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齡跳槽

分齡跳槽

分齡跳槽,作為職場的一員,應考慮到前途、責任和壓力,不能意氣用事,用隨意跳槽來解決問題,25~30歲這個年齡段的職業成功標準是在工作中獨當一面,廣泛積累資源,到了30歲要有勇氣,做最想做的事,通常會考慮跳槽,甚至轉行,30~35歲是職業的定型期,確定自己的職業模式,掌握本行業、本崗位所需要的知識與技能,並形成自己的一套運作體系。

概述

分齡跳槽 分齡跳槽

分齡跳槽,專門從事組織心理學及職業生涯研究,把30、40、50、60這樣的整數年齡看做是職業生涯的重要里程碑,在25~30歲的年齡段,開始成為正式的組織成員,被社會、企業所接受,逐漸開始承擔更大的責任。30~35歲這個年齡段的職業成功標準,就是形成自己的職業模式與個人風格。40歲對於男性是一個會使男性產生中年職業危機的年齡,40歲“人到中年”,正是年富力強,生理、心理狀態都仍舊保持在巔峰狀態。

年齡段

25~30歲

分齡跳槽 分齡跳槽
1、25~30歲的職業目標——在工作中獨當一面:25~30歲是職業建立期和積累期,這一年齡段是職業發展的黃金時期。這一階段的人已經告別了年少的輕狂,精力充沛,在工作中能吃苦耐勞、能長期外派;家庭的負擔較小,交友活躍,因而容易積累人脈;同時這一年齡段的人是創新思維最為活躍、好動腦筋、創造欲最旺盛的時期。
2、25~30歲這個年齡段成功欲望最強烈,人生的壓力也最大,離開了父母,首先要財務獨立,解決自己的生存問題;其次要戀愛、結婚、生育、負擔家庭開支,一生中最重要的各種抉擇、最花錢的各種事情(除了看病)都正好扎堆在這一時期。因而,這一時期也是職業生涯中幹得最苦最累的幾年,是付出多、得到少的時期,是播種期。
3、這一年齡段的末段,即30歲的時候,個人往往會迎來一個職業危機期。借用孔子的話說,就是要“三十而立”。進入25歲的時候開始考慮如何才能“立”,到了30歲,覺得自己還沒有“立”起來的人,通常會考慮跳槽,甚至轉行。這一年齡段的“老跳”們,很容易使自己的職業成長陷入停滯,職業發展空間被限制,俗話叫“穩不住窩”。
4、處於這一年齡段的人,如果要跳槽,最好能在目前的單位工作3年以上,以積累經驗、人脈、資歷,使自己的能量上升到高一級的職業平台上,有更高的視野,有一個更廣闊的發展空間,25~30歲這個年齡段的職業成功標準是:在工作中獨當一面,廣泛積累資源。

30歲女性

30歲的女性有自己特殊的人生任務:生育。當男性為“三十而立”得意或失意的時候,女性卻不得不面對這個人生必須要邁過的“坎”,大量的育齡女性並沒有生育。在這一時期女性要完成事業與生育的雙重任務。30歲的女性,即使已經生育,孩子也非常小,正是最需要媽媽的時候。女性面臨這樣一個非常實際而又難以平衡的抉擇:是自己親自伴隨著寶寶成長,還是把孩子交給老人、保姆或幼稚園。
這些艱難而重要的人生抉擇,無論是選擇暫緩事業發展,在家相夫教子,還是以學業、事業優先,把孩子和家庭的需要再放一放,都無可厚非。只是“一分耕耘,一分收穫”,若干年後,不要吃後悔藥、“30歲以前不要怕,30歲以後不要悔”。不怕就是要有勇氣,做最想做的事;不悔,就是說,既然是自己的選擇,任何結果都要接受。

30~35歲

30~35歲是職業的定型期。在已有前期積累的基礎上,確定自己的職業模式,掌握本行業、本崗位所需要的知識與技能,並形成自己的一套運作體系。30歲之前,可以不斷嘗試、改變,30~35歲,就要明確地建立有個人風格的職業模式。無論從事什麼樣職業,都要有自己的獨特理解與運用,構成自己的獨特價值,不可替代。也就是說,這一階段之前,要選定一個行業或者領域,掌握其基本技能,並占有其中的一些資源;到了這一階段,就要在此基礎上開始創新了。

35歲以上

分齡跳槽 分齡跳槽

過了35歲這個職業生涯的分水嶺,就像一個農夫在經過了春播、夏種之後,準備秋收了。也就是說經過十多年的職場打拚,大部分人都有或多或少的成果。35~45歲的人生進入一個相對穩定的時期,事業與家庭等各方面的格局基本確定。這個年齡段想再有大的變化,是需要特別的勇氣與氣魄的。40歲以上的“金領”跳槽主要原因不再是職業發展及薪酬,而是工作與生活的平衡,還有就職企業的文化和戰略與個人不相融。這裡所說的“金領”,即指成功地於35歲突破職業發展瓶頸的高級管理人員,平均年薪在30萬元以上。

