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蛾科

刺蛾科

鱗翅目的1科。體粗壯,鱗毛厚密,缺喙;幼蟲具枝刺和毒毛的中型蛾類。世界記載有1000種,中國記錄約90種。由於這類幼蟲體上有枝刺和毒毛,觸及皮膚立即發生紅腫,疼痛異常,俗稱“癢辣子”、“火辣子”或“刺毛蟲”,刺蛾一名也由此而來。

基本信息

簡介

刺蛾科

刺蛾科刺蛾科

Limacodidae;slugcaterpillarmoth

鱗翅目的一科。俗稱癢辣子、火辣子或刺毛蟲。世界記載有1000種,中國記錄約90種。由於這類幼蟲體上有枝刺和毒毛,觸及皮膚立即發生紅腫,疼痛異常。

刺蛾成蟲中等大小,身體和前翅密生絨毛和厚鱗,大多黃褐色、暗灰色和綠色,間有紅色,少數底色潔白,具斑紋。夜間活動,有趨光性。口器退化,下唇須短小,少數較長。雄蛾觸角一般為雙櫛形,翅較短闊。幼蟲體扁,蛞蝓形,其上生有枝刺和毒毛,有些種類較光滑無毛或具瘤。頭小可收縮。有些種類繭上具花紋,形似雀蛋。羽化時繭的一端裂開圓蓋飛出。刺蛾幼蟲大多取食闊葉樹葉,少數為害竹竿和水稻,是森林、園林、行道樹、果園和多種經濟植物(如咖啡、茶和桑等)的常見害蟲。

詳解

鱗翅目的 1科。體粗壯,鱗毛厚密,缺喙;幼蟲具枝刺和毒毛的中型蛾類。世界記載有1000種,中國記錄約90種。由於這類幼蟲體上有枝刺和毒毛,觸及皮膚立即發生紅腫,疼痛異常,俗稱“癢辣子”、“火辣子”或“刺毛蟲”,刺蛾一名也由此而來。

刺蛾科刺蛾科

刺蛾成蟲中等大小,身體和前翅密生絨毛和厚鱗,大多黃褐色、暗灰色和綠色,間有紅色,少數底色潔白,具斑紋。夜間活動,有趨光性。口器退化,下唇須短小,少數較長。雄蛾觸角一般為雙櫛形,翅較短闊。幼蟲體扁,蛞蝓形,其上生有枝刺和毒毛,有些種類較光滑無毛或具瘤。頭小可收縮。無胸足,腹足小。化蛹前常吐絲結硬繭,有些種類繭上具花紋,形似雀蛋。羽化時繭的一端裂開圓蓋飛出。

刺蛾幼蟲大多取食闊葉樹葉,少數為害竹竿和水稻,是森林、園林、行道樹、果園和多種經濟植物(如咖啡、茶和桑樹等)的常見害蟲,諸如黃刺蛾 (見彩圖)、扁刺蛾、褐邊綠刺蛾和顯脈球須刺蛾等。

分類

茶角刺蛾

湖南、江西、安徽、浙江、貴州等省均有分布。幼蟲蠶食葉片,除茶樹外還為害油茶、柑桔、咖啡等。

形態:成蟲體翅茶褐色,長12-16mm,翅展25-35mm,前翅從前緣至後緣顯3條暗褐色斜紋。幼蟲成長後體長20-35mm,黃綠至灰綠色。各體節有一對毒刺,後胸背中有一個淡紅色或淺綠色角狀肉突。

生活習性:在江西、湖南均一年發生3代,以老熟幼蟲在茶叢根際落葉和表土中結繭越冬,次年4月上、中旬化蛹,4月下蟾出現成蟲。成蟲有趨光性。卵散產於茶樹中、上部背近邊緣處,3代幼蟲分別於5月中旬、7月中旬、9月中旬出現;5月下旬至6月上旬、7月下旬及9月下旬盛發。

