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當堡鎮

前當堡鎮位於新民市南部,距城區30公里。南面和遼中縣接壤。區域面積96平方公里,耕地面積59884畝。下轄12個行政村,6832戶,人口2.4萬。是遼河油田主採區。

基本信息

前當堡鎮位於新民市南部,距城區30公里。南面和遼中縣接壤。區域面積96平方公里,耕地面積59884畝。下轄12個行政村,6832戶,人口2.4萬。是遼河油田主採區。

概況

前當堡鎮東臨蒲河,西靠遼河,域內土地肥沃,水資源豐富,盛產優質清水大米和豐富的魚蝦蟹蚌等水產品,被人們稱譽為新民的“魚米之鄉”,是瀋陽市重要的農副產品生產基地和東北的淡水魚集散中心。年產大米3萬多噸,鮮魚1萬多噸。先後榮獲遼寧省文明鎮、瀋陽市小城鎮建設示範鎮等稱號。

經濟建設

電光源產品是該鎮的支柱產業,現有民營企業40多家,職工總數4000多人,有兩家企業為新民市十大納稅企業,形成了日產螢光燈10萬隻,普泡20萬隻的生產能力,是中國電光源第一鎮
第三產業以旅遊業、集市貿易、餐飲、販運為主,其中鮮魚、飼料販運業尤其發達,前當堡鮮魚批發市場有較大的輻射範圍,旅遊業發展也十分迅速。境內的瀋陽仙子湖有萬畝水面、三千畝荷花,是瀋陽“十五大旅遊景觀”之一,被國家農業部授予“中國荷花之鄉”。

歷史沿革

前當堡鎮於1984年改為鎮建制.。總面積為93.4平方公里,耕地面積64 608 畝, 其中水田42 172畝。轄14個村,39個居民組,5 988戶 23 264 人。 有豐富的石油資源,是“魚米之鄉”, 商品經濟發展迅速,1985年工農業總產值3 295.2 萬元,人均收入552元。
解放前,鎮址內(前當堡後兩個村) 共有房屋面積27 284平方米,其中住宅面積26 390平方米,人均住房面積8.65平方米。房屋結構,除少數地主, 官紳住宅為磚石外,絕大多數為土木結構的草房和土平房。建國後,房屋建設逐漸發展,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後,更有較快發展,1985年後,鎮址前當堡村共有房屋面積127 274平方米,是解放前的4.6倍,其中住宅面積91 424平方米,人均住宅面積15.9平方米,比解放前增長84%。房屋結構也正向標準化和高層次發展,磚瓦結構的房屋面積占總面積的80%, 已建樓房6 286平方米, 占總面積的5%。農村房屋建設也有較快發展, 到1985年全鎮住宅面積增至337 250 平方米,人均住房14.5平方米。
解放前全鎮均為土路,解放後,1970年開始修遼大線公路(遼中——大古成子)長13公里,屬線級公路。 1983年在原有的基礎上鋪了黑色路面。1984-1985年建成由前網戶後網戶——茨林子,前當堡鄉路並鋪上沙石路面,長17.6公里,後又續修村路8條總長25.8公里,形成了全鎮交通網路。
1985年,鎮內建有主要工廠9個,占地5.2萬平方米,建築面積3 896平方米,建遼河油田辦公房屋及生活用地35.4萬平方米,建糧庫1處, 占地4.9萬平方米,建油庫1座占地1.2萬平方米,建農貿市場1處,占地2.3萬平方米;還建有地區醫院1所,國小校14所,國中1所,促進了文教衛生事業的發展。

相關詞條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