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哮陽

劉哮陽

劉哮陽,出生於河北滄州,是滄州市第一中學的考生,在2010年高考中以708分的成績成為河北省高考理科狀元。

基本信息

簡介

河北省滄州市第一中學發布公告,考生劉哮陽以708分優異成績獲得河北省理科狀元。總分:708

分。各科高考成績如下:語文126分;數學141分;英語139分;理綜292分。省級優秀學生幹部加分10分。

人物經歷

劉哮陽說,他和媽媽在網上查看高考分數,當得知自己取得了708的分數後,他並沒有太多的激動。“這和我預料的差不多。”他說,數學、理綜比估的分數更理想一些。相對於他的淡然,在一旁的母親陳秀鳳卻顯得特別激動,她當即掏出電話,給出差正往家趕的丈夫打了電話報喜。

經歷一

談起自己的學習經驗,劉哮陽用兩個字概括: 思考。他說,高中三年,他學到了太多的知識,但更重要的是他學會了思考。這個思考源於他“並不太理想”的中考成績。他說,那時他還小,心理素質不是太好,當時,考上一中的學生里不免有530多分的高材生,而他則以518分考入一中。當時,他覺得很有壓力。但他很快調整了心態,在第一次考試時就已嶄露頭角。

劉哮陽認為, 要學得好,各科成績均衡發展是最重要的理性對待學習,在學習中找到樂趣在制定計畫時,各科目的任務要均衡。

如何在學習中找到樂趣?這需要思考。劉哮陽說,在學習中體會感悟一些道理,並把這些道理再次用到學習中來,這樣學習效率就能不斷提高。他說,在一次背誦語文課文時,他反覆誦讀,同時,大腦也在不斷地思考,經過一段時間的背誦後,他從中悟出:課文中的每一句話都是環環相扣,引人入勝的。他把這種道理用到學習物理上,不斷地誦讀書中的每一句話,在這一過程中,他覺得物理課本中的每一句話同樣也能把人引入一種新的思考階段,以前許多不太明白的道理,忽然明了了。

經歷二

劉哮陽不贊成學生各行其道,對於老師布置的任務,他都會細心盡力的完成。在“條條框框”中,他也能完成自己的一種創作:一樣的作業,不一樣的風格!他所說的那種風格就是自己嚴謹的做作業態度。在這個過程中,一兩次或許看不出區別,時間久了,就能收到不錯的效果。這既是一種學習態度,也是一種生活狀態,積極樂觀的心態!

介紹

思考激勵了他活學活用,也讓他從中得到了樂趣。“如果沒有權利選擇路,那就選擇心態”這是一種“大樂”!

高三了,進入了緊張的學習生活,但劉哮陽有時也不免來次“小偷懶”,早晨六點的鬧鐘,偶爾他也會裝作不理睬,稍稍多睡這么一小會兒。但每次都不會耽誤早7點的晨讀。在這種緊張的生活中,他並沒有感受到緊張的氣氛:“或許周圍的人都進入了這種狀態,所以沒感覺出有多么緊張。”

介紹二

作為一名理科狀元,劉哮陽在採訪中時常提到“述而不作”、“君子不器”,提到孔子學琴的典故,提到王守仁的“心學”、“知行合一”……“人是需要想像力的”、“哲學的力量”這樣的句子不時從這個年輕人口中說出……果然,劉哮陽從小就有著良好的閱讀習慣。

介紹三

劉哮陽說,他看的書很雜,高考前他看的是《夜航》和《人的大地》,“就是寫《小王子》的那位法國作家寫的”,劉哮陽說,這位作家是位飛行員,“當一個人真正用生命思考的時候,得出來的一定是生活的真理”,他能感受到作者那種在天空飛翔、平安著陸時的“狀態”,而這種狀態對他而言也有著借鑑意義。 他覺得高中的學習生涯和飛行特別相像,人都處在一種精神緊張狀態,而落地時是那樣的坦然。他還很喜歡魯迅的書,讀了他的書,感覺人在面對生活的挑戰時,應該有種坦然、投入、不受外界的干擾的精神。

劉哮陽不像其他的“90後”一樣,今天崇拜這明星,明天崇拜那明星。“ 我對一切有追求、有夢想的人感興趣。”只要劉哮陽感興趣的,他就刨根問底了解人家的經歷、受教育的程度。他汲取他人生活體驗,合理利用到自己生活當中,調整自己的學習狀態。2009年暑假,他利用一個假期的時間把整套《明朝那些事》統統看完。“我從中學到了一些學習的方法。”劉哮陽調整了學習方法: 集中精力攻克知識“陌生點”,熟悉的知識一帶而過,科學調整學習重點。這種方面很奏效,在接下來考試中得到應驗:接連考了6次年級第一。

“分數是衡量一個人學習成果的標準。”在劉哮陽的眼裡,並不像大多數“90後”一樣排斥高考,他覺得高考確實是一種“驗收”方式,對於莘莘學子也是目前相對公平的一次考驗。可能許多人覺得有壓力,但對於這些,劉哮陽有自己的觀點:“ 壓力不是壞事,年輕人受點磨鍊也是人生路上的一次收穫。只要正確地引導,對自身或許是一種更好地塑造!

