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紀興

人物簡介

1955年生,河南上蔡人。中共黨員。副研究員。1982年7月畢業於河南大學歷史系並分配到湖北省社會科學院從事編輯和社科情報研究工作。1996年3月任《要文摘報》副主編。在國家級和省級報刊上發表學術論文200餘篇,合作出版著作多部。有關論文曾多次獲獎、轉載。主要論著有《地方社科院情報網路建設》、《論建設有中國特色的信息高速公路》、《社會組織論》、《當代中國社會利益群體分析》和《湖北向經濟強省跨越的關鍵選擇》等。

主持工作

主持國家社科基金課題1項,主要參與2項;主持省社科基金課題1項、主要參與3項;主持湖北思想庫課題2項,主持省社科院重大課題5項。獲得湖北省政府優秀社科成果獎、湖北省政府發展研究獎等獎勵8項;出版學術著作獨著1部、合著4部;發表學術論文、調研報告等成果182篇。在科研工作中,堅持理論與實際結合的正確方向,長期關注我省經濟社會文化建設和改革發展的重大理論與現實問題,善於將自己的研究成果與服務湖北經濟社會發展的實際有機結合起來,提出了一些有較高價值的決策諮詢建議,得到了業內公認,並受到俞正聲、賈志傑、蔣祝平、羅清泉等時任省委、省政府主要領導同志和其他省領導的重視、肯定和採納,為我省經濟社會發展和文化建設作出了積極貢獻。如提出的關於實施湖北名牌戰略的建議,關於黃鶴樓公園、首義公園、武昌農講所以及蛇山保護和整體聯動開發的建議,關於東湖環境保護與旅遊創新的建議,關於加大武漢山水湖泊和古街巷民居保護力度的建議,關於實施武昌火車站更新改擴建工程的建議等,都發出先聲、成為現實並在實踐中得到套用,產生了良好的經濟和社會效益。此外,在擔任院辦公室主任和人事處處長期間,執筆起草了有關報告、匯報材料和制度檔案等59件,30多萬字。

研究成果

1、《救山、救湖、救古巷——武漢山水生態環境和歷史人文環境亟待加大保護力度》。中央政治局委員、省委書記俞正聲同志2002年3月1日批示:“意見很有價值。請清泉、周濟同志閱。”羅清泉書記3月3日批示:“周濟同志,請按俞書記的指示高度重視劉紀興同志的意見,認真制訂進一步保護山、水、人文資源的措施並組織落實。”中共武漢市委辦公廳(武廳督字[2002]7號)發文督辦。
2、《強化生態意識,建設武漢“文谷”——關於加大對武漢山水生態環境和歷史人文環境保護力度的建議》。本人執筆,《要文摘報》2002年第12期發表。中央政治局委員、省委書記俞正聲同志2002年3月26日批示:“我完全贊成這個意見”。其他省領導也作了相應批示。《湖北宣傳》2002年第4期、《長江建設》2002年第3期、《決策與信息》2005年第5期分別轉載。
3、《建設帶動21世紀湖北經濟起飛的“新龍頭”——關於加快實施武昌火車站更新改建工程的建議》。本人執筆撰寫。蔣祝平同志(時任省委書記)2000年9月25日批示:“建議意見甚當。請道坤、堅衛同志參酌。”鄧道坤同志9月26日批示:“很有價值。”周堅衛同志9月28日批示:“應大力支持更新武昌站,有關問題,請省經貿委多關心、銜接。”羅清泉同志(時任省委副書記、武漢市委書記)9月27日批示:“塗勇同志:這一建議很好。望認真籌劃,高標準、高水平改造武昌車站,塑造武漢又一品牌,並將此工程與周邊環境創新結合起來”。省政府《湖北經濟》2000年第11期轉發。
4、《東湖環境整治應與旅遊創新結合起來》。《要文摘報》1999年第56期發表。羅清泉書記2000年2月15日批示:“忠學同志:劉紀興同志關於《東湖環境整治應與旅遊創新結合起來》的意見很好。請安排政研室牽頭,進一步研究這一課題。”
5、《建議在武昌整體建設“首義文化旅遊區”》。省委辦公廳《要情專報》2001年第136期專報省委、省政府領導參閱。蔣祝平書記2001年9月21日批示:“請清泉、守海同志參閱”。
6、《文雅、剛毅、寬容、誠信——關於新世紀塑造武漢人新形象的一些建議》。本人執筆撰寫,《要文摘報》2001年第1期發表。省委常委蘇曉雲同志(時任副省長)2001年1月8日批示:“我覺得建議很好,值得借鑑和參考,請守海市長一閱”。繆合林同志(時任省委常委、宣傳部長)2001年2月8日批示:“此議有新意,望繼續加大、加深研究力度。”該建議獲武漢市委宣傳部榮譽獎。
7、《跳出“興勃亡忽”的經濟怪圈——發展武漢餐飲經濟對策研究》。本人主持的院重點課題,《湖北經濟》2002年第6期發表,李憲生同志(時任武漢市長)批示。《楚天都市報》2002年7月1日報導。
8、《開發湖北旅遊資源,建設旅遊經濟強省——關於加快發展壯大湖北旅遊產業的對策建議》。《要文摘報》2000年第43期發表。省委常委、副省長蘇曉雲同志2000年11月9日批示:“不錯。請省旅遊局加以借鑑和參考。”
9、《提升文化軟實力 推進產業大發展—文化軟實力與湖北文化產業群發展研究》。本人主持的省社科聯課題,成果作為今年全省文化工作會議檔案。
