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嘉靖

劉導目前的工作室叫“也文也武”,對於文戲,劉導有著獨特的感情。 劉導是個“粗人”,更是一個對周遭細緻入微的人。 “斌”,義同“彬”,文采和質地兼備的樣子;豐盛的樣子。

稱其為斌者,沒有確切的含義,但有所指。因為“斌”這個字一“文”一“武”的構成,以及“斌”字本身做具備的含義,確實是對劉嘉靖導演最恰當的概括。
也文也武
劉嘉靖(原名劉崇峰)出生於緬甸仰光,自幼隨舅舅習武,10歲的時候全家遷往香港。他先後拜許多武術名家為師,尤其精通洪拳、擒拿、蔡李佛、跆拳道等功夫。在他念中學時一次偶然的機會被劇組找去做演員,就這樣機緣巧合的進入影視圈。開始做武打替身,出於好奇,他先別人一步去探究如何能在銀幕里“打”的漂亮,慢慢的發現了攝影和剪輯的巨大作用,天生的悟性使得他迅速間小有名氣,90年代初開始做武術指導,師從元奎、程小東、元德等前輩。這段時間代表作有《龍騰四海》、《笑俠楚留香》、《赤裸羔羊》、《黑豹天下》、《大話西遊》、《冒險遊戲》、《人魚傳說》、《黑馬王子》、《廣州教父》、《河東獅吼》等。1995年進軍內地市場轉拍電視劇,至2000年,劉嘉靖除拍武打戲,並開始做起文戲導演。他拍攝了大量優秀作品,包括《臥虎藏龍》、《新五女拜壽》、《李衛當官2》、《千古風流一壇醋》、《楊門虎將》、《終極記憶》、《浪子燕青》、《跑馬場》、《江南傳奇之十五貫》等。這些作品讓他在內地的名氣大增。
劉導目前的工作室叫“也文也武”,對於文戲,劉導有著獨特的感情。“我愛拍文戲,不那么累,拍起來很舒服。”這句近似於自嘲的話,卻反映了劉導對影視整體敘事的重視遠遠大於一拳兩拳的短暫美感。對於視聽語言的呈現,劉導能敏銳的捕捉到其微妙之處,多年的經驗總結起來就是:武戲文拍,文戲武拍。“別人動的時候你要靜,別人靜的時候你要動”,這句更像是人生哲學的話,道出了劉導不一般的武學思想。剪影、綢緞、升格鏡頭中的拳拳到肉,僅憑這些文字道出來的種種符號,迅速浮現在腦海中的是一種意境。《蜘蛛俠》系列電影第二部中那個蜘蛛俠倒懸空中親吻女主角的經典橋段,“那是我在《臥虎藏龍》(電視劇版)早就用過的了”。言談中,看到了劉導大男孩般得意的笑容。
一顆紅心,一手準備
劉導於17年前進軍內地,這不能單純的理解為北上“淘金”,其中也包含著他濃郁的愛國熱忱。“我一直都想申請入黨,可是我沒有組織,沒有介紹人,你知道我怎樣能入黨嗎?”2006年8月,他應邀參加將由中央電視台、南京軍區、蘭州軍區聯合籌備錄製的為2007年“八一”建軍節獻禮的大型電視連續劇《國家英雄》的拍攝。這是到目前為止國家軍旅題材電視劇第一次請香港人做導演。每每談及此事,劉導眼中都閃著興奮。每當拍攝內容中包含抵禦外寇的戲份,劉導總是致力於挖掘民族大義的核心,力爭得到觀眾對於愛國的最大認同。“日本鬼子沒那么傻,咱們總是把人家拍成傻子,跟傻子打架,能顯出你厲害嗎?”當得知朋友看完《金陵十三釵》後唏噓不已,他會首先發問“能激發你的愛國熱情嗎?在香港帶著兒子去看《建黨偉業》,心中希望藉此電影能讓更多的港人加深對黨的認識!”劉導說:他從影已三十多年,他一定要為中國影視業出一份微薄的綿力。他愛北京,他會一直在這裡生活下去。
粗與細
劉導是個“粗人”,更是一個對周遭細緻入微的人。
1. 每天開工的早晨,他的助手會給他帶去煮熟的雞蛋,他敲雞蛋的方式很特別,用自己腦袋敲碎雞蛋。“我得提醒我自己,不能變成笨蛋!”
2. 拍攝時經常怒目圓睜,紅臉大喝。演員,武行,攝製人員,無一人敢抬頭看他的眼睛。規規矩矩的再來一遍。
3. 他是中華傳統武術蔡李佛始祖拳會名譽會長,蔡李佛拳,其特點是快速靈活,柔中帶剛,左右開弓,步法多變,具有勇猛、機智的風格,講求拳拳到肉。
4. 劇組裡的小場記第一天工作,緊張到不行,劉導會告訴他,“我也是新人啊,你聽說過劉嘉靖嗎?(劉導改名後不久)我比你還緊張!”每拍完一條,都會看看那個小場記,“記下來了嗎?”“知道這是幾號鏡頭嗎?”“知道我為什麼這么拍嗎?”小場記慢慢的找到了存在感,像是導演身邊的小紅人,每天跑前跑後,不亦樂乎。
5. 演員犯錯他會說攝影,攝影犯錯他會說演員。聽起來貌似不講道理,當然,這只是一種淺顯的表達,意思就是,在片場他從不會讓直接犯錯者在眾人面前難堪,充分保護他們的自尊心。“沒事沒事,正好我這邊還有調整,咱們再來一遍。”
6. 不拍戲時,相邀朋友同事來家裡吃飯,自己去超市購物,去菜市場買菜,做完一道垂涎已久的菜,會興奮不已。“離開片場我感覺我普通的不能再普通,會去擠捷運,會跟人砍價買菜……”.
所以綜上所述,劉導依然是個“粗人”,依然細膩到可愛。
理想與堅持
功夫片發軔於中國香港,成為華語片向世界輸出的獨特電影類型。論類型,功夫片是國內電影人最有實力和發言權的題材;論製作,又跟歷史題材一樣具有拍成大片的潛質;輪市場,更是華語片行銷國際的金字招牌。每次談及於此,劉導會不由自主的流露出遺憾與擔憂。“我們有著動作片這么好的市場,卻沒有相應的動作人才培養機制,不可謂不是一種失敗。”確如他所講,中國的影視圈裡的“動作組”,是一股不可小視的力量,其中的“武行“大多是由地方武術隊或者體育隊甚至身體好的農村孩子們所組成,沒有接受過專業的影視教育,對於鏡頭語言和安全意識都沒有明確的概念。在一次全國藝術院校校長會議中,劉導的發言引來陣陣掌聲,“我沒上過大學,對於院校教育沒有專業見識,我只是覺得,如果我有機會辦成動作指導培訓班,我會讓滿懷希望來我這學習的孩子們畢業就有口飯吃!”
對於電影電視劇,他有著七天七夜不睡近乎變態的熱情,這不是單純的因為“混口飯吃”而有的動力;對於老闆,他有著絕不會讓老闆賠錢的信心;對於朋友,他忠肝義膽兩肋插刀;對於自己,有著一個老男孩無限的固執與堅持……
“斌”,義同“彬”,文采和質地兼備的樣子;豐盛的樣子。――柳宗元[答問]:“文墨之彬彬,足以舒吾愁兮。”
一個形容文人氣質的字眼,放到這樣一個血氣方剛的武者身上,卻又顯得恰如其分。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