凹脈丁公藤

凹脈丁公藤

凹脈丁公藤(Erycibe ellipptimba Merr.Et Chun),丁公藤屬植物。產海南,越南和泰國也有分布。生於低山或河邊的疏林。

基本信息

種中文名:凹脈丁公藤
種拉丁名:Erycibe ellipptimba Merr.Et Chun
形態特徵:木質藤本,嫩枝稍被柔毛,老枝具木栓質縱棱。葉萆質,狹卵形至橢圓形,基部圓至闊楔形,乾時褐色,兩面無毛,側脈在表面稍凹入。總狀花序腋生或頂生,密被長柔毛;花冠白色。漿果球形。花期6—10月。
地理分布:產廣東海南島;越南和泰國也有分布。
生 境:生於低山或河邊的疏林。
毒 性:莖、根有小毒,其毒性大於丁公藤。小鼠腹腔注射莖的氯仿提取物300mg/kg,出現活動減少、共濟寒調、後肢外展、翻正反射消失,數小時內緩慢死亡,乙醇提取物有流涎、流淚、震顫等症狀[4-25]。
化學成分:含香豆素成分東莨菪素(scopoletin)、莨菪素(scopolin)以及黃酮類等成分。
毒 理:含香豆素成分東莨菪素(scopoletin)、莨菪素(scopolin)以及黃酮類等成分。
科中文名:鏇花科
科拉丁名:Convolvulaceae
本科概述:本科約有55屬1600種以上,主產美洲和亞洲熱帶地區。我國有23屬近110種。各地均有分布,主產西南和華南地區。本科有些植物可供食用:如番薯(Ipomoeabatatas(L.)Poir.),蕹菜(Ipornoeaaquanca(L.)Forssk);有些供觀嘗:如五爪金龍(Ipomoeacairica(L.)Sweet)、蔦蘿等;還有一些種類供藥用。但其中有些植物對人和牲畜也能產生一定的毒害作用,如牽牛,早在《本草綱目》中就記載了它的毒性,“……雖能利其小便,但竭其津液,足為重虛,重則必死,輕則夭人……久服脫人之氣”,主要刺激腸胃道,損傷腎功能,以及造成肺水腫等。丁公藤屬(ErycibeRoxb.)的一些植物,具有強烈的擬副交感作用,中毒時使人出汗不止,四肢麻痹;值得指出的是番薯屬(IpomoeaL.)、銀背藤屬(ArgyreiaLour.)、海鶴藤屬(Rivea)等的一些植物,具有特殊的致幻作用。在古代墨西哥印地安人進行宗教禮拜時,服用堇色牽牛(IpomoeaviolaceaL.)或里凡草(RiveacorymbosaHall)的種子,產生精神上的欣快和幻覺。1960年後,Hofmann等從本科的里凡草和堇色牽牛里得到了原來以為只存在於低等植物——麥角菌(Clavicepspurpurea)中的麥角類生物鹼麥鹼(ergine)(25—3)、異麥鹼(isoergine)(25—4)以來,由於該類成分具有與強致幻劑麥角酸二乙醯胺(LSD)相似的結構和作用而受到廣泛重視[3-8]。迄今已從銀背藤屬、番薯屬、海鶴藤屬、鏇花屬(ConvolvulusL.)、腺葉藤屬(5tictocardiaHallierf.)和兔絲子屬(CuscutaL.)等30多種植物里分離鑑定出20多種麥角生物鹼類化合物,其中以銀背藤屬為最多。此外,還有非吲哚類生物鹼,如鏇花鹼(convolvine)(、鏇花胺(convolvamine)以及從丁公藤植物里分到的莨菪烷類生物鹼丁公藤甲素。甙類也是本科植物中的主要活性及有毒成分,如牽牛子甙(Pharbitin)、野藥喇叭甙(ipomoein)、瀉根甙(turpethin)等。這些不同的化學成分,表現出各自不同的毒性。麥鹼和異麥鹼具有一系列中樞效應,尤以精神症狀為突出,服後出現離奇古怪的幻想和幻覺。丁公藤甲素則有較強的縮瞳作用,它與結構類似的莨菪鹼、阿托品等擴瞳藥物的藥理作用截然不同。番薯屬植物Ipomoeasidaefolia種子裡的生物鹼糖甙具有中樞神經抑制作用,用作麻醉飲料。五爪金龍種子裡的糖甙馬瑞開亭(muricatin)有降壓、肌松作用,藤商陸塊莖中的糖甙有升壓和平滑肌痙攣作用,牽牛種子裡的樹脂甙有致瀉作用,樹牽牛(IomoeafistulosaMartetChoisy)葉中的酯馬斯靈(marsilin)有鎮靜、抗痙作用。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