10、《湖北的文化省情及其特色簡議》。《要文摘報》2004年第18期發表。省委常委、宣傳部長張昌爾同志2004年7月8日批示:“深化對文化省情的認識,很有意義。本文作了有益的嘗試。湖北文化底蘊厚重,如何從總體上把握文化省情,是一件不輕鬆的工作。請加強這方面的研究。”省政協《世紀行》雜誌2004年第7期轉載。
11、《文化湖北·前言》。《文化湖北》是省委宣傳部集中力量抓的一項重點工作。該書初版於2004年,修訂於2007年,是為“八藝節”的獻禮作品。該書“前言”部分即由本人執筆撰寫,在全書中具有巨觀統領的重要地位,對從總體上認識和把握湖北的文化省情作用甚大。
12、《抓住“八藝節”重大機遇,打造楚文化影視精品》。本人執筆撰寫,《要文摘報》2004年第1期發表。鄧道坤同志(時任省委副書記)2004年2月2日批示:“此建議很有價值,應重視。請昌爾同志批示有關方面研究,擬定方案(可操作的)報審。”省委常委、宣傳部長張昌爾同志批示:“建議很好,請建國同志組織有關方面專題研究一次,形成一個可操作性的方案。”
13、《促進湖北文化產業跨越式發展的戰略思路與對策》。省社科聯《領導參閱》2006年第13期發表。羅清泉書記(時任省長)2006年7月17日批示:“紀興同志關於我省文化產業發展的一些意見很好,可發有關方面領導參閱”。省政府辦公廳鄂政閱[2006]23號轉發全省各部門領導。《湖北宣傳》2006年第8期轉載。獲省政府2009年度發展研究三等獎。
14、《我省城鄉基層文化建設的經驗、問題與建議》。省社科聯《領導參閱》2008年7月第16期發表。
15、《湖北廣告會展業的發展現狀及對策建議》。湖北社科院2005年《湖北發展藍皮書文化產業卷》,湖北人民出版社2006年1月。並擔任該書副主編。
16、《湖北向經濟強省跨越的關鍵選擇——實施名牌制勝戰略》。湖北省社科院《要文摘報》1995年第36期發表。省委辦公廳《要情專報》1996年第2期轉發專報各位書記,題目為:《省社科院劉紀興同志建議要抓好“名牌制勝”戰略實施》。賈志傑書17、《關於加快推進湖北品牌文化建設的戰略思考》。省委政研室《調查與研究》2001年第5期發表。
18、《湖北缺乏名牌產品的人文因素及其對策》。省計畫委員會《計畫與市場》1999年第9期發表。
19、《弘揚荊楚文化,建設品牌強省》。省政府主辦“創名牌、樹形象、興湖北”戰略研討會大會發言,《湖北日報》2001年4月19日理論版發表。
20、《世界農村建設的趨勢與經驗》。《要文摘報》2006年第5期發表。省委副書記楊永良同志批示:“很好。可發參閱件供各市、州、縣、市主要領導閱。”省委副書記陳訓秋同志2006年4月3日批示:“此件很有研究價值,希望社科院多作貢獻。”省政府發展研究中心《諮詢與決策》2006年第4期轉發。
21、《民族地區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大創新——湖北民族地區推廣套用“電腦農業”的經驗與啟示》。與省民委聯合調研,本人執筆撰寫。《要文摘報》2003年第32期發表。鄧道坤同志(時任省委副書記)2003年9月11日批示:“電腦農業不僅在民族地區就是比較發達地區都有推廣價值,是推廣農業先進技術的載體,是農業先進生產力的體現,對改變落後的傳統生產方式,促進民族地區小康建設進程有重要意義,要大力支持、積極穩妥推廣。”副省長蔣大國同志批示:“鶴峰、五峰、長陽等地以‘電腦農業’促進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特色產業升級和基地的形成,幫助農民增收的經驗值得在全省大力推廣。請省民委認真總結,不斷完善,大力推廣。”
22、《開展“雙民雙贏”活動,加快民族地區發展——湖北民族地區招商引資走出創新之路》。《要文摘報》2004年第32期發表,與省民委聯合調研,本人執筆撰寫。副省長蔣大國同志批示:“此調查報告對‘雙民雙贏’活動內涵、活動內容及成效和建議進行了全面闡述和論證,深刻揭示了‘雙民雙贏’活動是發揮民營經濟的民族地區優勢,實現互惠互利、共同發展的有效途徑。主題鮮明,內容充實,論證合理。請省民委會同財政、扶貧辦、農業廳、計委、工商聯等有關部門,研究推進‘雙民雙贏’活動深入發展的具體措施,尤其是改革措施,報省政府討論確定。”
23、《老城區構建和諧社會的成功實踐——武漢市江漢區創新社會矛盾糾紛調處機制的調查與建議》。本人執筆撰寫,《要文摘報》2006年第6期發表。省委副書記楊永良同志2006年4月9日批示:“武漢市江漢區的調解新做法很好,很有意義,是城市建設和諧社會的基礎性工作,可轉城市市區黨政主要領導同志參閱。”省委副書記陳訓秋同志2006年3月31日批示:“調處工作很重要,此件有研究價值。請兆林同志閱批。”省委常委、武漢市委書記苗圩同志2006年4月7日批示:“請市司法局注意總結江漢區做法,逐步推向全市各區,為構建和諧武漢做一些有益的探索和實踐。”省委辦公廳《工作簡報》2006年第29期轉發全省各市州縣、省直各部門。《長江日報》2006年5月6日頭版頭條發表報導。
