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仁瞻

劉仁瞻(900-957) 五代十國南唐大臣。彭城(今江蘇省徐州市)人。字守惠。一說瞻為淮陰洪澤(今江蘇省洪澤縣)人。以驍勇名於當世。曾任吳右監門衛將軍。歷任黃州(今湖北省黃岡縣)、袁州(今江西省宜春市)刺使。瞻治軍嚴明,將士聽命。李璟襲位後,使掌親軍。在任壽州(今安徽省壽縣)節度使時,適後周來攻,他堅強固守,終因營田副使孫羽等獻城,而己又重病在身,不得已而降。

基本信息

史書記載

出自《新五代史》歐陽修。語曰:“世亂識忠臣。”誠哉!五代之際,不可以為無人,吾得全節之士三人焉,作《死節傳》。王彥章裴約劉仁贍附王彥章,字子明,鄆州壽張人也。少為軍卒,事梁太祖,為開封府押衙、左親從指揮使、行營先鋒馬軍使。末帝即位,遷濮州刺史,又徙澶州刺史。彥章為人驍勇有力,能跣足履棘行百步。持一鐵槍,騎而馳突,奮疾如飛,而佗人莫能舉也,軍中號王鐵槍。梁、晉爭天下為勁敵,獨彥章心常輕晉王,謂人曰:“亞次鬥雞小兒耳,何足懼哉!”梁分魏、相六州為兩鎮,懼魏軍不從,遣彥章將五百騎入魏,屯金波亭以虞變。魏軍果亂,夜攻彥章。彥章南走,魏人降晉。晉軍攻破澶州,虜彥章妻子歸之太原,賜以第宅,供給甚備,間遣使者招彥章,彥章斬其使者以自絕。然晉人畏彥章之在梁也,必欲招致之,待其妻子愈厚。自梁失魏、博,與晉夾河而軍,彥章常為先鋒。遷汝鄭二州防禦使、匡國軍節度使、北面行營副招討使,又徙宣義軍節度使。是時,晉已盡有河北,以鐵鎖斷德勝口,築河南、北為兩城,號“夾寨”。而梁末帝昏亂,小人趙岩、張漢傑等用事,大臣宿將多被讒間,彥章雖為招討副使,而謀不見用。龍德三年夏,晉取鄆州,梁人大恐,宰相敬翔顧事急,以繩內靴中,入見末帝,泣曰:“先帝取天下,不以臣為不肖,所謀無不用。今強敵未滅,陛下棄忽臣言,臣身不用,不如死!”乃引繩將自經。末帝使人止之,問所欲言。翔曰:“事急矣,非彥章不可!”末帝乃召彥章為招討使,以段凝為副。末帝問破敵之期,彥章對曰:“三日。”左右皆失笑。彥章受命而出,馳兩日至滑州,置酒大會,陰遣人具舟於楊村,命甲士六百人皆持巨斧,載冶者,具鞴炭,乘流而下。彥章會飲,酒半,佯起更衣,引精兵數千,沿河以趨德勝。舟兵舉鎖燒斷之,因以巨斧斬浮橋,而彥章引兵急擊南城。浮橋斷,南城遂破,蓋三日矣。是時莊宗在魏,以朱守殷守夾寨,聞彥章為招討使,驚曰:“彥章驍勇,吾嘗避其鋒,非守殷敵也。然彥章兵少,利於速戰,必急攻我南城。”即馳騎救之,行二十里,而得夾寨報者曰:“彥章兵已至。”比至,而南城破矣。莊宗徹北城為筏,下楊劉,與彥章俱浮於河,各行一岸,每舟抃相及輒戰,一日數十接。彥章至楊劉,攻之幾下。晉人築壘博州東岸,彥章引兵攻之,不克,還擊楊劉,戰敗。是時,段凝已有異志,與趙岩、張漢傑交通,彥章素剛,憤梁日削,而嫉岩等所為,嘗謂人曰:“俟吾破賊還,誅奸臣以謝天下。”岩等聞之懼,與凝葉力傾之。其破南城也,彥章與凝各為捷書以聞,凝遣人告岩等匿彥章書而上己書,末帝初疑其事,已而使者至軍,獨賜勞凝而不及彥章,軍士皆失色。及楊劉之敗也,凝乃上書言:“彥章使酒輕敵而至於敗。”趙岩等從中日夜毀之,乃罷彥章,以凝為招討使。彥章馳至京師入見,以笏畫地,自陳勝敗之跡,岩等諷有司劾彥章不恭,勒還第。唐兵攻兗州,末帝召彥章使守捉東路。是時,梁之勝兵皆屬段凝,京師只有保鑾五百騎,皆新捉募之兵,不可用,乃以屬彥章,而以張漢傑監之。彥章至遞坊,以兵少戰敗,退保中都;又敗,與其牙兵百餘騎死戰。唐將夏魯奇素與彥章善,識其語音,曰:“王鐵槍也!”舉槊刺之,彥章傷重,馬踣,被擒。莊宗見之,曰:“爾常以孺子待我,今日服乎?”