防治:見扁刺蛾。

遍布中國各茶區。幼蟲蠶食葉片,除茶樹外,還為害油茶、桑、蘋果

扁刺蛾

形態:成蟲體長10-18mm,翅展26-35mm,體翅灰褐色,前翅前緣2/3處有一條暗褐色斜紋向後延伸。雄蛾前翅中央且有一黑點。卵扁平橢圓形,淡黃色,幼蟲成長時體長21-2

6mm,淡綠色,背線灰白,各體節有兩對刺突,兩側邊緣的一對大而明顯,體背中央兩側各有一個明顯紅點。蛹為裸蛹,橢圓形,長10-15mm,乳白至黃褐色。繭卵圓形,長約14mm

質硬,暗褐色。

生活習性:在安徽、浙江、湖南、江西等省一年發生兩代,少數3代,以老熟幼蟲在茶叢下,根頸縫隙或落葉下結繭越冬,次年4月中旬開始化蛹,兩代幼蟲發生為害期,分別在5月下旬至7月下旬,8月中旬至10月下旬。成蟲多於夜晚羽化,有趨光性,當日交配,次日開始產卵,卵多散產一葉面。幼蟲孵化後即在葉背取食下表皮和葉肉,形成半透明枯斑。

防治:幼蟲幼齡期噴布90%敵百蟲、50%辛硫磷、50%殺螟松、25%亞胺硫磷1000倍,或擬除蟲菊酯類農藥6000-10000倍毒殺。

暗扁刺蛾

分布於中國廣西、台灣、福建、雲南等省區。幼蟲蠶食葉片,為害茶及一些農作物。

形態:成蟲體長10-18mm,翅展26-30mm,體翅褐色,多毛。前翅稍暗紅,具細小黑色色點,中室橫脈上有一稍大黑點。卵橢圓,扁平光滑,色淡,長約1mm。幼蟲淡黃轉綠,老熟時褐黑色,筒形扁平,背中縱貫有淡紫、淡藍、粉綠三色組成的一條寬頻。蛹卵圓,長約11mm,淡黃綠色,腹背各節後緣一條暗帶。繭卵圓,褐色。

生活習性:在廣州一年發生2-3代,以老熟幼蟲在土中結繭越冬,次春化蛹變蛾產卵。卵多散產在茶叢兩側成葉葉背。3代幼蟲分別於4月下旬至6月上旬、6月下旬至7月下旬、8月下旬至9月下旬發生。成蟲晝伏夜出,有趨光性。

防治:發蛾盛期點燈誘殺。幼蟲盛孵後噴施敵敵畏、乙醚甲胺磷、巴丹或馬拉硫磷1000倍液,速滅殺丁5000倍液。

麗綠刺蛾

分布湖南、貴州、四川、安徽、江西、福建等省。幼蟲蠶葉片,為害油茶、油桐、烏桕、柑桔、梨、蘋果等多種植物。

形態:成蟲體長10-17mm,翅展35-40mm。前翅綠色,基部棕褐色,近外緣有深褐色寬頻。卵扁平橢圓,淡黃色,在葉背面聚成魚鱗狀卵塊。幼蟲成長後體長約25mm,黃綠色,腹末有4個黑色絨球。繭橢圓形,堅硬,棕褐色。

生活習性:在湖南、江西等地一年發生兩代,以老熟幼蟲在茶樹莖桿上結繭越冬。次年4月中、下旬至5月上旬化蛹,5月下旬至6月上旬成蟲羽化。成蟲有趨光性,產卵於茶叢中,上部成葉背面。兩代幼蟲分別於6月上、中旬,8月上、中旬開始孵化。老熟後在茶樹中、下部基幹或枝椏處結長卵形繭、化蛹其中。