24、《以和諧社區建設帶動區域經濟社會全面發展——黃州區創建示範和諧社區的經驗與啟示》。本人執筆撰寫,《要文摘報》2007年第3期發表。省委副書記楊松同志批示:“將此件印發各地、各部門領導同志參閱。”省委辦公廳《決策參考》2007年第7期轉發。
25、《整合綜治維穩資源,創新基層和諧模式——襄樊市創建基層綜治維穩三級聯動機制的新經驗及調查建議》。本人執筆撰寫,《要文摘報》2008年第6期發表。省委副書記楊松同志2008年3月7日批示:“轉發各市州縣區參閱。請政法委牽頭,綜治、維穩、社科院參加,對襄樊經驗進一步調研總結。”省委常委、省政法委書記吳永文同志3月6日批示:“可刊綜治簡報,推廣經驗,促進工作。”副省長趙斌同志3月1日批示:“此項調查報告及所提建議甚好。我亦認為襄樊經驗具有推廣借鑑的重要價值。因此,建議綜治辦在此基礎上作些總結提煉,並對所提建議作些研究,使之轉化為政策性措施,使這一創新模式在全省推廣並取得實效。”省委辦公廳《參閱件》2008年第8期報省委書記、副書記等領導並轉發全省各市、州、縣(市區)委參閱。省綜治委辦《湖北綜治》2008年第5期轉發,並配發編者按:“省社科院調研總結了襄樊市創建基層綜治維穩三級聯動機制新模式的經驗作法,並提出了進一步加強綜治維穩工作的意見建議,受到楊松、吳永文、趙斌同志等省委、省政府領導的肯定。現將調研報告的主要內容摘要如下,供各地參考、借鑑。”
26、《社會科學圖書情報工作特殊性研究》。學術專著,32.5萬字,該書是本人主持的國家社科基金課題最終成果之一,武漢大學出版社2001年出版。
27、《荊楚文化與先進文化建設》。2人合作,《光明日報》2004年8月17日理論版。
28、《荊楚文化與湖北文化產業發展研究》,《湖北社會科學》2003年第12期。
30、《范蠡思想研究簡論》。《江漢論壇》2006年第7期。
31、《論楚莊王的軍事戰略思想》。《河南大學學報》2004年第1期。
32、《廣告會展經濟是文化產業的一個重要方陣》。《湖北日報》2005年11月10日理論版。
33、《酒與楚文化漫談》。《湖北日報》2008年6月6日專版。
34、《楚國重大歷史事件》。省政協《世紀行》雜誌2004年第10-11期。
35、《楚國著名歷史人物》。省政協《世紀行》雜誌2005年第1-2期。
36、《荊楚文化的內涵及其創新特質簡論》。省委政研室《政策》雜誌2007年第2期。
37、《全面提升湖北文化軟實力的戰略思考》。《學習與實踐》2010年第2期。
38、《當代中國社會利益群體分析》。著作,第二作者,黑龍江教育出版社,1995年11月。
39、《社會組織論》。著作,第三作者,陝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5年9月。
40、《社會關係論》。著作,第三作者,陝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年6月。
41、《特色經濟論》。著作,第三作者,湖北人民出版社,2002年10月。
42、《論情報信息在經濟建設中的作用》。論文,《圖書與情報》1984年第3期。
43、《二十五史和修撰人簡介》。《社會科學動態》1984年第27期。
44、《試論鄉鎮企業經營管理者的智慧型結構》。《集體企業》1985年第2期。
45、《如何評價林彪在歷史上的表現》。《社會科學動態》1985年第14期,浙江省委黨校《資料通訊》1985年第10期轉載。
46、《論新形勢下的地方社會科學情報工作》。《社會科學動態》1985年第23期。
47、《我國軟科學研究的特點趨勢和建議》。紅旗雜誌社《內部文稿》1987年第3期。
48、《自然科學與社會科學聯盟芻議》。《社會科學動態》1987年第15期。
49、《孫子兵法研究述評》。武漢市社科院《社科信息》1987年第10期。
50、《論地方社科院情報所的資料建設》。《情報資料工作》1987年第6期。
51、《日本信息傳遞與經濟建設》。《情報學刊》1987年第6期。
52、《世界主要國家戰略發展計畫述評》。蘭州大學《科學經濟社會》1987年第1期。
53、《論數據情報與科學決策》。《情報資料工作》1988年第2期。
54、《論數據情報與科學研究》。《社會科學動態》1988年第4期。
55、《我國情報學研究述評》。《情報學刊》1988年第4期,人大複印資料《圖書情報》1988年第9期轉載。
56、《從西方文官制度的優點看我國公務員制度等特色》。武漢市社科院《社科信息》1988年第6期。
57、《當前我國不同利益群體研究述評》。《學術界動態》1989年第4期。
58、《我國社會結構研究的新思維—社會利益群體理論》。武漢市社科院《社科信息》1989年第5期,人大複印資料《社會學》1989年第5期轉載。
59、《當前我國情報工作的現狀分析與思考》。《情報業務研究》1989年第12期。
60、《論鄉鎮企業的情報服務》。獲湖北省科技情報學會1989年優秀論文獎。
61、《試論我國情報工作的基本格局及存在問題》。中國科技情報學會第三屆全國青年情報理論與實踐學術討論會入選論文。
62、《調整時期中小企業、鄉鎮企業的情報意識》。《科技情報工作》。1990年第3期。
