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之

畫家劉之

劉之(1921——1994),畫家,師從關松坪、關友聲陳少梅。山東汶上縣軍屯鄉戚堰村人,法號“妙之居士”,原名劉慕正,字執中,後簡為劉之中、劉之,晚署南池老人、妙之居士等,曾用九一老人、一知、學海、之系等字號題款。魯南四皓之一,
在書畫界梁山劉汶農、任城劉之,鄆城黃慶霈,兗州傅星伯並稱魯南四皓。
從藝概略
劉家三世單傳,但劉之無意子承父業從商,卻自幼“愛畫入骨髓”喜染翰墨。劉之先生曾得孫普周、劉枕青等當地名士啟蒙。孫晚年寓居台灣,稱劉“兩件畫作影片見及,正統法則,筆墨堅實,比稱有體”。劉之16歲與何國華之女結婚,何與康有為有交,存有不少康的字。從此,劉之欣賞臨摹,保養堂入室。
1937年抗戰救亡,“長安畫派”領袖趙望雲來濟寧,劉枕青帶劉之拜訪,趙贈劉以寫生冊頁兩本。同年劉到濟南讀高中,跟關松坪學畫,在濟南國畫社飽覽名作。關松坪去世後復跟關友聲學畫。1951年,劉之拜陳少梅為師,與大師朝夕為伴。經大師點撥,名家薰陶,劉之如魚得水,漸入佳境,在書法、繪畫、鑑定等方面皆取得非凡成就,三十多歲時在濟寧已有聲望。
七十歲後,嘗畫花鳥,別有情趣。劉之素擅水墨,重彩很少,但識者評其國畫重彩有油畫效果。我得到的那幅山水小品,詩塘錄劉禹錫竹枝詞一首:“瞿塘嘈嘈十二灘,人言道路古來難。常恨人心不如水,尋常平地起波瀾。”人言劉之曾以枯樹根敲出纖維代筆,觀此幅樸拙蒼勁,亦筆墨淋漓,或為根筆之作,不由嘖嘖稱奇。奇而不怪,乃書畫藝術的綜合修養所致。
據說,劉家院內有一桐樹,之常在樹下與弟子友人聊天,因取書齋名“桐蔭書屋”,諧“同音”兩字。劉之作品擇人而予,“同音”得畫容易,甚至不求也贈,不識者不易求。劉之對名人字畫亦不收藏,喜歡隨手送人。劉之後半生坎坷低調。晚年深居簡出,潛心佛學,法號“妙之居士”,治“三多書屋”印一方,意多結善緣,多聽法音,多修不淨觀。
作品風格
劉之書法以行草為主,靈秀利落;偶作小楷,字字珠玉;篆隸不落俗套,但輕易不為。山水崇尚文人畫一派,筆墨高簡,氣韻蒼深,尤精倪雲林一路,意境“荒寒”。晚年變法,於傳統筆墨有所突破,信手揮灑,即成妙品,精心之作可達逸品。
藝壇評價
二十世紀八十年代初,武中奇偶見劉之書法一幅,連聲讚嘆,寄信求字,隨信贈自己書作兩件。
朱復戡來濟寧,對弟子嘆說,“濟寧竟有個劉之”。黑伯龍連夸“真是一把角兒”。魏啟後評:“有筆、有墨,格調高,現今山東省還有這水平?”1
1991年,劉之一幅書作被山東省政府收藏。劉之憂慮西風東漸國學式微,曾將畢生所得口傳手授,講解名作,演示古法,作了多種風格的示範畫,並有《劉之山水樹石畫譜》,《劉之畫語錄》傳世。1994年11月28日劉之仙逝,人們對其書畫手跡,無不珍藏寶愛之。

貴州大學教授劉之

劉 之:男,1965生,副教授,碩士生導師,中國音樂家協會會員。1981年7月畢業於貴州藝術學校音樂科,1984年9月考入西南師範大學音樂系,畢業後分配到貴州高等藝術專科學校(現貴州大學藝術學院)任教。1994年9月調至湖南師範大學音樂學院,1999年12月調入西南師範大學音樂學院任教至今。在以上三所大學任教期間,擔任作曲技術理論系列課程以及鋼琴配奏等課程的教學工作。1995年5月獲湖南師範大學第二屆青年教師教學藝術比賽一等獎,2001年8月獲文化部第二屆“蒲公英獎”創作銅獎。2002年被評為重慶市首屆學術技術代頭人後備人選。 主要科研成果:
一、論文與作品
1、《五聲調式在近現代音樂創作中的縱橫結構》《貴州藝術專科學校學報》1990年第1期
2、《浪漫主義音樂的一面旗幟——華格納樂劇的文化特質》《人民音樂》1999年第6期
3、《鋼琴即興伴奏常用的和聲語言類型》《西南師範大學學報》2001年第2期
4、《對高師鋼琴教學的幾點思考》《雲南藝術學院學報》2001年第1期
5、室內樂《山 境 》《音樂創作》2002年第2期
6、鋼琴作品《舞與迴旋》榮獲文化部頒發的全國第二屆“蒲公英獎”創作銅獎(2001、8)
二、專著與教材
1、《鋼琴配奏教程》湖南文藝出版社1997年4月
2、《都市情調鋼琴系列之一——我心依舊》湖南文藝出版社1999年9月
3、《都市情調鋼琴系列之二——昨日重現》湖南文藝出版社2001年8月(合作完成)
4、《多聲部音樂分析與寫作上海音樂出版社2007年即出(合作完成)
三、其它成果
1997年為湖南師範大學《走進211》電視紀錄片作曲(合作完成)
1998年為鐵道部第五工程局創作舞蹈音樂《京九魂》(合作完成)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