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易斯·科塞

劉易斯·科塞

劉易斯·科塞(Lewis Coser),社會學家。出生於德國柏林的一個猶太人家庭,像很多知識分子一樣,他先於1933年流亡於法國,後於1941年移民美國。1975年,科塞曾擔任美國社會學會主席,並任該會執委十年,後任學會理事。他還曾擔任美國東部社會學學會主席、社會問題研究會主席。

基本信息

人物生平

科塞出生於德國柏林的一個猶太人家庭,像很多知識分子一樣,他先於1933年流亡於法國,後於1941年移民美國

巴黎期間,曾度過一段艱辛的歲月,後有幸進入巴黎大學的文理學院。經導師的點撥,他將自己的專業方向由比較文學轉向社會學。法國社會學界仍籠罩在迪爾凱姆的傳統之下,但科塞很快厭倦了這種風格,便加入到馬克思主義小組中,繼續他在德國時就開始了的對馬克思著作的學習。受亨利·雅各比的影響,他又告別了正統馬克思主義。

1941年到美國後,在國際救濟中心遇見辦事員羅斯,二人一見傾心,很快走進婚姻的殿堂。以後羅絲去哥倫比亞大學社會學系讀書,科塞也於1948年進了該系研究生班。這期間芝加哥大學到紐約招募教師,科塞去芝加哥大學社會學系任教,他自認為從教學中收益頗多。但二年後他還是決定回哥倫比亞大學學習。當時的哥大社會學系正值其黃金時期,教師中有默頓、伯納德·巴伯金斯利·戴維斯拉扎斯菲爾德米爾斯林德等人,研究生班的同學中有利普塞特、皮特·布勞、古爾德納和科塞的妻子羅絲等高材生。以帕森斯的高徒們為核心的哥大社會學系自然以結構功能主義思想為其主導。在動盪的魏瑪共和國時代度過少年時代的科塞不能容忍一種不包容社會衝突的理論,成為結構功能領地中的異教徒,儘管他一直欽佩帕森斯。

他的學位論文想全面研究齊美爾,但其導師默頓不允許,而是要求他對齊美爾思想的某個方面進行深入挖掘,並有所創新。於是,科塞就“社會衝突的功能”展開研究。1954年,他獲得哥大的學位,兩年後以學位論文為基礎的同名著作出版。1968年起,他轉至紐約大學石溪分校任教。60年代,美國社會運動風起雲湧,科塞的著作遂名聲鵲起。他很快有出版《社會衝突研究續篇》,但影響不及前書。兩書的問世及影響使他成為社會學理論中衝突學派的代表人物。

1975年,科塞曾擔任美國社會學會主席,並任該會執委十年,後任學會理事。他還曾擔任美國東部社會學學會主席、社會問題研究會主席。

代表作品

他不願被披上“衝突科塞”的緊身衣,遂開始了衝突理論之外的研究,《理念人》、《貪婪的制度》、《社會學思想名家》、《一束荊棘花》、《在美國的流亡學者》等先後出版。他還積極宣揚民主社會主義思想,在麥卡錫時代創辦《異議》(Dissent,1954)雜誌,至今尚存。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