63、《情報定義研究之我見》。《情報學刊》1990年第4期。
64、《我國情報學學科建設研究綜述》。《社會科學述評》1990年第3期,人大複印報刊資料G9 1990年第4期轉載。
65、《我國情報學研究述評》。《情報資料工作》1990年第5期,人大複印報刊資料G9 1990年第11期轉載。
66、《當前我國工人基本狀況的分析與思考》。《社會學研究》1991年第1期。
67、《試析我國工人隊伍的結構現狀與利益格局》。《工會理論研究》1991年第2期。
68、《正確選擇湖北經濟發展戰略突破口》。《江漢論壇》1991年第6期。
69、《已開發國家科技競爭態勢分析》。《決策與信息》1991年第7期。
70、《西方經營觀念的演變》。《決策與信息》1992年第2期
71、《對情報學理論建設的建議》。《情報學刊》1992年第2期。
72、《地方社科院的情報網路建設》。《情報資料工作》1992年第2期。
73、《“入關”後對我國農業的影響》。《要文摘報》1992年第8期。
74、《我國的非公有制經濟企業家群體基本現狀分析》。《社會學研究》1992年第8期。
75、《社會預測系列研究》(包括:社會預測概述、中國古代的社會預測、中國近代的社會預測、西方國家的社會預測、現代社會預測理論的特點、社會預測的科學方法、生態環境與社會問題預測等專題成果)。載《精神文明知識寶庫》第十篇,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1992年2月。
76、《注意“軟體”瓶頸制約——信息產業滯後》。《湖北日報》1993年8月。
77、《巨觀調控中須強化信息反饋》。《粵港信息日報》1993年10月。
78、《談信息市場的多種功能》。《長江日報》1993年12月。
79、《信息市場建設中的問題及對策》。《經濟學訊息報》1993年12月。
80、《我國民營經濟的興起與發展》。《要文摘報》1993年第18期。省委辦公廳《湖北今日重要信息》轉發並上報中辦秘書局。
81、《國際經濟情報戰的新特點及防範對策》。《情報資料工作》1993年第5期。
82、《越打越酣的國際經濟情報戰》。《企業家》半月刊1993年第9期。
83、《國際慣例的特點及其運用原則》。《知識產業與市場》1993年第3期。
84、《三資企業管理中的問題及對策》。《知識產業與市場》1993年第6期。
85、《“綠色市場”悄然興起》。《湖北日報》1993年7月,湖北人民廣播電台7月15日轉播。
86、《中國教育改革展望》。《決策與信息》1993年第6期,《新華文摘》1993年第10期收目,署名紀新。
87、《已開發國家廉政建設概述》。《福建社科情報》1993年第11期。
88、《論巨觀調控中的信息市場建設》。《中國信息世界》1994年第3期。
89、《我國信息市場建設中的問題及對策》。《情報資料工作》1994年第3期。
90、《氣象信息:一種新的財源》。《湖北日報》1994年11月1日。
91、《重視氣象信息的開發利用》。《中國商辦工業》1994年第12期。
92、《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建設中的十大障礙》。《中國軟科學》1994年第4期。
93、《江澤民主席經濟決策思想綜述》。《中國信息世界》1994年第6期。
94、《爭奪跨世紀的戰略制高點》。《中國信息世界》1994年第8期。
95、《世界科技競爭的基本態勢》。《湖北日報》1994年6月28日。
96、《現代企業制度的特徵》。《湖北日報》1994年1月3日。
97、《美國企業管理的新變化》。《湖北日報》1994年3月29日。
98、《拒絕包裝:德國的消費新潮流》。《湖北日報》1994年11月29日。
99、《社會政治運行機制論》(專著章節)。知識出版社,1994年12月。
100、《如何促進我國科技與經濟的緊密結合》。江蘇省社科院《社科信息》1994年第9期。
101、《我國建設大市場的戰略動向》。《中國商辦工業》1995年第2期。
102、《儘快建立我國的反傾銷機制》。《長江日報》1995年3月3日。
103、《氣象信息與經濟效益》。《中國信息導報》1995年第1期。
104、《加快建立涉外經貿信息網路》。《決策與信息》1995年第4期。
105、《國際市場中的信息制勝戰略》。《中國商辦工業》1995年第7期。
106、《我國信息產業發展現狀分析》。《決策與信息》1995年第11期。
107、《論建設中國特色信息高速公路》。《圖書與情報》1996年第1期。
108、《關於我國信息高速公路建設的幾個問題》。《圖書情報知識》1996年第2期。
109、《正確認識建設我國信息高速公路的必要性》。《情報資料工作》1996年第3期。
110、《建立有中國特色的科技成果轉化機制》。《決策與信息》1996年第2期。
111、《兩個根本性轉變與商辦工業的戰略選擇》。《中國商辦工業》1996年第5期。收入中國科學院《中國“八五”科技成果選》社會科學卷。
