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程式

分析程式,是指註冊會計師通過研究不同財務數據之間以及財務數據與非財務數據之間的內在關係,對財務信息作出評價。分析程式是註冊會計師在了解被審計單位及其環境時運用的重要程式之一。

目的

1、用作風險評估程式,以了解被審計單位及其環境。

註冊會計師實施風險評估程式的目的在於了解被審計單位及其環境並評估財務報表層次和認定層次的重大錯報風險。在風險評估過程中使用分析程式也服務於這一目的。

2、當使用分析程式比細節測試能 更有效地將認定層次的檢查風險降至可接受的水平時,分析程式可以用作實質性程式。

在針對評估的重大錯報風險實施進一步審計程式時,註冊會計師可以將分析程式作為實質性程式的一種,單獨或結合其他細節測試,收集充分、適當的審計證據。

3、在審計結束或臨近結束時對財務報表進行總體覆核。

此時註冊會計師運用分析程式,在已收集的審計證據的基礎上,對財務報表整體的合理性做最終把握,評價報表仍然存在重大錯報風險而未被發現的可能性,考慮是否需要追加審計程式,以便為發表審計意見提供合理基礎。

步驟

①識別需要運用分析程式的賬戶餘額或交易;

②確定期望值;

③確定可接受的差異額;

④識別需要進一步調查的差異;

⑤調查異常數據關係;

⑥評估分析程式的結果。

特定認定

①評估的重大錯報風險

鑒於實質性分析程式能夠提供的精確度受到種種限制,評估的 重大錯報風險水平越高,註冊會計師應當 越謹慎使用實質性分析程式。

②針對同一認定的細節測試

在對同一認定實施細節測試的 同時實施實質性分析程式可能 是適當的

要求

① 可獲得信息的來源。數據來源的客觀性或獨立性愈強,所獲取數據的可靠性將愈高;來源不同的數據相互印證時比單一來源的數據更可靠。

②可獲得信息的 可比性。實施分析程式使用的相關數據必須具有可比性。

③可獲得信息的 性質相關性

④與信息編制相關的控制。

差異額

① 考慮重要性和計畫的保證水平

可容忍錯報越低可接受的差異額越小;計畫的 保證水平越高可接受的差異額越小

②考慮更多的審計證據

可接受的差異額愈低,註冊會計師需要收集 愈多審計證據,以儘可能發現財務報表中的重大錯報,獲取計畫的保證水平。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