又曰:“爾善戰者,何不守兗州而守中都?中都無壁壘,何以自固?”彥章對曰:“大事已去,非人力可為!”莊宗惻然,賜藥以封其創。彥章武人不知書,常為俚語謂人曰:“豹死留皮,人死留名。”其於忠義,蓋天性也。莊宗愛其驍勇,欲全活之,使人慰諭彥章,彥章謝曰:“臣與陛下血戰十餘年,今兵敗力窮,不死何待?且臣受梁恩,非死不能報,豈有朝事梁而暮事晉,生何面目見天下之人乎!”莊宗又遣明宗往諭之,彥章病創,臥不能起,仰顧明宗,呼其小字曰:“汝非邈佶烈乎?我豈苟活者?”遂見殺,年六十一。晉高祖時,追贈彥章太師。與彥章同時有裴約者,潞州之牙將也。莊宗以李嗣昭為昭義軍節度使,約以裨將守澤州。嗣昭卒,其子繼韜以澤、潞叛降於梁,約召其州人泣而諭曰:“吾事故使二十餘年,見其分財饗士,欲報梁仇,不幸早世。今郎君父喪未葬,違背君親,吾能死於此,不能從以歸梁也!”眾皆感泣。梁遣董璋率兵圍之,約與州人拒守,求救於莊宗。是時,莊宗方與梁人戰河上,而已建大號,聞繼韜叛降梁,頗有憂色,及聞約獨不叛,喜曰:“吾於繼韜何薄?於約何厚?而約能分逆順邪!”顧符存審曰:“吾不惜澤州與梁,一州易得,約難得也。爾識機便,為我取約來。”存審以五千騎馳至遼州,而梁兵已破澤州,約見殺。至周世宗時,又有劉仁贍者焉。仁贍字守惠,彭城人也。父金,事楊行密,為濠、滁二州刺史,以驍勇知名。仁贍為將,輕財重士,法令嚴肅,少略通兵書。事南唐,為左監門衛將軍、黃袁二州刺史,所至稱治。李景使掌親軍,以為武昌軍節度使。周師征淮,先遣李谷攻自壽春,景遣將劉彥貞拒周兵,以仁贍為清淮軍節度使,鎮壽州。李谷退守正陽浮橋,彥貞見周兵之卻,意其怯,急追之。仁贍以為不可,彥貞不聽,仁贍獨按兵城守。彥貞果敗於正陽。世宗攻壽州,圍之數重,以方舟載炮,自淝河中流擊其城;又束巨竹數十萬竿,上施版屋,號為“竹龍”,載甲士以攻之,又決其水砦入於淝河。攻之百端,自正月至於四月不能下,而歲大暑,霖雨彌旬,周兵營寨水深數尺,淮、淝暴漲,炮舟竹龍皆飄南岸,為景兵所焚,周兵多死。世宗東趨濠梁,以李重進為廬、壽都招討使。景亦遣其元帥齊王景達等列砦紫金山下,為夾道以屬城中。而重進與張永德兩軍相疑不協,仁贍屢請出戰,景達不許,由是憤惋成疾。明年正月,世宗復至淮上,盡破紫金山砦,壞其夾道,景兵大敗,諸將往往見擒,而景之守將廣陵馮延魯、光州張紹、舒州周祚、泰州方訥、泗州范再遇等,或走或降,皆不能守,雖景君臣亦皆震懾,奉表稱臣,願割土地、輸貢賦,以效誠款,而仁贍獨堅守,不可下。世宗使景所遣使者孫晟等至城下示之,仁贍子崇諫幸其父病,謀與諸將出降,仁贍立命斬之,監軍使周廷構哭於中門救之,不得,於是士卒皆感泣,願以死守。三月,仁贍病甚,已不知人,其副使孫羽詐為仁贍書,以城降。世宗命舁仁贍至帳前,嘆嗟久之,賜以玉帶、御馬,復使入城養疾,是日卒。制曰:“劉仁贍盡忠所事,抗節無虧,前代名臣,幾人可比!予之南伐,得爾為多。”乃拜仁贍檢校太尉兼中書令、天平軍節度使。仁贍不能受命而卒,年五十八。世宗遣使弔祭,喪事官給,追封彭城郡王,以其子崇贊為懷州刺史,賜莊宅各一區。李景聞仁贍卒,亦贈太師。壽州故治壽春,世宗以其難克,遂徙城下蔡,而復其軍曰忠正軍,曰:“吾以旌仁贍之節也。”嗚呼,天下惡梁久矣!然士之不幸而生其時者,不為之臣可也,其食人之祿者,必死人之事,如彥章者,可謂得其死哉!仁贍既殺其子以自明矣,豈有垂死而變節者乎?今《周世宗實錄》載仁贍降書,蓋其副使孫羽等所為也。當世宗時,王環為蜀守秦州,攻之久不下,其力屈而降,世宗頗嗟其忠,然止於為大將軍。視世宗待二人之薄厚而考其制書,乃知仁贍非降者也。自古忠臣義士之難得也!五代之亂,三人者,或出於軍卒,或出於偽國之臣,可勝嘆哉!可勝嘆哉!

