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華大樓

利華大樓

利華大樓(英語:LEOPOLD BUILDING)是李亞溥(MARCEI·LEOPOLD)在1936年至1938年興建的一幢辦公兼高級公寓式大樓,也是天津比較早具有現代化技術和功能的高層建築之一。坐落在天津英租界的主要街道維多利亞道(今和平區[天津市]解放北路114號至120號),作為天津租界時代留存下來的重要建築之一,該建築目前是天津市文物保護單位和特殊保護等級歷史風貌建築。

基本信息

歷史

利華大樓利華大樓

1936年,“利華洋行”、“利華放款銀行”和“利華(小額)人壽保險公司”的創辦人法籍瑞士猶太人李亞溥拆除原址英商仁記洋行舊建築並建設新建築,該建築為法商永和工程司穆樂(P.MULLE)和赫琴(Hunke)設計。因李亞溥其外文姓名中文譯音也稱“利華”,因此該建築取名為“利華大樓”。1939年後,利華大樓的二層曾為美國駐天津領事館辦公地點所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1954年3月,天津市人民政府將李亞溥驅逐出境並將利華大樓進行了標賣,天津市房產公司以舊幣值35億元的最價格購得。

1958年5月至1966年4月,河北省省會駐天津期間,利華大樓是中國共產黨河北省委員會駐地。1966年4月,河北省委遷回保定後,至1972年期間,天津市革命委員會進駐使用。1972年8月,利華大樓改建為“海河飯店”使用,後改名為“利華飯店”。後來,利華飯店撤銷並由天津市經濟協作辦公室和天津市宗教事務局作為辦公樓辦公使用。利華大樓沿解放北路一側的底商門面臉由商店營業使用。目前,利華大樓為中國農業銀行天津市分行使用。

建築

利華大樓利華大樓

利華大樓主樓和配樓的總建築面積6197平方米,其中,建築面積為2148.68平方米。利華大樓平面為凸字形,主樓為十層現澆鋼筋混凝土框架結構,高43米,外立面為深棕色麻面磚貼面。東配樓和西配樓分別為3層和2層樓房,其中,東配樓平面為長方形,沿解放北路一側;西配樓平面為鋸齒形,沿保定道一側。利華大樓的主樓和配樓之間合圍成一座方形庭院。

在建築使用方面,主樓的底層在建成之初為李亞溥作為經營放款銀行、人壽保險公司和買賣珠寶鑽石等業務辦公之用,目前,該部分仍作為門廳、門市、經理室和鍋爐房等辦公之用。

利華大樓的二層至八層為高級公寓,其中,每套公寓都設有過廳、餐廳、客房、廚房、會客室和盥洗室等房間。其中,客房和會客室還配有更衣室、衛生間和暖廊等。在當時,建築的二層由美國駐天津領事館租用,三層至八層出租作住宅使用,九層為李亞溥的住宅,其故居的平面布局和樓下的高級公寓類似,不同點在於其故居的客房改為臥室並增添了書房和衣帽間,而且暖廊的外面還設有通長涼台。建築十層設有電梯機房、樓梯間、水箱間、供服務和勤雜人員住用的小房間等。

利華大樓東配樓底層沿解放北路一側為設有大開間和大玻璃櫥窗的商業用房,東配樓二層和三層的一些房間通過配樓內部的小樓梯間和底層商業用房配套使用,另一些房間作為出租的辦公用房通過建筑西側的內廊和主樓相通。利華大樓的西配樓底層為按鋸齒狀排列的小汽車庫群,該車庫利用其現場的地形條件配置成環形車線,使存放在此處的汽車進出較為方便,西配樓二層作一般客房和辦公使用並設有公用衛生間。

利華大樓室內裝飾較好,門窗均由硬木製做,門廳、大廳、會客室和客房多採用落地式大玻璃門。建築底層大廳的地面和柱子均為大理石裝飾;大樓各層的過廳、樓梯和休息平台、電梯間門口的地面均裝飾有銅條鑲嵌的彩色水磨石;大樓各層的客房、會客室、臥室和餐廳等房間的地面鋪有席紋硬木地板。此外,利華大樓還設有多樣的電氣與照明設備和齊全的暖氣及衛生設備。總之,利華大樓是一座具有近現代歐洲學院派復古主義、新藝術運動和裝飾藝術派風格的高層建築。

風格

利華大樓利華大樓

利華大樓以西方傳統為主線,是近現代歐洲學院派復古主義、新藝術運動以及“裝飾藝術派”在天津的巧妙結合,由於中國建築師與工匠的參與,這些舶來品的建築中也可見中國傳統建築的影子。這一特有的脈絡關係,與曾帶有殖民色彩的亞、非、拉城市的建築都不大相同,甚至與歐美時期的同類建築相比也毫不遜色,有的竟還高出一籌。使得歐式建築中的復古風格和新藝術運動式樣,選材精良,施工精到,將學院派的構圖規則和個性化的修辭手法融為一體,幾乎囊括了西方復古主義時期新藝術運動初期各國典型的建築風格,新建築運動鼎盛期的“裝飾藝術派”,表現出一種典雅清新的藝術風格,且與近旁的復古主義建築和諧相處,達成了某種形式上的對話,造就了一種富於歷史感的“摩登”時尚。

創始人

利華大樓利華大樓

李亞溥,原系法國籍猶太人。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時,他應徵入伍,後從部隊潛逃,托人花錢買到了一紙瑞士籍的護照,輾轉來到了中國。1925年從海參崴流浪到了天津,當時,瑞士在天津還沒有設立領事館,其領事的事務由瑞商利豐洋行代辦。李亞溥來天津時,年方26歲,由於其善於鑽營,不久就在法商開辦的利威洋行謀到了一個專門兜售珠寶翠鑽的跑外職業。李初到天津時還是“光棍一條”,但沒出一二年,一越成為了有家有業的洋商。李在經營中結識了一個叫孫秀岩的資本家,他是太平洋德記鐘錶行(在日租界內)和德秀齋鐘錶店(在東北角)的東家兼經理。孫又利用李亞溥在英租界的關係在維多利亞路(今解放路148號)的一間小門面上開設了“利華洋行”,其註冊的名字是劉華堂。“利華洋行”於1927年開業,李後又籠絡了一個叫魯東侯的資本家,辦起了高檔奢侈品的進出口的生意,又經過了兩三年李亞溥躋身於富商之列。之後利華洋行遷入了滙豐大樓,從此又開辦了“利華放款銀行”、“利華(小額)人壽保險公司”。在1936年投資興建了利華大樓。

歷史意義

利華大樓利華大樓

舊中國曾被列為天津最高建築的利華大樓,不但見證了中國的近代史,而且體驗了天津城市發展的步伐,天津市現超過利華大樓高度的建築已多達百棟,利華大樓永遠以其獨特的魅力屹立在眾多大廈之林,成為天津的驕傲。

交通

乘13、96、953、823、觀光1路大連道站下車即可。如有興致可以從天津站步行過解放橋,沿著解放北路一直向東南,沿途可以瀏覽這條天津的金融一條街上各國的建築,大約半個小時就可以到利華大樓了。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