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子美[古人]

劉子美,世居十三郡(今鉛山縣英將鄉)劉墩,是個默默無聞的貧苦老人。乾隆七年(1742),縣城商民余啟賢路過劉墩,在村外涼亭稍憩,臨走時將一包裹遺忘在亭內。 官集為褒獎劉子美“”的精神,給他送來匾額和旗幟各一,匾額上寫著“安貧尚義”,旗幟上寫著“見得思義”。

世居十三郡(今鉛山縣英將鄉)劉墩,是個默默無聞的貧苦老人。乾隆七年(1742),縣城商民余啟賢路過劉墩,在村外涼亭稍憩,臨走時將一包裹遺忘在亭內。包內銀子六十兩,余啟賢走了幾里路方才發覺,急忙反轉尋找,不見。不禁慟哭哀號。這時路旁菜園中走來一位老人,上前詢問緣由。他聽了客商述說後,說:“你這個買賣人,實在太粗心大意了。我拾到個包裹沉甸甸的,不便打開,只等失者來尋找。既然是你的東西,應該歸你,拿去吧。”余啟賢一聽,喜出望外感激激不盡,願以半數失金相贈。老人執意不受,說:“我既肯全璧歸還,何須酬謝。”叩問姓名,老人不答,轉身走了。余啟賢不敢再追問,遍訪四周人家,始知老人名叫劉子美。過一、二日,他來到人這中,見四壁蕭然,了無長物。他將帶來的禮物贈送老人,又遭堅拒不納。

官集為褒獎劉子美“”的精神,給他送來匾額和旗幟各一,匾額上寫著“安貧尚義”,旗幟上寫著“見得思義”。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