壽州之戰

後周顯德二年(公元955年)的十一月,柴榮任命身兼中書門下平章事,有宰相頭銜的大將李谷為淮南道行軍都部署,王彥超為副部署,統率後周名將韓令坤等十二將進攻南唐。

戰事進展順利,先鋒都將白延遇連破來遠(今安徽壽縣西南)、山口鎮(今安徽壽縣東),擊潰南唐淮河守軍數千人,再攻占上窯(今安徽懷遠之南)。就這樣,掃平了淮河以北的南唐守軍,然後在深冬時節,在正陽段淮河上架起了一座浮橋,渡過淮河,抵達壽州城下。

壽州城,即今天的壽縣。它面對淮河,往西是上游的阜陽,往東是下游的蚌埠,它的後面就是戰略重鎮合肥,再往後就是南唐賴以生存的長江。所以它才是南唐真正意義上的第一道防線,也是絕不可被攻破的第一道生命線。但是對柴榮來說,它卻是一定要攻破的第一座堡壘。拿不下它,前面的所有勝利,就都沒了意義。

南唐的壽州守將是大將劉仁瞻。歷史證明,這個名字足足讓柴榮頭痛了兩年。而且除了劉仁瞻之外,南唐已經迅速做出了反應,派神武統軍劉彥貞為北面行營都部署,率兵兩萬火速增援,並且命令同中書平章事皇甫暉、常州團練使姚鳳率兵三萬進屯定遠(今安徽定遠東南),進行策應。

救兵如救火,這時壽州已經被後周強攻了近一個月,戰況緊急,時間要求劉彥貞進兵必須迅速,於是此人接到命令之後根本就沒奔向戰馬準備晝夜兼程去跑路,而是先沖向了河邊。事後證明這一招極為精明狠辣,他要利用南唐軍隊的第一王牌——水軍,去從根本上一舉擊垮後周軍隊,讓他們有來無回,徹底死在淮河的南岸!