40歲男性

40歲,正是年富力強,生理、心理狀態都仍舊保持在巔峰狀態,這一階段個人的知識儲備、閱歷經驗都處於最佳時期,是創造力的全盛時期,是全身心投入、爭取人生更大成功的最佳年齡段。但正是這樣的中流砥柱階段,使中年人必須肩負起事業與家庭的雙重使命,奮戰於職場的同時,還要履行上有老下有小的家庭責任和義務,就好像“蠟燭兩頭燒”。雙重使命構成了巨大的壓力,在為事業與家庭奉獻了一切之後,中年人留給自己享受的所剩無幾,甚至不得不預支乃至透支自己的健康來應對挑戰。

何為跳槽的最佳時機

跳槽、轉行不是說跳就跳,說轉就轉,需要在這之前做好各種準備。準備充分,就容易成功,準備不夠就是撞大運,萬一沒有撞好,不僅浪費時間,還會耽誤職業發展進度。此外,跳槽、轉行還需要選擇適當的時間,同樣是你,同樣的準備,跳槽時間不同,收穫也將有很大的差別。那么,如何選擇適當的時間跳槽、轉行呢?
大勢時間的選擇:
1、選擇大勢來臨的時機
如果沒有特殊情況,每年職場有兩次行情啟動,一個是春季2至4月,這時正是春節前後,一些上年工作不如意的或者準備通過跳槽得到提升的人開始紛紛起跳,準備在新的一年裡有個好“薪情”,再一個就是8至10月份,在應屆畢業生浩浩蕩蕩的求職大軍的感召下,一些職場人士也隨波逐流,使職場形成一股大潮,為跳槽、轉行創造良機。在為畢業生準備的各種招聘會上,會有很多公司趁機選擇中高人才。
2、選擇行情啟動的初期
如果在行情啟動初期起跳,機會大於風險,而且還能有充分的時間了解新公司、新職位、新老闆,萬一跳槽之後不可心,還有機會再次選擇,如果是在行情末期,職場已經從熱火朝天、轟轟烈烈逐漸進入尾聲、變淡變冷,這個時候起跳,雖然看起來職位還不少,但是適合自己的職位選擇範圍很小,而且萬一起跳後落不下去,那么風險將大於機會。再回頭時選擇餘地已很小。所以,2月和8月開始還是比較適合的。 
3、選擇自己職業目標正在上升的時機
選擇自己職業目標正在上升的時候跳槽或轉行,將為提升自己帶來有利時機。比如今年8月,人力資源一枝獨秀,招聘火熱,如果你的職位目標是人力資源,那么,提升的機會就到來了,也有很多人在職業顧問的輔導下,轉行做了人力資源(HR)、或跳槽提升為人力資源管理(HRM)、人力資源開發(HRD)。而軟體工程師卻恰在此時開始疲軟,職位需求持平,而職位供應下降,如果你不知道內情,盲目的認為軟體工程師是搶手貨,行情火暴,隨時可以跳槽,那就會處於被動局面。
4、選擇適合所在行業的時間
每個行業都有季節性,如果你選擇跳槽和轉行,都要考慮這個行業的時間因素,比如學校,招聘都是在寒暑假,開學的前10天左右基本定員。這個時候,各個學校準備跳槽的老師會來個大換防,你要是跳槽大軍,也能找個不錯的學校,如果你在兩個學期之間跳槽,會引起學校的反感,自己也因為各個學校都已經定員而處境困難。
個人時間的選擇
1、必須是在職業定位之後
跳槽、轉行必須是在職業定位之後,這樣,就會有目標、有方向去選擇與自己“人崗匹配”的職位。否則,盲目的漫無邊際的尋找,就是找到覺得不錯的職位,也會由於“人崗不匹配”,導致再次跳槽,要么你能力高於職位要求,感到資源被浪費,想重新跳槽,要么職位要求高於你的能力,很快被企業的新生力量代替,被企業炒掉。 
2、了解新公司之後
對新公司的了解非常重要,求職前,要先了解一下公司的情況:總公司所在地、規模、架構、背景、經營模式、目前的發展狀況和未來的發展規劃等概況等最好事先有概略性的了解,如無法得到書面資料,也要設法從該公司或其同行中獲得情報。包括業績的表現、活動的規模,以及今後預定拓展的業務等。另外,應聘企業的文化是什麼?從而判斷出企業的環境是否公平,也可以判斷出如果入職該企業,上升通道中是否有被限制因素。避免因為急於找到工作而上當受騙。進入某個公司也不要盲目歡喜,要謹慎地觀察、思考,有沒有投錯公司。
3、做好各種準備之後
人們常言:不打無準備之仗。因此在跳槽、轉行之前,準備工作馬虎不得,如:簡歷是否針對職位目標和職位信息,面試的準備是否充分,面試前要做好幾個準備:心理準備、物資準備、問題準備、研究準備、禮儀準備等。
總之,跳槽、轉行的時間選擇很有學問,要仔細研究自己所在行業、職位的跳槽、轉行時間,選擇出適合、適當的時間,這樣才能抓住機遇,為提升自己創造良好的契機,達到跳槽、轉行的預期效果。

漫說銳詞

>>>> 查看更多銳詞漫畫>>>>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