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志斌[四川大學生命科學院講師]

劉志斌[四川大學生命科學院講師]

劉志斌,男,四川大學生命科學院講師,博士。

人物經歷

1999年~2003年,就讀於北京林業大學,林學,獲農學學士學位。

2003年~2006年,就讀於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生態學,獲理學碩士學位。

2006年~2009年,就讀於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生態學,獲理學博士學位。

2009年至今,於四川大學生命科學學院任講師,從事植物生態學的教學和科研工作。

主講課程

參與講授課程包括《生態學》、《保護生物學》、《自然保護區管理》、《生態學論壇》等。

研究方向

植物生態學、恢復生態學、生物多樣性、保護生態學等 。

主要貢獻

主要從事植物遺傳與分子生物學研究多年,在植物抗逆與細胞質雄性不育方面進行了深入的研究。參與了包括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等多個國家、省部級項目的研究,現已在SCI收錄期刊及核心期刊上發表論文10餘篇,另申請了一項發明專利。主要研究成果克隆了油菜中一個定位在葉綠體的APX,證實了該蛋白參與細胞質雄性不育,並能提高細菌跟植物的抗鹽性,同時參與了耐熱基因BnTR1的克隆及功能鑑定。

研究內容

森林群落的空間格局及其過程,空間格局分析,干擾生態學及退化森林生態系統的恢復與重建,植被分類與描述,恢復動態中的物種多樣性變化,森林群落更新格局、種間競爭和物種共存機制,小種群植物垂莖異黃精的瀕危機制等。

科研項目

 北京山水自然保護中心課題(歐萊雅-卡尼爾二期)“小種群附生植物垂莖異黃精花粉和種子的傳播媒介研究”(No. 201107008,2011.8-2012.8,主持人)。

 四川大學青年基金項目“汶川地震對大熊貓主食竹存活及更新的影響——以拐棍竹為例”(No. 2009SCU11111,2010.1-2011.12),主持人。

 北京山水自然保護中心課題(卡尼爾項目)“垂莖異黃精瀕危限制因子的生態學研究”(No. 201004011,2010.4-2010.9),主持人。

 國家科技部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計畫專項“汶川地震對大熊貓及其棲息地的影響研究”(No. 2009CB426311,2009.4-2011.8),參與人。

 “十一五”科技支撐計畫“川西山地退化天然林經營技術試驗研究與示範”(No. 2006BAD03A1004,2006.1-2009.12)子專題“川西山地退化天然林封造和封調技術試驗示範”,參與人。

 “汶川地震重災區生態恢復與重建工程可行性研究”諮詢項目(No. 2008ZCYJ-32,2008.6-2008.10),參與人。

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大項目“我國主要陸地生態系統對全球變化的回響與適應性樣帶研究”第三課題“中國陸地生態系統/植被分布格局變化的環境驅動機制”(30590383),參與人。

 白玉縣協達水電站環境影響評價及生態現狀調查等(No. 11H1303,2011.9-2012.12),參與人。

 國家林業局林業行業專項(201104057)和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中央級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業務費專項重點項目“海南尖峰嶺熱帶雨林60公頃大樣地研究” CAFYBB2011004),參與人。

發表論文

 繆寧, 劉世榮, 史作民, 薛澤冰, 喻泓. 青藏高原東緣林線杜鵑-岷江冷杉原始林的空間格局. 生態學報, 2011, 31(1): 1-9。

 繆寧, 劉世榮, 史作民, 喻泓, 劉興良. 川西亞高山紅樺-岷江冷杉林優勢種群的空間格局. 套用生態學報, 2009, 20(6): 1263-1270。

 繆寧, 史作民, 馮秋紅, 劉興良, 何飛. 川西亞高山岷江冷杉種群的空間格局分析. 林業科學, 2008, 44(12): 1-6。

 尤海舟, 劉興良, 繆寧, 何飛, 馬欽彥. 川滇高山櫟種群不同海拔空間格局的尺度效應及個體間空間關聯. 生態學報, 2010, 30(15): 4004-4011。

 張國斌, 劉世榮, 張遠東, 繆寧, 王暉. 岷江上游亞高山林區老齡林地上生物量動態變化. 生態學報, 2008, 28(7): 3176-3184。

 張國斌, 劉世榮, 張遠東, 王植, 繆寧. 岷江上游亞高山暗針葉林的生物量碳密度. 林業科學, 2008, 44(1): 1-6。

 馬姜明, 劉世榮, 史作民, 張遠東, 繆寧. 川西亞高山暗針葉林恢復過程中岷江冷杉天然更新狀況及其影響因子. 植物生態學報, 2009, 33(4): 646-657。

 繆寧, 廖麗歡, 鄭雯, 李波. 汶川地震後拐棍竹(Fargesia robusta)無性系種群的更新狀況及其影響因子, 套用生態學報. 2012, 23(4)。

 楊彪, 繆寧*, 馬祥光, 何兵, 岳碧松. 貢嘎山海螺溝垂莖異黃精(Heteropolygonatum pendulum)的生物生態學特性研究. 四川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12(*通訊作者,已接受) 。

參編專著

 四川西部生物多樣性調查報告,四川科技出版社,2010。

 天然林生態恢復的理論與技術,中國林業出版社,2011。

發明專利

提高植物和微生物耐熱性的基因、多肽及其套用。申請號:200810045667.8.發明人:楊毅,劉志斌,向俊蓓。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