112、《實施名牌戰略的信息保證及對策》。《中國商辦工業》1996年第7期。
113、《加快企業技術進步的對策》。《中國商辦工業》1996年第8期。
114、《利用外資與振興民族工業》。《中國商辦工業》1996年第10期。
115、《湖北實施“名牌制勝”的戰略對策》。《社會科學動態》1996年第4期。
116、《論轉變經濟成長方式與企業技術進步》。《調查與研究》1996年第10期。
117、《加大對我省優秀企業家和先進企業宣傳力度的建議》。《要文摘報》1996年第8期。
118、《我國住宅市場發展的現狀與趨勢》。《要文摘報》1996年第12期。《決策與信息》1997年第4期轉發,《新華文摘》第7期收目。
119、《保護鳥類及其他野生動物應列入我市有關規範》。《長江日報》1996年11月25日。
120、《國民革命事典》政黨卷部分辭條(2.1萬字)。湖北辭書出版社,1996年11月。
121、《試論社會科學圖書情報工作的特殊性》。《圖書與情報》1997年第1期。
122、《論社會科學圖書情報工作的研究對象》。《社會科學動態》1997年第5期。
123、《湖北名牌戰略研究》。龍門書局,1997年8月。合作。
124、《公有制的理論創新與商辦工業的發展對策》。《中國商辦工業》1997年第12期。
125、《處境悲慘的社會底層》(譯文)。中央編譯局《編譯參考》1997年第12期。
126、《電子時代與圖書館員的專業素質》(譯文)。《社會科學動態》1997年第11期。
127、《亞洲青年根深蒂固的傳統觀念》(譯文)。中央編譯局《編譯參考》1998年第5期。
128、《美國圖書館服務觀念的新變化》(譯文)。《社會》1998年第8期。
129、《知識經濟的發展動向與對策》。《中國商辦工業》1998年第8期。
130、《我國企業實施名牌戰略的市場環境》。《中國商辦工業》1998年第1期。
131、《構建為省委省政府決策服務的信息快車道》。《情報資料工作》1998年第3期。
132、《歷史上的長江洪澇災害》。《要文摘報》1998年第8期。
133、《防治長江洪澇災害應有新思路》。《要文摘報》1998年第9期。中國社科院《要報》等轉發。
134、《結構調整與湖北資本營運的對策》。載《面向21世紀的中部發展戰略》,中國言實出版社,1998年8月。
135、《我國社會科學文獻信息資源建設新探》。《圖書情報知識》1999年第4期。
136、《為中國的現代化而上下求索——記我國著名經濟學家夏振坤先生》。《湖北宣傳》1999年第11期。
137、《我國農業發展的新階段與結構升級對策》。《要文摘報》1999年第7期。
138、《創武漢旅遊名牌振中國名樓雄風》。《要文摘報》1999年第12期。武漢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批示。
139、《中國入世與湖北對策》。《要文摘報》1999年第11期。
140、《湖北缺乏名牌產品的人文因素及其對策》。《計畫與市場》1999年第9期。
141、《當前我國加快發展住宅產業和啟動住房消費的走勢分析》。《社會科學動態》1999年第8期,人大複印報刊資料F107 1999年第6期轉載。
142、《湖北21世紀特色經濟研究》。湖北人民出版社,1999年3月,任副主編。
143、《湖北之最采珍》。湖北科技出版社,1999年12月,任副主編。
144、《思路創新與湖北經濟社會發展“十五”規劃》。省委宣傳部《創新與21世紀湖北》入選論文,2000年6月。
145、《論社會科學信息工作為企業競爭服務》。《江漢論壇》2000年第11期,人大複印報刊資料G9 2001年第2期轉載。
146、《推進社科信息工作的現代化建設》。《光明日報》2000年7月28日。
147、《論社會科學信息工作為黨政領導決策服務》。《圖書情報知識》2000年第4期。
148、《創“春天服務品牌” 興武昌特色車站》。《要文摘報》2000年11月27日。
149、《充分發揮荊楚文化資源的獨特優勢》。《要文摘報》2001年第52期。
150、《關於加快推進湖北品牌文化建設的戰略思考》。《諮詢與決策》2001年第5期。
151、《開發“八名”資源增創發展優勢》。《要文摘報》2001年第42期。
152、《文化與品牌創建》。《企業導報》2001年第5期。
153、《發揮五大功能服務社科研究》。《中國社會科學院院報》2001年12月6日。
154、《效益財政學》(撰寫第五章,7.6萬字)。中國經濟出版社,2001年1月。系國家社科基金“九五”重點課題。
155、《為新世紀的湖北經濟提供強大的精神動力和文化能源》。《領導參閱》2001年10月。
156、《建立育人機制加強道德建設》。《湖北宣傳》2002年第3期。
157、《論企業核心競爭力》。《企業導報》2002年第2期。
158、《論神農文化與荊楚文化旅遊圈建設》。載《炎帝神農與民族精神》,東方紅出版社2003年7月。
159、《經濟開發區制度創新的戰略思考》(合作,執筆)。載《入世後經濟開發區發展戰略叢書》第一輯,武漢理工大學出版社,2002年12月。
