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警入蹕圖

出警入蹕圖

《出警入蹕圖》是一幅古畫。創作於明代。本畫描繪的是皇帝在宮廷侍衛的護送下,騎馬出京,聲勢浩大的來到京郊的十三陵拜先祖,然後在坐船返回北京的情景。皇帝一出一入,相互呼應,氣勢壯觀,栩栩如生。現收藏於台北故宮博物館。

基本信息

簡介

出警入蹕圖》乃是我們中華民族的珍貴國寶,這幅畫描繪著明朝皇帝出京謁陵盛況的宮廷畫卷。出警入蹕指的是皇帝出巡歸來的意思。

《出警入蹕圖》構圖簡潔明快,文武百官佇列整齊,迎接皇帝歸來。畫中有一個特點,就是只有皇帝一個正面形象,其餘只是側面形象,皇帝乘船歸來的樣子也是炯炯有神。

苦難歲月

出警入蹕圖

1931年,震驚中外的九一八事變發生,日軍開始侵略中國,古都北平也就是現在的北京城也處於戰爭的邊緣,故宮裡的館藏文物也炭炭可危,就在山海關淪陷的第六天,故宮博物館召開理事會決定,趕在日寇前面將國寶南遷,一連幾天,博物館裡的工作人員緊張有序地在故宮文物中挑選精品,在荷槍實彈的武裝人員的保護之下,包括《出警入蹕圖》在內的珍貴文物,開始了硝煙戰火中的大轉移,1932年,《出警入蹕圖》等文物被運往上海,為避開日軍空炸,1937年這批文物幾經周折被運抵重慶,抗日戰爭勝利後,又被運往南京,1949年初國民黨政府撤離南京,退居台灣。同時他們將北京故宮的這批文物連同南京博物館等地的文物一起運往台灣,共5500多箱。大批文物隨著飛機騰空而起,越過海峽,最終到了寶島台灣。從祖國大陸運到台灣的這批珍貴文物開始被存放在台中縣霧峰鄉。而且一存就是十年。1965年,台北故宮博物院建成。這座博物館運用了當時的先進技術成果,可以有效防止地震,颱風,潮濕等。然而《出警入蹕圖》這件國寶一進入台北故宮就讓工作人員頭痛不已,原來《出警入蹕圖》總長度近60米,是台北故宮博物館最長的一幅畫卷。每次展出,工作人員都要設法在展館內找到一個合適的場所,讓這幅畫全部展出。所以能夠在展館中一睹這幅國寶名畫《出警入蹕圖》全貌的觀眾可以說是非常幸運的。

1972年6月14日,台灣發行了一套以橫五連形式的《出警入蹕圖》古畫郵票。

精巧分析

《出警入蹕圖》描繪的是一支龐大的皇家謁陵隊伍,由北京城得勝門出發,畫家沿途鋪設盛大的衛儀陣容,直至皇帝謁陵的目的地——離京城四十五公里外的天壽山——這裡是明朝歷代皇帝的陵寢區。《出警圖》與《入蹕圖》雖是各自分開的二幅長卷,但是所繪的卻同是掃墓、巡視的過程,因而通常被合稱為《出警入蹕圖》。畫家將皇室謁陵的整個時空歷程出發、抵達、返回濃縮於二幅長卷之中。《出警圖》繪皇帝騎馬,由陸路出京,《入蹕圖》畫皇帝坐船,走水路還宮。這兩幅圖是國立故宮博物院所收藏手卷畫作中最長的兩幅,人物眾多,場面宏偉,更是歷代繪畫作品中少見的超級巨作。這二幅作品,均未署名作者姓名。但可以確定的是,得出動許多宮廷畫師的合力創作,才能完成這二幅布局精采生動的巨作。

皇帝之爭

《出警入蹕圖》中的皇帝是唯一一個正面形象,見下圖。你瞧,他騎在一匹黑色的高頭大馬上,穿著金色的盔甲,盔甲兩臂繡有精美的龍紋,皇帝的帽子上插著兩根白翎,還繫著一條紅色的纓帶,他的臉被畫的很大,突出其尊貴的身份。那么畫卷上這位神氣十足的皇帝究竟是誰?

出警入蹕圖

台灣學者一致認為這是一幅描繪明朝皇帝出京謁陵的宮廷畫卷,可是對於畫面上描繪的是那一位出巡的皇帝,他們卻產生了很大的分歧.在中國歷史上,明朝的統治從1368公元到公元1644,延續了276年.共有十六位皇帝,據史冊記載,在明朝歷史上有過掲陵經歷的皇帝曾有三位,第一位是公元1425到公元1435在位的明宣宗朱瞻基,第二位是公元1521到公元1566明世宗朱厚熜,第三位是公元1572到公元1620在位的明神宗朱翊鈞.

那么這幅畫卷中究竟畫的是哪一位皇帝呢?祖國大陸專家認為是明世宗嘉靖皇帝朱厚熜,與此同時,一部分台灣專家也認為是明世宗嘉靖皇帝朱厚熜,那么畫卷中畫的皇帝是明世宗朱厚熜嗎?史書記載,嘉靖皇帝謁陵回來時百官是在胡城門外相迎的,但是《出警入蹕圖》中繪製的卻是西直門橋,另一方面《出警入蹕圖》畫卷上的十三陵牌坊是建於嘉靖十九年,也就是公元的1540年,這一年卻沒有嘉靖皇帝去謁陵的記載,由此推斷《出警入蹕圖》中去掲陵的不可能是嘉靖皇帝。那到底哪一位皇帝呢?

台灣著名人士朱鴻教授認為經過仔細研究後提出《出警入蹕圖》上描繪的應該是明神宗萬曆皇帝朱翊鈞。為什麼呢?中國古代宮廷有專門記載皇帝日常言行的日記叫《起居注》。根據《萬曆起居注》記載,萬曆皇帝到西郊謁陵時乘馬而去,坐船從水路而歸,這正好與《出警入蹕圖》的描繪相符。《起居注》還記載萬曆皇帝歸來時文武百官都在西直門橋歡迎皇帝而《出警入蹕圖》的結尾處所繪製的也是西直門橋,由此可見《出警入蹕圖》描繪的確實是明神宗萬曆皇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