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德生[畫家]

劉德生[畫家]

男,1960年6月出生,江西宜春市人,中共黨員,1977年10月參加工作,中國政法大學民商法專業在職研究生畢業,現任宜春市人民政府市長助理、黨組成員兼市城管局黨組書記。

基本信息

宜春市人民政府市長助理

男,1960年6月出生,江西宜春市人,中共黨員,1977年10月參加工作,中國政法大學民商法專業在職研究生畢業,現任宜春市人民政府市長助理、黨組成員兼市城管局黨組書記。
1977.10—1978.11 下放在宜春縣渥江公社張家山知青隊
1978.12—1981.11 解放軍00080部隊服兵役(文書)
1981.12—1992.11 宜春行署辦公室幹部、秘書
1992.12—1997.02 宜春行署辦公室秘書科副科長、科長
1997.02—2000.12 宜春地區(市)勞動就業管理局局長兼市勞動培訓中心主任,行署(市)勞動局黨組成員
2000.12—2002.07 宜春市政府副秘書長,市機關事務管理局局長、黨組書記
2002.07—2004.01 宜春市政府副秘書長,市城管局局長、黨組書記兼市機關事務管理局黨組書記
2004.01—2006.12 宜春市政府副秘書長,市城管局局長、黨組書記,中共袁州區委副書記
2007.01—2008.10 宜春市政府市長助理、黨組成員兼市城管局局長、黨組書記
2008.10—2011.09 宜春市政府市長助理、黨組成員兼市城管局黨組書記、市委委員、十二屆省黨代表
工作分工協助市長分管服務業方面的工作,協助市長、分管副市長分管城鄉規劃、建設、房產、城市管理、 環境保護、中心城規劃區國土資源管理、中心城綜合執法方面的工作。
2011.09.03經宜春市人民政府研究決定,免去:劉德生的市人民政府市長助理職務.

劉德生著名書畫家

人物簡介

劉德生,1972年5月生於吉林長春,美術學碩士、字留白、劉白、號瘋痴、野人、別署三德草堂、祖籍山東蓬萊登州、先後畢業於長春市美術高中、長春市工業美術設計學校、吉林藝術學院、獲美術學專業(寫意花鳥“筆墨結構”研究方向)碩士學位、中央美術學院唐勇力先生工筆人物畫研究生工作室。國家一級美術師、高級工程師、中國民主同盟盟員、長春市青聯委員、中國國畫家協會會員、中國硬筆書法家協會會員、吉林省美術家協會會員、吉林省書法家協會會員、吉林省書畫院特聘書畫家、吉林省政協書畫院院士、吉林省國畫家協會理事、吉林省民盟書畫院副秘書長、民政局慈善書畫院常務理事、文津書畫社副社長、戴成有書畫院副秘書長、淨月書畫院副院長、白山印社社員、長春市美術家協會會員、長春市書法家協會會員、長春市青年美術家協會理事、長春市青年書法家協會理事。
劉德生劉德生

基本信息

中文名:劉德生
白山魂白山魂

國籍:中國
名族:漢族
出生地:吉林省長春市
代表作品:白山韻、心路、白山曲、心悟
職業:書法家、畫家、篆刻家

藝術活動

2007年出版《劉德生書畫作品》
心路心路

2008年舉辦"劉德生百壽書畫展覽"(長春)
2009年舉辦"長白七子雅集書法展覽"(長春)
2009年出版《長白七子雅集》
2010年出版《長白七子春聯雅集》
2011年出版《雲萍集勝》
2011年出版《劉德生書畫集》
2012年出版《劉德生中國畫人體作品集》
2012年舉辦"劉德生中國畫人體作品展"(長春)
2013年出版《天香-劉德生中國畫牡丹作品集》
《鄉村一景》入選“慶祝建黨75周年吉林省美術作品展”、
《海之戀》入選“慶祝建國60周年吉林省美術作品展”、《對弈圖》榮獲“吉林省第四屆青年美術作品展”銅獎、多件作品入選“吉林省第二屆篆刻藝術展”並出版《吉林省第二屆篆刻藝術作品集》、
《感今懷昔》入選“東北亞國際書畫攝影展覽”、
《雄風》獲2010年“松江風情吉林省小幅畫精品展”優秀獎、
《漁家女》榮獲“紀念講話70周年。松江風情-吉林省小幅畫精品展優秀作品獎”、
《白山韻》入選中國美術家協會舉辦的“吉祥草原,丹青鹿城~全國中國畫作品展”、
《白山曲》入選中國美術家協會舉辦的“墨韻嶺南~全國中國畫作品展”……
作品刊登在《美術報》、《大公報》、《藝術欣賞》、《當代名家》、《吉林日報》、《吉林畫報》、《長春日報》、《長春商報》、《新文化報》、《城市晚報》等,長春電視台錄製專題片《劉德生藝術人生》等。
魚悅圖魚悅圖

藝術觀點

書畫大境界是站在認識論的高度上看技法,認識論決定著方法論。眼高手自然會高,手眼關乎人品,而人品是個綜合問題,這其中包括心胸、境界、眼力。所以,古人列出“人品高——氣韻高——筆墨致”的邏輯關係,中國畫是中國畫家人格的寫照,與畫家的格致氣度互為表里。