160、《以開放的文化觀念創新發展環境》。《湖北日報》A2版2003年7月23日。
161、《論河洛文化與和平統一》。第四屆河洛文化國際研討會論文,大象出版社,2004年10月。
162、《進一步開發老字號的經濟價值》。《湖北日報》A2版2004年1月5日。
163、《論三峽文化與湖北旅遊的可持續發展》。《三峽文化》2002年第4期。
164、《范蠡的商業精神》。《決策與信息》2005年第11期。
165、《做強荊楚文化產業壯大湖北文化經濟》。《要文摘報》2005年第1期。
166、《應重視漢襄過渡地帶旅遊資源的開發》(合作,本人執筆)。《湖北日報》2005年12月22日。
167、《發展文化產業建設和諧湖北》。湖北省炎黃文化研究會編論文集,天馬出版有限公司,2005年9月。
168、《春秋時期楚國統一南方地區的戰爭特點及其軍事變革》。載《荊楚文化的現代價值》論文集,崇文書局2005年8月。
169、《論傳統孝文化的當代價值》。湖北省荊楚文化研究會論文集,2005年12月。
170、《面向現實 加大宣傳 服務決策》。《中國社會科學院院報》2006年10月10日。
171、《壯大湖北文化產業的思路與對策》。載2006年湖北發展藍皮書《文化體制改革》,湖北人民出版社2006年11月。
172、《注重實踐創新 發揮特色優勢》。《中國社會科學院院報》2006年12月5日。
173、《驕人的楚國軍事》。《世紀行》2007年第12期。
174、《提升文化軟實力是增強區域競爭新優勢的戰略選擇》。載《荊楚文化與湖北旅遊學術研討會論文集》,2009年11月。
175、《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內涵與途徑》。《江漢論壇》2009年第4期。收入《學習與創新》,2009年11月。
176、《深化思想認識 提升服務能力》。《湖北機關黨建》2010年5期。
177、《建設文化強省必須全面提升文化軟實力》。《炎黃》2010年6期。
178、《提升湖北文化產業競爭力的策略》。《湖北日報》2010年11月4日。
179、《整合社會管理資源 推進社區服務創新——關於襄樊市以“兩實”管理為突破口推進社會管理服務創新的調查》。《要文摘報》2010年第9期。省委書記羅清泉同志,省委常委、副省長張岱梨同志等多位省領導作重要批示;省政法委《湖北政法》2010年第6期全文轉載。經驗為各地推廣。
180、《著力開發紅色文化資源》。《湖北日報》2012年7月25日。
181、《開發湖北紅色文化資源的戰略思路》。湖北省社科院《決策諮詢快報》2012年第8期。省委常委、宣傳部長尹漢寧等領導批示。
182、《紅色文化的湖北特色及其現實意義》。《江漢論壇》2012年第11期。

主持和參加的科研課題

1、《社會科學圖書情報工作特殊性研究》。主持的國家社科基金課題,結項證書號:20013450。
2、《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不同利益群體研究》。國家“七五”社科基金項目,主要參加人之一。
3、《效益財政學》。國家“九五”社科基金重點項目。主要參加人之一。
4、《荊楚文化與湖北城市群文化生態圈建設研究》、《湖北城市群文化生態圈建設的戰略思考》。該項研究創造性地提出了湖北城市群文化生態圈建設的概念,是本人主持的省社科基金項目系列成果,立項號[2002]052。分別發表於《江漢論壇》2004年第6期、《湖北社會科學》2004年第9期(均為核心期刊)。研究成果的主要內容得到了學術界和實際部門的認可,領導講話和新聞媒體宣傳中經常引用。
5、《文化強省戰略研究》。主要參加人之一,省社科基金重大招標項目課題,項目編號:2009126。發表多篇研究成果。
6、《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內涵與途徑》。第一參加人。省社科基金課題,立項號[2007]161。
7、《文化產業應走集群發展之路》。本人主持的院重點課題系列成果之一。創造性地提出了文化產業集群發展的戰略思路與對策建議。《湖北日報》2005年10月21日理論版發表。省委常委、宣傳部長張昌爾同志在文章見報當日批示:“劉紀興同志這篇文章很有價值,觀點和建議很具針對性。建議作為一個重點課題,深化研究。”省委《政策》雜誌2006年第2期轉載。收入省社科院2006年湖北發展藍皮書《文化體制改革》,湖北人民出版社2006年11月。
8、《漢江文化與武漢發展》。本人主持的院課題成果之一。較早提出了重新認識和開發漢江文化對促進武漢發展的重大意義與戰略構想。《長江日報》2004年5月5日理論版“研究與決策”頭條發表,在實際工作中產生了較大影響。
9、《文化軟實力與湖北文化產業群發展研究》。主持的湖北思想庫課題。省社科聯《領導參閱》2009年第26期發表。列為2009年全省文化工作會議檔案之一。