劉彥貞乘數百艘巨艦從水路直撲正陽,那裡有後周軍隊賴以生存的浮橋。只要先把浮橋毀掉,就能把全是騎兵步兵等陸地軍種的後周軍隊全都截留下來,那時關門打狗,想怎么打就怎么打。

李谷慌了,他沒有想到才進攻了一個月,後路就要被抄斷。他的反應是馬上回兵,保住浮橋這條生命線。那么必須要快,要用步兵的兩條腳或者騎兵的四條腿,去和南唐在水裡順風扯起的長帆比速度,除了生活必需品之外,就什麼都不能帶了。

李谷命令把隨軍帶來,準備長久之計的糧草輜重全都就此焚燒,絕不留給南唐。然後馬上後撤,再不耽擱。但是他沒有想到,燒毀糧草時的火光讓壽州城頭的劉仁瞻看得清清楚楚。被圍攻了一個月的劉仁瞻根本一點都沒害怕,在李谷退兵的時候,他突然衝出城來熱烈地歡送了李谷一下,給李谷的隊伍再次減了些員,輕了些裝,好讓後周軍隊跑得更快些。

就這樣,開戰僅僅一個月,敵我雙方的進攻防守態勢就來了個180度的大轉彎,勝負的雙方完全被傾斜顛復了。

接到這樣的戰報,柴榮二話沒說,再次御駕親征。其實他早就想親自出馬了,但是有更重要的事一直扯住了他的後腿。是新收復的秦、鳳、成、階四州,那裡要重新加派駐兵,選派官吏,而且還要藉此機會把西部的吐谷渾、党項等外族力量懾服,讓他們不敢在後周背後作怪。然後才能以傾國之兵去和南唐較量。

轉過年來,在顯德三年(公元956年)正月初六,柴榮宣布親征南唐。由於兵情緊急,他派出了一員大將先期趕赴正陽,一定要搶在南唐劉彥貞前面保住浮橋,這是後周軍隊承前啟後的生命之橋,絕不容有絲毫之失。由此,真正的較量開始了。最先響徹戰場的名字就是這位為皇帝開路,挽救戰局的大將。

他叫李重進。

是的,就是郭威的親外甥,戰功卓著,驕傲強橫,不甘人下的李重進。李重進星夜兼程,揮軍疾進,速度之快竟然搶在了在水路揚帆前進的劉彥貞之前。當李穀倉皇撤退,不知安危的時候,在劉彥貞躊躇滿志,一心立功的時候,李重進已經在正陽段淮河浮橋邊上磨刀霍霍,嚴陣以待了。

劉彥貞剛一下船,李重進立即發起了猛功。只此一役,徹底擊潰南唐援軍,陣斬南唐主將劉彥貞及其麾下萬餘人,自戰場向南近三十里,全都是南唐人的屍體。這一戰,從根本上打擊了南唐人的士氣,其後果是驚人的,誰也沒有料到,李重進的戰鬥力如此可怕,與之前的李谷等人截然不同。南唐另一路援軍皇甫暉和姚鳳立即聞風撤退,退守天險清流關。滁州的刺史王紹顏更徹底,他扔下城池就跑了,再也不想和惡魔一樣的後周人見哪怕一面。

等到柴榮在當月二十二日親臨戰區時,形勢已經再度180度大逆轉,他可以暢通無阻,直抵壽州城下了。

壽州城,劉仁瞻,柴榮站在城下默默地觀看。他長時間的沉默之後下達的命令把所有人震驚,後周的將士們沒有料到他們的皇帝陛下的決心竟然如此之大。柴榮命令,用最快的速度徵發宋州、亳州、陳州、徐州、宿州、許州、蔡州等地壯丁數十萬人,從即日起晝夜不停強攻壽州,城不破攻不停!

