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席伯

劉席伯

劉席伯,1977年生於周口,畢業於河南大學藝術學院美術系。 此去經年,我當折服於席伯的勇氣,他真的沉下來畫畫了。 看他的作品,已不拘於符號的轉移、元素的增補,而是多於對客觀世界的取材和發酵。

畫家簡介

席伯,1977年生於周口,畢業於河南大學藝術學院美術系。現為河南省美術家協會會員、河南省書畫院特聘畫家、河南省工筆畫藝委會委員、河南省國畫家協會會員、河南省華僑書畫院專業畫家、水墨心境藝術委員會委員。
2005年作品《山水》榮獲“全國書畫院雙年展暨徐悲鴻美術獎”優秀獎並榮獲“中國畫百家”稱號;2006年作品《溪山幽居》入選“水墨傳承·全國著名國畫家提名展”;2006年作品《山水》入選“第三屆全國煤礦藝術節美術作品展”;2007年作品《溪山行雲圖》入選“紀念歐陽修千年誕辰名家書畫作品展”。2004年—2008年作品榮獲河南省第三、四、五、六、七、八屆中國畫藝術展獲獎作品;2004年作品《山水清音圖》入選“第四屆河南省書畫院雙年展”;2005年作品《溪山春色》榮獲“河南省首屆工筆畫展”優秀獎;2005年作品《溪山清音》榮獲“河南省大象文藝獎”三等獎;2005年參加“河南省國畫家協會學術提名展”;2005年作品《溪山行雲》入選“河南省第三屆山水畫展”;2007年作品《溪山清音》榮獲“河南省青年美術作品展”三等獎;2008年作品《關山行雲》榮獲“感受生活·河南省首屆中國工筆畫提名展”學術獎;2008年在鄭州舉辦“河南省青年國畫家四人聯展”;2008年作品參加“水墨心境·河南省優秀青年山水畫名家聯展”;2009年榮獲河南省第十一屆全國美展銀獎;作品參加“河南省優秀青年中國畫名家學術展”。
出版有《劉席伯山水畫作品集》、《白描——樹石千姿》(天津人民美術出版社出版)、《傳統中國畫技法·青綠山水》(天津人民美術出版社出版)。作品先後在《大河報》、《東方今報》、《中國書畫報》、《藝術界》、《國畫家報》、《東方藝術家》等報紙雜誌上發表和專題報導。

藝術評論

入得境來
——小議席伯山水畫
文 / 李 凡

人大的光陰讓人愜意而又回味,那時和席伯相約去旁聽一個教授的哲學史,住在靜園西的八號樓,那樓興許早已扒掉,當時已爛的古樸,但我們很喜歡這種感覺,遺憾的是刻薄的房東,讓我們時感壓抑。於是便多去了靜園散步,也去學校對面的商城看美麗的模特,以至於數年後還記得那個戴黑面紗的美麗女人,很美的內在氣質,讓我和席伯都很感動。
此去經年,我當折服於席伯的勇氣,他真的沉下來畫畫了。今觀壁上他的作品,印證了前些年我們在靜園的感悟,藝術是什麼呢?畫是什麼呢?是做腐乳、是釀酒,兩者需要的是五穀雜糧,而畫需要的是筆精墨妙,是文史哲的滋養、是人生的大徹大悟、是主觀的澄懷,是內我的豐富、敏感、觀照和傾訴。吸取的越多,鑽的越透,就入得越深,就釀的越香。毫髮生死、點畫索神、筆沉墨妙、開合有致。所有的得失、快樂、痛苦、執著都淡於這水墨之間了!儒家講心齋,老莊求無為,佛家講清淨,這些只有經時間的洗滌、經生活的歷練、經扒皮抽筋的痛苦,方算過了鬼門關,入得境來,得到的就是大徹、大悟、大悲、大喜、大絢麗、大謐靜,是獨坐幽岩、笑看風雲的境界。席伯走過來了,是用赤子之心從容地入得境來!

謝赫講氣韻生動、骨法用筆,宗炳講神暢意達,是謂豎畫三寸,當千仞之高。橫墨數尺,體百里之回。是謂托琴動操,令眾山皆響。憨山大師說三分作畫,七分於讀書習字。席伯於此感悟的深刻,於此而外更重生活。看他的作品,已不拘於符號的轉移、元素的增補,而是多於對客觀世界的取材和發酵。在太行、在陝北、在豫西的崇山丘陵,都在用心的揣摩著山、樹、村莊、破窯、閒夫野老、流雲澗水。香光論山水分南北宗,席伯在筆墨著色上吸取了南派山水,故潤澤、深密。在氣韻上以北法的蒼茫古茂為上。整體看來,其作品潤而不燥,俊秀而不甜俗,古意瑩然。重內美而不流俗、見性情而不做作。
秋後的山靜而高遠,穿過冗密的橫柯,走過羈絆的山路,有失、有得、有痛苦、有歡樂,但慶幸的是終於可以站在一個高地上極目遠眺了,此冊就是席伯走過那段山路後的歸納、表達、總結。詩人海因看後曾不由自主的說:“清新、大氣、有節奏、有胸懷,是一直含於心中並時時予以控制的那種作品。”余以為是入得境來,於大家於小我都已無悔了!

個人作品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