10、《提升湖北文化產業競爭力的建議》。主持的湖北思想庫課題。省社科聯《領導參閱》2010年第26期發表。省委辦公廳《決策參考》2010年第58期轉發。李春明同志批示。
11、《荊楚文化與湖北發展研究》。主持的省社科院2005年度重大課題。課題成果先後發表於:2006年湖北發展黃皮書《構建中部崛起的戰略支點》,湖北人民出版社2006年7月;《荊楚文化與湖北發展》論文集,湖北人民出版社2007年11月。
12、《第三代領導人新時期治國方略的理論創新》。省社科院2003年度重大課題,成果載湖北省社科院《“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研究》論文集。2003年11月。
13、《荊楚文化與湖北文化產業發展研究》。主持的省社科院2003年度重大課題,成果載《湖北省社科院重大課題研究報告》2003年卷,2003年11月。
14、《湖北文化省情研究》。省社科院2004年度重大課題,成果載湖北省社科院2004年藍皮書《湖北經濟社會發展課題研究》,崇文書局,2005年1月。
15、《湖北省人才流動機制研究》,省委組織部課題,2008年8月。
16、參加了《國民革命事典》(湖北省社會科學研究基金重點資助項目)政黨類部分條目的撰寫。
三、主要獲獎成果
《社會科學圖書情報工作特殊性研究》,學術專著。2003年10月獲湖北省社會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三等獎。
2、《巴土文化叢書》,任副主編。2005年獲第二屆湖北圖書獎。
3、《促進湖北文化產業跨越式發展的戰略思考與對策》。2009年獲省政府湖北發展研究獎三等獎。
4、《整合綜治維穩資源 創新基層和諧模式》(合作)。2011年6月獲省政府湖北發展研究獎三等獎。
5、《論江澤民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戰略思想》。《江漢論壇》2003年第5期。人大複印資料《鄧小平理論》2003年第9期轉載,2005年8月獲省委宣傳部優秀文章二等獎。
6、《楚國滅亡的歷史教訓與新時期的反腐倡廉》。獲省紀委、省監察廳頒發的2003年優秀論文三等獎。
7、《建立健全黨內激勵、關懷、幫扶機制研究》。獲省黨建研究會2008年度調研課題優秀成果優秀獎,2009年6月。
8、《提升湖北文化產業競爭力系列研究》,2013年獲第八屆湖北省社會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三等獎。
四、教學情況
2001年10月至2005年12月,擔任專門史碩士研究生點負責人,主持本點的研究生教學管理、課程設定、論文答辯以及閱卷考試等工作,並為研究生講授《中國軍事史》課程。

教學成果

2001年10月至2005年12月,先後擔任賈海燕、塗婷等同學的導師,指導完成學業並走上工作崗位。此外,近年來每年都參加專門史點的碩士生畢業論文答辯工作。

學術會議

2001-2005年,分別參加楚文化、河洛文化等多次國際學術會議,並作大會發言。參與主辦多次全省荊楚文化、三峽文化、孝文化等學術會議。

執筆制度檔案

在擔任院辦公室主任、人事處處長期間,執筆起草了大量的制度檔案、領導講話稿、請示報告、會議材料、公文函件等三十多萬字的文稿,其中主要有59件。這些檔案材料,凝聚了本人智力和體力勞動的心血汗水,是科研能力、管理水平和崗位責任集中體現,應當成為研究成果和工作業績的重要組成部分。
1、《請省委宣傳部幫助我院請求省委省政府解決的幾個問題》,2006年3月28日。
2、《認真貫徹中央3號檔案精神 努力辦好湖北省社會科學院——向省長專題辦公會匯報提綱》,2006年3月。
3、《關於解決我院人員經費及公用經費缺口的緊急報告》,2006年7月14日。
4、《關於懇請省政府領導視察我院工作現場辦公的報告》,2006年11月9日。
5、《中共湖北省委宣傳部、中共湖北省社會科學院黨組關於印發<湖北省社會科學院“十一五”發展規劃綱要>的通知》,鄂宣文[2006]56號。
6、《湖北省社會科學院改革方案》,鄂社院黨[2006]20號。
7、《認真貫徹中央3號檔案精神 努力辦好湖北省社會科學院——向楊松副書記匯報提綱》2006年11月23日。
8、《中共湖北省社會科學院黨組關於進一步加強離退休幹部工作的若干規定》,鄂社院黨[2007]56號。
9、《湖北省社會科學院領導班子建設匯報材料》,2007年8月。
10、《湖北省社會科學院人才隊伍“十一五”建設規劃》,鄂社院黨[2007]78號。
11、《湖北省社會科學院學科帶頭人選拔與管理試行辦法》,鄂社院黨[2007]79號。
12、《湖北省社會科學院青年學術骨幹選拔與管理試行辦法》,鄂社院黨[2007]80號。
13、《湖北省社會科學院幹部職工教育培訓規劃》,鄂社院黨[2007]81號。
14、《湖北省社會科學院李達青年學術獎試行辦法》,鄂社院黨[2007]82號。
15、《湖北省社會科學院考勤辦法》,鄂社院[2007]84號,2007年10月15日。