但是更加驚人的事情發生了,以後周百戰之餘的精兵,再加上數十萬徵調來的壯丁,如此不分晝夜強攻了一個多月,壽州城竟然巋然不動!

劉仁瞻,這個在歷史上並沒有留下太多聲名的人,以一城之力,竟然堅強地抵住了後周的傾國攻勢。這極大地鼓舞了南唐本已經變得絕望的士氣。劉彥貞被一舉擊潰帶來的驚慌消失了,南唐繼續增派援軍,而且軍艦就停在淮河邊上,在不遠的地方威懾著後周的軍營,退守清流關的皇甫暉、姚鳳也重新出動,從北面和西面形成了對後周的反包圍圈。

一時之間,戰局變得讓人看不清楚了。

相關事跡

顯德二年(公元955年),周世宗親征南唐,戰略目標是奪取南唐在淮南的領土,將其勢力趕到長江以南。周軍首先進攻壽州(今安徽壽縣),守將乃五代名將劉仁瞻,周軍始終無法攻克。周世宗派人招降劉仁瞻,只得到一串無情的恥笑。但南唐援軍卻很不爭氣,均被周軍擊敗。首先是後周武信軍節度使李重進在淮河大敗唐軍精銳“揵馬脾”,陣斬神武統軍劉彥貞;之後趙匡胤在渦河口擊敗萬餘唐軍,陣斬兵馬都監何延錫等,然後兵至滁州。南唐江州軍節度使皇甫暉率15萬大軍駐守城北清流關,被擊敗後退入滁州城。皇甫暉在城上喊話:“你我都是各為其主,不要那么拚命,你的炮彈打進來不好受,不如讓點空間,讓我出城列戰如何?”趙匡胤聽後哈哈大笑就同意了。等皇甫暉列好陣後,趙匡胤縱馬疾前,沖開唐軍陣型,一刀砍中皇甫暉的腦袋!唐軍大亂,皇甫暉被擒,周軍進駐滁州。當夜,趙弘殷所率援軍趕到,在城下叫門。趙匡胤在城上答道:“父子之間不可謂不親,但我率兵駐城,現在是深夜,軍情不明,不能開門。”趙弘殷無奈。只好在城外露宿,天亮後才被放進城。

是的,正是這樣的治軍風格,才鍛造出後來那支勇猛凌厲、縱橫捭闔的鐵血宋軍。

南唐的援軍都被打掉,壽州成為孤城,但劉仁瞻堅守不讓,周世宗也親臨一線指揮。劉仁瞻見到周世宗傘蓋,挽起強弓射去,射到周世宗面前僅數步。左右連忙請周世宗退避,但周世宗毫不畏懼,竟然移步到剛才劉仁瞻射中處大喊道:“劉將軍,剛才您沒射中,現在我站近一點兒,請再射!”劉仁瞻也不客氣,再一箭射去,竟然又只差數步!周世宗大笑道:“劉將軍請繼續射,箭射完了朕再給您送!”劉仁瞻大驚道:“難道他果然是真命天子?看來此城必破,我只有以死報國了!”說罷擲弓於地,仰天長嘯。雖然劉仁瞻已經明白天下大勢已不屬南唐,但仍然忠於職守,周軍始終無法攻克壽州。

