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全坤

劉全坤

劉全坤,1945年10月生,江蘇生江陰市人。 合肥工業大學材料加工工程學科博士生導師,教授。現任合肥工業大學學術委員會副主任兼任教育部全國高等學校材料成形及控制工程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1969年畢業於合肥工業大學鍛壓專業,並留校任教。1971年在中國科技大學助教進修班進修一年。1978--81年華中科技大學金屬塑性加工專業研究生,獲碩士學位。1981--82年在上海外國語學院留學預備部進修德語。1983--86年在德國斯圖加特大學留學,獲工學博士 學位。1992年到德國斯圖加特大學機械設計研究所高訪一年。

基本信息

研究方向

(1)模具CAD/CAM。將人工智慧、特徵技術、面向對象技術、模糊推理技術引入模具設計過程,開展了各類模具CAD系統的研究與開發。開發的擠壓模CAD系統集工藝設計專家系統、組合凹模最佳化、結構設計於一體,其成果寫入高等教育規劃教材,專家鑑定意見為綜合技術水平達到國內領先水平。開發的塑膠模具和冷沖模CAD系統,採用三維特徵建模、面向對象編程,研究成果寫成了專著《塑膠模具計算機輔助設計》(機工出版社,1999)。開發的塑膠型材擠出模具Exmold-CAD軟體,實現了將流變學、傳熱學和結構力學等理論計算於成功的實際經驗有機結合。

(2)模具強度設計。採用理論分析、數值計算、實驗驗證的混合方法,重點研究陶瓷型模具和大型整體壁板擠壓模具。先後承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陶瓷型模具設計理論與方法”和“大型整體壁板擠壓模具設計理論與方法”,省重點課題“陶瓷型模具的特徵研究及設計”等項目研究。對陶瓷型模具和陶瓷一鋼組合凹模結構的力學進行全面分析,提出了徑向、軸向預緊結構和最佳化方法。對大型整體壁板擠壓用扁擠壓桶進行強度設計時,在成形過程數值模擬和實驗測試基礎上,首次提出變過盈量設計思想,使非軸對稱扁擠壓筒的設計更加科學合理。使模具強度設計從追求合理性上升到科學性的高度。

科研項目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陶瓷型模具設計理論與方法》、機械部技術發展基金《塑膠成型模具和冷沖模CAD專家系統》、國家重點實驗室基金《陶瓷-鋼組合擠套用基礎研究》、教育部留學基金《冷擠壓工藝設計綜合系統的研究》、省教育廳自然科學基金《陶瓷型模具的特徵研究及設計理論》等。

主持的在研項目有: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大型整體壁板擠壓模具的設計理論與方法》、省自然科學基金《直齒輪冷鍛成形若干關鍵技術的研究》等。

學術成就

獲機械部科技進步三等獎1項,機械部教育司科技進步一等獎1項,中國機械工業科學技術三等獎1項,安徽省科技進步三等獎2項,省教育廳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等。在機械工程學報、中國機械工程、實驗力學、塑膠工程學報、鍛壓機械、鍛壓技術大等學術刊物上發表論文100餘篇。主編“十五”國家規劃教材1部,參編高等學校統編教材1部,譯著1部。獲1995年度中國機械工業科技專家、“九五”中國機械工業科技工作先進個人等榮譽稱號。 2008年8月,劉全坤教授被上海交通大學聘為兼職教授。

編寫教材

材料成形基本原理 第2版

劉全坤 劉全坤
書號: 29744 ISBN: 9787111297444
作者: 劉全坤主編 印次: 2-2
責編: 馮春生 開本: 16
字數: 543千字 定價: 36.0
所屬叢書: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國家級規劃教材
裝訂: 出版日期: 2011-01-20

內容簡介

本教材是材料成形及控制工程專業的基礎理論教材,為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國家級規劃教材、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國家級規劃教材。本教材從培養學生寬口徑、厚基礎的人才目標出發,把凝固成形、焊接成形、塑性成形、聚合物成形等近代材料成形技術中的共同的物理現象、基本規律及基本原理加以闡述,使學生對材料成形過程及其基本原理與方法有較深入和系統的理解,為後續課程的學習奠定理論基礎。本教材分為兩篇,共18章。第一篇主要講述材料成形中的凝固結晶學、化學冶金原理等共性技術;第二篇主要講述材料成形中的力學原理。本教材可作為普通高等學校材料成形及控制工程專業和機械類本科生教材,也可作為相關專業研究生和有關工程技術人員的參考用書。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