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結核桿菌素

副結核桿菌素

形態與染色 副結核桿菌素為細長略帶彎曲的桿菌,大小1~4X0.4?m。

 形態與染色 副結核桿菌素為細長略帶彎曲的桿菌,大小1~4X0.4?m(圖14-1A)。牛分枝桿菌則比較粗短。分枝桿菌屬的細菌細胞壁脂質含量較高,約占乾重的60%,特別是有大量分枝菌酸(mycolic acid)包圍在肽聚糖層的外面,可影響染料的穿入。分枝桿菌一般用齊尼(Ziehl- Neelsen)抗酸染色法,以5% 石炭酸復紅加溫染色後可以染上,但用3%鹽酸乙醇不易脫色。若再加用美藍復染,則分枝桿菌呈紅色,而其他細菌和背景中的物質為藍色。 
近年發現副結核桿菌素在細胞壁外尚有一層莢膜。一般因製片時遭受破壞而不易看到。若在製備電鏡標本固定前用明膠處理,可防止莢膜脫水收縮。在電鏡下可看到菌體外有一層較厚的透明區,即莢膜,莢膜對副結核桿菌素有一定的保護作用。
副結核桿菌素在體內外經青黴素、環絲氨酸或溶菌酶誘導可影響細胞壁中肽聚糖的合成,異煙肼影響分枝菌酸的合成,巨噬細胞吞噬副結核桿菌素後溶菌酶的作用可破壞肽聚糖,均可導致其變為L型,呈顆粒狀或絲狀(圖14-1B與C)。異煙肼影響分枝菌酸的合成,可變為抗酸染色陰性。這種形態多形染色多變在肺內外結核感染標本中常能見到。臨床結核性冷膿瘍和痰標本中甚至還可見有非抗酸性革蘭陽性顆粒,過去稱為Much顆粒。該顆粒在體內或細胞培養中能返回為抗酸性桿菌,故亦為L型。 

 所致疾病 副結核桿菌素可通過呼吸道、消化道或皮膚損傷侵入易感機體,引起多種組織器官的結核病,其中以通過呼吸道引起肺結核為最多。因腸道中有大量正常菌群寄居,副結核桿菌素必須通過競爭才能生存並和易感細胞粘附。肺泡中無正常菌群,副結核桿菌素可通過飛沫微滴或含菌塵埃的吸入,故肺結核較為多見。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