唐軍雖然不能解壽州之圍,但也一直在努力增援。唐中主之子齊王李景達集結禁軍主力,準備收復揚州。先前攻克並駐守揚州的周將韓令坤兵力不多,奏請棄守揚州。周世宗不允,並令趙匡胤率兩千侍衛親軍前往督戰。趙匡胤駐軍六合,下令“揚州兵敢有過六合者,斷其足!”韓令坤只好繼續固守,並伺機出城與趙匡胤合兵,在六合大敗李景達,斬首萬級。這下唐中主徹底無奈,派司空孫晟求和。周世宗愛惜劉仁瞻的忠義,請孫晟到壽州城下勸降,孫晟一口答應,來到壽州城下,周世宗大喜。

但孫晟一見到劉仁瞻就大喊道:“劉將軍!你是大唐的忠臣,降敵會遺臭萬年,不是您做得出來的事情。現在固守在此城,已斷無活路,不要再妄想活著回金陵見皇上了,盡忠死節吧!”劉仁瞻在城上聽後痛哭流涕,身披甲冑向孫晟三叩而謝,再面向金陵方向叩首,誓要為唐天子盡忠死節!類似的故事又發生在七百年後,萊州城下的大明巡撫朱萬年,假意為孔有德招降,卻對城上喊出了永垂史冊的四個字:“向我開炮!”儒家文明的傳人從不通過侵略戰爭的實惠來誘發戰士的貪慾,但每當盡忠死節的時刻到來,儒家的精忠思想和武士的剛烈氣度融合在一起,迸發出人類心靈深處的最強力量。這種偉大的力量或許無法被某些輕視儒家的“尚武”人士所理解,但青史所載,卻總能感動無數正義的人們,化為人類文明的精華。

周世宗雖怒,卻也感懷兩人的忠義,並沒有殺孫晟,而是將其送回汴京軟禁。顯德三年七月,宣懿皇后符氏駕崩,周世宗暫回汴京,唐軍又重新集結部隊來援壽州。南唐鎮海軍節度使林仁肇帶兵進攻下蔡(今安徽鳳台)正陽橋,意圖切斷周軍補給線。張永德率大軍迎戰,林仁肇親率四名勇士突上正陽橋,逆風舉火準備燒橋。張永德忙令放箭,林仁肇毫不畏懼,揮劍撥開箭支,繼續燒橋。張永德也不由得感慨林仁肇勇猛。最終唐軍寡不敵眾,撤離戰場。張永德又指揮水軍大破唐軍艦隊,保障了補給線。汴京的周世宗不斷接到捷報,再次準備御駕親征,臨行前卻查獲孫晟正不斷向南唐傳遞情報,周世宗怒斥道:“上次你不勸降劉仁瞻,我已饒你不死,現在你又偷送情報,我怎能不殺你?”孫晟不慌不忙道:“我現在身陷於此,已不能為國盡忠了,留此身軀何用?就請陛下成全我吧。”周世宗知道再無可能招降他,於是賜死,但隨即又後悔不該殺此忠臣,並引為一生憾事。

周世宗御駕再臨壽州,周軍再次發起攻勢,李景達也再次集結大軍來援,在水陸兩路均遭趙匡胤、李重進痛擊,傷亡慘重。壽州已經被圍一年多,城內軍糧已盡,各路援軍也紛紛被打退,已到強弩之末,城中不少人已經生了降敵之心。劉仁瞻幼子劉崇怕死,單身一人偷跑出城,準備投降,卻被抓了回來。劉仁瞻毫不猶豫,立即宣布將其正法!諸軍哭請免死,劉仁瞻的妻子薛夫人向將士們流淚道:“將士們浴血奮戰,我們劉家的兒子卻貪生怕死,投降敵軍,若不正法,我們作為父母也無顏面對三軍。”劉仁瞻忍痛將兒子處斬,並將首級巡視全軍,全軍無不痛哭流涕,紛紛表示願與劉將軍同心死義!後世野史中有楊延昭和戚繼光斬子以正軍法的故事,但未見正史記載,可能是劉仁瞻斬子史實的演繹,而故事的原型劉仁瞻將軍反而鮮為人知,殊為可嘆。