防治:清除枝幹上越冬蟲繭,藥劑防治見扁刺蛾。

黑紋白刺蛾

中國各產茶省區均有分布。幼蟲蠶食葉片,為害茶、李、柿、櫻桃、蘋果、梨、楊梅、油桐等多種樹木。

形態:成蟲體翅灰白色,體長6-8mm,翅展約20mm,前翅中部有一淡褐色雲形斑紋,外緣灰褐色並有一列小黑點。卵扁平橢圓,透明,淡黃色。幼蟲成長後體長8mm左右,近於龜形,翠綠至黃綠色,無刺毛,腹部背中兩側常有2-4對紅點。繭橢圓堅硬光滑,灰褐色,有白色及褐色條紋,中部暗褐。

生活習性:安徽、浙江、湖南一年發生3代,以老熟幼蟲在枝幹上結繭越冬,次年4月下旬至5月上、中旬化蛹,5月下旬至6月上旬成蟲羽化。3代幼蟲盛發期分別在6月上、中旬,7月下旬至8月上、中旬,9月中、下旬。一般第1-2代發生較整齊。成蟲夜晚活動,有趨光性,卵多散產於葉背。

防治:結合清園清除枝、葉上的蟲繭。藥劑防治見扁刺蛾。

白痣刺蛾

分布於福建、江西、廣東、廣西、貴州等省區。幼蟲蠶食葉片,為害茶、柑桔、咖啡、油桐等。

形態:成蟲體長約12mm,雄蛾全體煙褐色,翅展23-25mm,前翅中室下方有一黑褐色近梯形斑,斑內側紅褐色,上方有一白點,橫脈上有一小黑點。雌蛾體褐黃色,翅展30mm左右,腹末二節背面具黑褐色毛,前後翅黃白色,中室下斑較大,紅褐色。卵淡黃色,半透明。幼蟲成熟時體和14-30mm,寬7-10mm,高6-9mm,橢圓形乳白色,稍帶藍綠,全體無刺。蛹長12-16mm,短而圓,初為乳黃色,後轉為褐色。繭堅硬,繭外有一層白色粉狀物。

生活習性:廣東一年發生3-4代,以老熟幼蟲在葉面結繭越立。各代幼蟲期分別為4至5月,6月下旬至7月中、下旬在,8月下旬至9月下旬,10至11月,全年以第2代蟲口發生較多。成蟲晚上羽化,晝伏夜出,有趨光性。雌蛾產卵於葉背,散產。成蟲壽命5-11天。老熟後多在葉層較厚處的葉上結繭化蛹。

防治:人工摘除有繭葉片,燈火誘蛾。藥劑防治見扁刺蛾。

種屬舉例

BelippahorridaWalker,1865背刺蛾

AlthalacteolamelanopsisStrand,1915白麗刺蛾

AlthonarosahorisyaensisKawada,1930黑眉白刺蛾

CaniaheppneriInoue,1992灰雙線刺蛾

Chalcoscelidescastaneipars(Moore,1866)仿奼刺蛾

Demonarosarufotessellatasubrosea(Wileman,1915)艷刺蛾

Flavinarosaobscura(Wileman,1911)灰刺蛾

MahantaquadrilineaMoore,1879枯刺蛾

MiresafulgidaWileman,1910閃銀紋刺蛾

Monemarubriceps(Matsumura,1931)黃刺蛾

NarosacoruscaWileman,1911波眉刺蛾

Narosafulgens(Leech,1889)褐點眉刺蛾

NarosanigrisignaWileman,1911白眉刺蛾

Narosoideusvulpinus(Wileman,1911)狡娜刺蛾

Parasabicolorvirescens(Matsumura,1911)兩色綠刺蛾

Parasahilarata(Staudinger,1887)雙齒綠刺蛾

ParasapastorralisButler,1880跡斑綠刺蛾

ParasashirakiiKawada,1930素木綠刺蛾

ParasatessallataMoore,1877褐邊綠刺蛾

Rhamnosauniformis(Swinhoe,1895)灰齒刺蛾

ScopelodescontractusWalker,1855球須刺蛾

Tragarugosa(Wileman,1911)漪刺蛾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