16、《湖北省社會科學院內部編制及崗位設定實施方案》,2008年9月。
17、《湖北省社會科學院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資料彙編》,2008-2009年。
18、《湖北省社會科學院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實施方案》,鄂社院黨[2008]38號。
19、《省社科院領導班子民主生活會方案》,鄂社院黨[2008]50號。
20、《中共湖北省社會科學院黨組關於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的分析檢查報告》,鄂社院黨[2009]6號。
21、《中共湖北省社會科學院黨組關於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整改落實方案》,鄂社院黨[2009]16號。
22、《湖北省社會科學院關於開展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的總結報告》,鄂社院黨[2009]22號。
23、《湖北省社會科學院關於專業技術人員延聘返聘試行辦法》,鄂社院黨[2008]21號。
24、《湖北省社會科學院所長助理選聘試行辦法》,鄂社院[2008]25號。
25、《湖北省社會科學院高、中級專業技術職務任職資格評審管理辦法》,鄂社院[2009]16號。
26、《湖北省社會科學院高、中級專業技術職務任職資格評審管理辦法的補充規定》,鄂社院[2009]22號。
27、《湖北省社會科學院青年幹部下派掛職鍛鍊管理辦法》,鄂社院黨[2009]25號。
28、《湖北省社會科學院學術委員會章程》,鄂社院[2009]20號。
29、《湖北省社會科學院開展幹部作風建設和選人用人公信度專項巡視工作匯報材料》,2009年6月29日。
30、《中共湖北省社會科學院黨組關於進一步加強領導班子思想政治建設的實施辦法》,鄂社院黨[2009]49號。
31、《湖北省社會科學院首屆李達青年學術獎評選辦法》,鄂社院[2009]47號。
32、《湖北省社會科學院2009年度黨政領導幹部選拔任用工作自查情況報告》,鄂社院黨[2009]34號。
33、《湖北省社會科學院領導班子建設匯報材料》,2009年9月。
34、《湖北省社會科學院人才工作匯報材料》,2009年9月。
35、《湖北省社會科學院對口幫扶英山縣脫貧奔小康試點村情況匯報》,2009年12月。
36、《湖北省社會科學院專業技術五至十三級崗位評定辦法》,鄂社院[2010]6號。
37、《湖北省社會科學院關於對巡視反饋意見整改情況的報告》,鄂社院黨[2010]36號。
38、《湖北省社會科學院2010年崗位聘用實施方案》,鄂社院黨[2010]53號。
39、《湖北省社會科學院處級領導崗位競爭上崗實施辦法》,2010年8月。
40、《湖北省社會科學院處級領導幹部崗位職責》,2010年8月。
41、《湖北省社會科學院職工雙向選擇上崗實施辦法》,2010年8月。
42《湖北省社會科學院聘用契約管理暫行辦法》,2010年8月。
43、《湖北省社會科學院關於解聘、辭聘實施辦法》(試行)。2010年8月。
44、《湖北省社會科學院專業技術二、三級崗位推薦實施方案》,鄂社院[2011]1號。
45、《湖北省社會科學院2011年遴選青年學術骨幹實施方案》,鄂社院[2011]54號。
46、《湖北省社會科學院第二屆李達青年學術成果獎評選實施方案》,鄂社院[2011]55號。
47、《湖北省社會科學院關於專業技術二級、三級崗位的申報報告》,(鄂社院[2011]60號)。
48、《湖北省社會科學院專業技術職務任職資格評審方案》,鄂社院[2011]65號。
49、《湖北省社會科學院考核辦法》,鄂社院[2011]95號。
50、《湖北省社會科學院領導班子述職述廉報告》,2012年2月。
51、《湖北省社會科學院關於申報2012年專業技術二級崗位的報告》,鄂社院[2012]25號。
52、《湖北省社會科學院關於申報2012年專業技術三級崗位的報告》,鄂社院[2012]26號。
53、《關於我院職工子女退伍士兵安置問題的通知》,2012年6月。
54、《中共湖北省社會科學院黨組關於提高選人用人公信度交心談心活動的報告》,鄂社院黨[2012]40號。
55、《湖北省社會科學研究系列申報高、中級專業技術職務任職資格評審條件》,2012年7月。
56、《中共湖北省社會科學院黨組關於開好2012年度黨員領導幹部民主生活會的實施方案》,2012年12月。
57、《中共湖北省社會科學院黨組2012年度領導幹部民主生活會情況報告》,鄂社院黨[2013]5號。
58、《湖北省社會科學院年輕幹部成長工程實施辦法》,2013年4月。
59、《湖北省社會科學院青年學術骨幹培養工程實施辦法》,2013年4月。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