗教學研究》2009年第2期(第一作者);

《傳媒“她世紀”的女性消費與消費女性》,載《社會科學研究》2008年第1期(第二作者);

《中國基督教傳媒領袖張雪岩與<田家半月報>》,載《四川師範大學學報》2007年第6期(第二作者)。

《經濟新聞民生化場域的建構——基於電視媒介經濟新聞評論的定位思考及最佳化策略》,載論文集《公共立場——新聞評論與CCTV<今日觀察>研究》,時代文藝出版社2009年10月版,獨立作者。

論文曾獲中國社科院、中央電視台聯合舉辦的第一屆“華鼎杯”中國經濟輿情與《今日觀察》學術徵文活動三等獎、第五屆“全國新聞學子論文優秀論文評選”一等獎。

出版著作:

已出版合著《媒介素養與危機應對》(四川人民出版社2011年12月版,第三作者)。

參與學術會議:

2012中國傳播學會年會

2011“全球傳播與社會變遷”國際學術研討會

2011中國新媒體傳播學年會

“危機傳播與中國經驗”高峰論壇

“2010上海國際藝術精品展覽會藝術論壇”

“2009新媒體時代傳媒專業發展論壇”

“抗震救災與媒體責任論壇”

第五屆Wacom數字藝術教育與產業論壇

參與專業培訓:

復旦大學中外新聞傳播理論研究與方法暑期學校(第八期)

教育部“新聞傳播學及研究方法前沿”全國研究生暑期學校

媒體實踐:

北京奧運會期間,曾任第29屆奧運會非註冊記者、2008北京國際新聞中心註冊記者,為《人民日報海外版》撰寫稿件30餘篇,在人民網上發表報導40餘篇。曾任共青團四川省委員會特刊《永恆的記憶——5·12汶川大地震紀念》特約編輯。此外,在《中國科技日報》、《中國電力報》、《中國高新區》、《企業軟實力》、《夢島》等報刊發表作品300餘篇。 。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