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華丘圍屋

劉華丘圍屋

劉華丘圍屋,全部是鍾姓人口,是一個家庭的群體。

一、家庭群居

龍南的圍屋,多數以家庭一姓群居為主,少數是多姓共居。例如全縣有鍾姓圍屋40多座,僅里仁鎮馮塆村便有鍾氏圍屋11座,是全縣也是全國鍾氏圍屋最多的一個村。其中,居住人口較多,建築結構較好的數劉華丘圍屋。該圍屋是在公元1700年左右,由兄弟9人共同居住的基礎上建起來的,至今有300多年的歷史。這9個兄弟的後裔興旺發達,現在已有82戶400多人口,是一個龐大的家庭群居體。而與劉華丘圍屋相鄰的幾座圍屋,則是劉華丘圍屋開基祖的幾個哥哥或叔祖輩所建,這是一個更大家庭的群體。這種家庭的群居,凝聚力特強,有利於在客居地開基立業,有利於抵禦外來侵犯,這是客家人的特性使然。

二、團結和諧

劉華丘圍屋全部是鍾姓人口,是一個家庭的群體。由族長、長輩等掌管圍內事務。各家聽從族長、長輩的安排。凡出現生病、天災、求學等困難都可在族長安排下得到救助,家庭矛盾也請族長調處,猶如行政基層單位。保證了家家戶戶的生產、生活秩序正常運行。一家有事有難,各家互相幫助,形成一個團結和諧的集體。記得在1945年間,日軍犯境,全圍屋宗親由族長帶領避入5公里外的山區,圍屋成為一座空圍,日軍退走後,雖然圍內牲畜受到一點損失,但人員全部安全。在山區避難期間,各有分工,年輕的負責挑糧食、保衛、聯絡,婦女擔任做飯、撿柴、帶小孩,老輩則聯繫避難處所,並和當地村民協調物資供應等事項,使幾百人的隊伍,井然有序地在山區里渡過了難關。

三、居防結合

圍屋的功能首先是人畜安居。只有生活安全,才能進行正常生產,正所謂安居樂業。在圍屋內,各項生活設施都一應俱全,喝水有水井,上廁有廁所,牛、豬、雞、鴨均各有安置,互不干擾。糧食儲備充足,圍屋有集體糧倉外,每家還有小型私倉,一旦有事,關起大門,糧食供應可保持半年以上。
圍屋建築結構也很牢固,整個圍屋共建有七米高、一尺寬的堅實石牆260米,由兩座小圍組成。但從外部看起來是個整體,就像一座圍,其實,這是巧妙設計。圍內共有八座三層的炮樓,五座大門及門樓,門框都是用整塊麻條石砌成。兩扇門頁是有兩寸厚的木門,另有一層一寸厚的木質檔板十幾塊,足能將盜匪拒之門外。
此外,圍內還購置了100根硬木棍,100支火藥槍及短刀等兵器,用於防禦土匪犯境。劉華丘圍屋的防禦性能很強,在當地是出了名的。

四、尊師重教

此圍居住著400多人口,歷經12代。歷代學風都比較好,堪稱書香門第。圍內專門建有一座學館“觀卜齋”。是伴隨著圍屋的建造同時建立的。一座圍屋建有一座學館,這是劉華丘圍屋的突出特點,在全縣也是排第一。此圍屋從第一代先祖起,既是家長,又是族長和學館的老師。崇敬師長、重視教學成為歷代的傳家經,代代以從事教育為榮、為業。當代有祖孫三代是教師者,近代則有父子10人8人考取了功名,兄弟9人7人考取功名者。筆者本人今年78歲,我的學習入門是上個世紀30年代,在本圍屋學館“觀卜齋”讀《三字經》開始。入學之初還要舉行拜師禮,吃紅色雞蛋以示隆重。國小則是在當地的圍民國小就讀,國小畢業後,學校工友還專門用大紅紙為每位畢業生書寫喜報,一一在祖廳內張貼,放鞭炮進行祝賀,在社會造成尊師重教和愛學習的優良風尚。

五、尊老愛幼

圍屋內雖然居住著幾百人,相互間輩序卻很清楚,如同一家人。例如我的祖父四兄弟排行老二,但按上一輩先祖排輩,在圍屋同輩中則排為12位,全屋場人都稱為十二祖爺或十二叔。年幼者對長輩、老人都很尊重,長輩更對幼童加倍愛護。每逢祭祖時,幼童在長輩帶領下都要參加,穿著長衫禮服按儀進行祭拜。在墓地掃墓後,還要當場進行大會餐,小時候我們都很高興去參加這些活動。通過對先祖的祭祀,既寄託了後輩的懷念和敬祖,又教育了年幼的一代,使祖先的優良傳統代代繼續傳承下去。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