社會評價

劉德生的熱忱還表現在對藝術的追求上。他出身於美術世家,一個“三德草堂”足以說明他的家學淵源。父親是一位美術名宿,大哥德宇、二哥德峰,加上他一共三“德”,皆從事書畫、篆刻藝術活動。他專業院校畢業後,又師從眾家,唐勇力、許占志、張克申、金中浩、朱臣等名家紛紛出山,點撥指導,塑造了一位書法、國畫、篆刻無一不好,無一不精的後起之秀,可謂功德現焉。而2009年10月1日舉辦的“慶祝新中國成立60周年——劉德生獻愛心百壽書畫展”便是對恩師們的回報。這次展覽共展出劉德生書畫、篆刻作品200餘幅,“這些作品從寫實到寫意,從傳統到當代,較為全面地展現了劉德生書畫及篆刻作品的全貌。其中,書畫作品講究筆觸的表現力、色彩之間的咬合,在意境上,有一種明朗的抒情韻致;而篆刻作品,刀法游於內心,騰挪自然,疾徐富有節奏,意態、意韻、意境工整自然。”這是美術方家們的評論,公道而全面,也就免去了我們的絞盡腦汁與可能的以偏概全。

媒體專訪

作品刊登在《美術報》、《大公報》、《藝術欣賞》、《當代名家》、《吉林日報》、《吉林畫報》、《長春日報》、《長春商報》、《新文化報》、《城市晚報》等,長春電視台錄製專題片《劉德生藝術人生》等。

行內評價

劉大為:應該說劉德生的人物畫獨闢蹊徑,作為傳統國畫理念中的一種新流行或是一種新文化,表達了人們某種內心渴望的釋放,呈現出了理想與現實之間的虛實反應與鏡像反射。
唐勇力:劉德生的人物畫章法構圖完整,筆墨純粹不雜沓。
史國良:劉德生的中國畫人物畫既是其藝術精髓純粹、單純的反應,又是其推陳出新、超越自我的情境再現。
薛永年:對德生人物作品的藝術特色和發展趨向我似乎沒有多說幾句的權力,只能表示為“日趨完美”,而畫冊上這些觸目可及的作品也可以著實令我緘口,孰優孰劣。
於偉范:我沒有計算德生用了多少時間來苦練人體的素描和水墨創作,只是在長長的時日他的手機總有“你撥打的電話暫時無法接通”的抱歉語音,那輕柔的女聲可以使你聯想到德生此時在女模的風情萬種中迷失了時空的“本真”表現,那宏大的“雪膚如銀”和那嬌艷的“生命律動”,使他藝術上的“苦行僧”形象變得人性與藝術品格齊飛,這是他藝術跋涉途中的本我。
許占志:他的畫如其人一般,學古而不泥古,清麗而不失端莊,秀雅中透出中正,“清正”二字是他的畫的最好寫照。
張克申:長期以來,劉德生以書法與人體畫的創作獨樹一幟,又以篆刻深見功力,其書法高古、典雅、靜穆、俊秀,其繪畫作品注重個性體驗與微觀思考的邏輯關係,試圖通過現實生存狀態與想像力的雜糅和融合,推進個人藝術追求的遞進發展,其篆刻已經在青年篆刻家圈子裡小有名氣,而他孜孜不倦、不恥下問的好學上進的態度在省內也頗得美傳。
梅墨生:書畫家劉德生的個人素質與藝術修養的整體面貌與綜合指數,由此構成。
金中浩:劉德生根據自己的構思和構想,將自己手下的模特繪成一幅幅不同的畫面,多栩栩如生,少抽象晦澀,風格各異,令人嘆為觀止。
朱臣:劉德生的好學能力強,文化修養深,筆墨沉厚,形成了自己的形式風格。

上海師範大學地理系教授

劉德生 男 ,河北遵化縣人,1924年7出生, 1946年畢業於國立西北師範學院史地系,留校任教。現任上海師範大學地理系教授。中國地理學會世界地理專業委員,中國高校世界自然地理教研會名譽理事長,東北師範大學兼職教授,《中國大百科全書(世界地理卷)》主編。主要著作有《亞洲自然地理》(商務印書館1960年出版),《世界自然地理》(主編,高等教育出版社1980年),《世界地理》(主編,全國師專及電大教材1988年),《世界知識地理》(中國青年出版社1983年),主編《世界地理》(高等教育出版社1988年)教材等。1989年獲上海市優秀教學成果特等獎,1992年起享受國務院頒發的政府特殊津貼。1988年擔任中國電視師範學院世界地理課程主講教師。1992年獲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1982年擔任中國高校赴義大利地學教育考察團團長赴意考察地學教育,1990年又赴日本講學與考察。

劉德生著名書法家

人物簡介

字近仁,法名釋昌生,1958年生於北京。書法本科,中國民主建國會會員,民建北京市西城區書畫委員會副主任、中國書畫家聯誼會會員、中國硬筆書法協會會員、北京弘華藝術社理事會理事、北京書法家協會會員、民建中央畫院院士。 

藝術簡介

自幼酷愛書法,七歲習書,

劉德生作品(10張)1981年師承吳未淳、周彤章、張原,兼得歐陽中石田英章孫菊生張虎等先生精心教誨。1997年在北京畫店舉辦個人楷書展。1998年、2002年作品分別入選“98北京市楷書藝術作品展”及紀念毛澤東同志“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發表60周年書畫作品展,並在全國“首屆明星書畫大獎賽”中獲銀獎。2004年成立北京桃李滿園書畫工作室,致力於書畫創作與研究。2008年其作品編入《二十一世紀中華翰墨名家大典》,同年座談中國教育電視台《奧運360》欄目,參與專題片《奧運與書法》節目錄製。多年來作品被國內外相關藝術機構收藏。《人民日報》、北京電視台等多家媒體對其做過相關報導。2009年5月入選中國書法家協會舉辦關於《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百題問答書法作品集》。2011年書法作品被中國檢察官文學藝術聯合會收藏。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