斬子後劉仁瞻臥病不起,但仍堅持在床上指揮作戰,周世宗被他的忠貞剛烈所感動,停止強攻,致書一封客氣地請劉將軍納降。但此時58歲的劉將軍已經成了植物人,副使孫羽等人冒劉仁瞻之名出降,並將癱瘓的劉仁瞻用床抬出城納降。

人物生後

後周世宗顯德四年,不!大唐元宗保大十五年三月二十四日,經過17個月艱苦圍城,後周軍終於入駐壽州。周世宗封劉仁瞻為天平軍節度使,癱瘓在床的劉將軍已經沒有能力拒絕了,薛夫人泣血五日,絕食而死。很多唐軍將士不願投降,朝劉仁瞻床前三叩後自剄殉國。當夜,五代名將劉仁瞻卒,周世宗下詔厚葬,追贈為彭城郡王,並率全軍為其送葬。周世宗、未來的大宋太祖趙匡胤、未來的大宋宰相趙普、數萬後周將士、壽州城內全體居民,肅立於劉仁瞻將軍柩前。整個壽州默然無聲,為這位忠貞剛烈的英雄送行。周軍攻克壽州後南唐濠州刺史郭廷謂,泗州刺史范再遇相繼請降。周世宗在楚州(今江蘇淮安)親率水軍大破南唐水軍主力,進圍淮南最後一個大城市楚州,南唐楚州防禦使張彥卿、兵馬都監鄭昭業拚死抵抗。周世宗掃平駐守淮南水網的南唐水軍,並徵發民夫疏浚大運河楚州段,將數百艘新建巨型戰列艦開到城下,南唐軍民見後以為是神兵天降,無不震懾。唐保義軍節度使陳承昭率軍來援,被趙匡胤大敗活捉,但張彥卿也是一位忠臣,據城死守,仍不投降。趙匡胤用巨炮轟開城門,周軍一擁而入,張彥卿仍在城內列陣巷戰,數千唐軍全部戰歿,無一人投降。最後數千周軍將張彥卿圍在官署,張彥卿仍無意投降,奮力廝殺,兵器都打壞了,抓起床板繼續猛砸,最終把房間內的家具全部都砸爛了才慘死在亂刀之下。至此,淮南十四州全部被後周攻占,成為後周以及後來宋朝統一戰爭中重要的經濟來源。

周世宗親征淮南的戰鬥評價

在周世宗親征淮南的戰鬥中,我們看到,南唐雖然不敵,但卻湧現出不少忠臣義士,孫晟、劉仁瞻、張彥卿明知無力戰勝敵人,卻依然盡忠死節。他們雖然戰敗身死,卻用生命向世人昭示了:在這禮崩樂壞的時代,仍然有人在堅持著儒家的核心價值。他們的光輝,穿透了五代的血海深淵,照耀後世。歐陽修在《新五代史》中將劉仁瞻和後梁的王彥章、後唐的裴約同列入《死節傳》,並說明:“語曰:‘世亂識忠臣。’誠哉!五代之際,不可以為無人,吾得全節之士三人焉,作《死節傳》。”三位各為其主的將軍,雖然他們都沒有為大宋的統一而盡忠,甚至相反,他們抗拒統一,逆歷史潮流而動。但是,他們和屈原、諸葛亮一樣,後人辨得清忠奸,不會把他們和安祿山、趙元昊那些分裂分子相混淆,他們這種忠義精神同樣融入了統一祖國的志士們的血脈之中。為什麼幾千年來我們這個偉大的民族能夠在這個叢林險惡的星球上屹立不倒?正是因為每當他陷入低谷時,仍然有那些忠貞的兒女,在捨生忘死的捍衛著心中的信念。他們的浩然正氣必將永留人間,每當後人在史冊中看到他們的事跡,都能在心中為他們驕傲,並為自己也是這個偉大民族的一員而深感自豪!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