家庭背景

劉哮陽的父母都是滄縣的公務員,他們都是從農村考出來的大學生。對於自己的家庭,劉哮陽首先提及的就是“沒有喝酒、打麻將的”。父母喜歡看書,他也就拿本書在一旁跟著看。這些年來,只要他買書,父母都會給他提供充足的購書款,而且從不限制他買的書的題材、內容。他上網,父母也絕對不會在旁“監督”。這是一個給他自由、尊重的家庭,他自己的事情往往要由他自己下最終的決定。不僅如此,他還經常跟父母交流,“像朋友一樣”。

在劉哮陽看來,家庭給他最重要的教育,就是教給他誠實、正直、腳踏實地,教給他要遵守規則。

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強令而不行。”劉哮陽的母親陳秀鳳做了一個很好的典範。

“爸爸媽媽喜歡看書,閒下來時我也學著他們的樣子看書。”劉哮陽說,從他記事開始,爸爸媽媽就沒有打過麻將,也很少喝酒。劉哮陽的父母都在機關工作,他們嚴於律己,給孩子做了一個很好的榜樣。

他們從不在孩子面前爭吵,讓孩子感受到了家庭的溫暖和諧。他們家很民主,有些事不會因為兒子小而不參考孩子的意見,他們常常和孩子擺事實,講道理,讓孩子心悅誠服地改掉一些壞習慣。

“我和媽媽是好朋友。”劉哮陽的話讓許多家長聽了都很嫉妒。許多“90後”的孩子,自行一套,根本不把自己的想法和大人說,而劉哮陽有什麼事情往往第一個告訴的是他的好朋友——媽媽。

而在母親陳秀鳳眼中,兒子劉哮陽是個聽話的孩子。“他的學習從沒讓我們操心。”兒子自行一套計畫,無論是放假還是在周末,都會按照自己的計畫按部就班地去做,甚至連休息時間自己都安排的妥妥噹噹。“我們只負責他的生活。”陳秀鳳說,對於兒子的好成績,她高興之餘並沒感到太多的意外,“我覺得孩子具備這個能力。”劉哮陽一直很自信,很多時候是因為父母的鼓勵,“我們雖然不管他的學習,但是我們一直都很欣賞他,鼓勵他,告訴他是最棒的、最強的。”

人物評價

滄州市第一中學高三年級部主任田志良說,劉哮陽的中考成績並不突出,但進入一中後表現得十分穩定,而這也是這名學生最大的特點。劉哮陽高三班主任祝建坤也認為劉哮陽的“穩定”令人印象深刻。劉哮陽的“穩定”並不是說他只知道學習,是個“書呆子”,恰恰相反,劉哮陽當了三年班長,在班上威望很高,遇有評選先進,經常全票當選,這個孩子有著自己的思想,有著很強的感染力。

劉哮陽和他的班主任老師祝建坤

在老師祝建坤的眼裡,劉哮陽是個愛思考的學生,他的好成績的取得與他的思考和科學的學習方法分不開,他做題時總能舉一反三。

祝建坤說,劉哮陽不是那種死讀書的學生,他學習很主動,很多學生忙於應付老師,而他則很聽老師的話,每天做完老師布置的作業後留出時間自己學習。他學習很靈活,特別能跟上老師的步伐,能按老師的要求挖掘新的東西,然後拓寬。

“這么多年來,我很少遇到這樣的學生。”班主任祝建坤談起劉哮陽滿臉的自豪。她說,劉哮陽很穩重,是個有思想、陽光快樂的男孩,任何人和他交往,都能受到他的感染。三年來,劉哮陽一直擔任班長,尤其是到了高三,學生們成績不斷上漲,他的壓力更大了。就是這樣,他的成績還是一直保持在全校前十名。

“每次摸底考試分數都在670-690分間。”祝建坤說,對於連續6次全校第一名的劉哮陽來說,這個成績並不是太理想。老師祝建坤怕影響學生的情緒,並沒有唐突地把劉哮陽叫過來,而是運用了一直以來的教學理念——把工作藏在無意識中——主動地創造一些“偶然”,找到讓孩子能接受的方法,進行交談,“挖”出問題的根結,找到解決的辦法。劉哮陽的心態很快調整過來。就在臨近高考的一次考試中,劉哮陽的成績上來了!

盤點2010年全國各地高考狀元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