凍原植被型

凍原植被型

凍原植被型主要分布在北半球歐亞大陸和北美大陸的北部邊緣地區。 植物地理學把凍原植被型看作寒帶的地帶性植被類型。 凍原植被型植物主要分布在北半球歐亞大陸和北美大陸的北部邊緣地區。

凍原植被型凍原植被型植物
原植被型,生長於凍原的植被類型的統稱,其中維管束植物一般不超過50%(木本植物占一半),苔蘚高於45%,地衣在50%以下,草本雙子葉植物較少,如矮灌叢濕地(dwarfshrubbog)。

基本信息

名稱:凍原植被型
英文名:crymion
植被分類的主要高級單位之一。由建群種生活型相同或近似,對溫度、水分條件生態關係一致的植物群落聯合而成。如落葉闊葉林、常綠闊葉林、草原、草甸等。同一植被型具有相似的區系組成、結構、形態外貌、生態特點、及動態演變歷史。就地帶性植被而言,植被型是一定氣候區域的產物;就隱域性植被而言,是一定的特殊生境的產物。蘇聯地植物學界基本上根據群落中的優勢種或建群種的生態生物學特徵來確定植被型,相當於美國和西歐學者按外貌一生態標準確定的群系。

地理分布

凍原植被型主要分布在北半球歐亞大陸和北美大陸的北部邊緣地區。在南半球,因南極大陸為冰川所覆蓋,只在沿海一些島嶼有小面積分布。凍原的冬季嚴寒而漫長,夏季寒冷而短促,年降水量200~300毫米,主要集中在夏半年,風力強勁,雪被不均勻,土壤下常有永凍層,這種冷濕的生態環境對植物生長十分不利。

植物組成

由微溫的北極和北極-高山成分的苔蘚、地衣、小灌木和多年生草本植物組成的低矮植物群落類型。植物地理學把凍原植被型看作寒帶的地帶性植被類型。凍原又稱苔原,名稱來源於芬蘭語Tunturi,指芬蘭北部的無樹丘陵地區。
組成凍原植被型的植物種類比較貧乏,據不完全統計,北半球凍原植被總共大約有900種左右的維管植物,分屬66科230屬,苔蘚和地衣非常發育,多年生草類和小灌木則在它們的保護下生存。由於植物矮小,群落結構比較簡單。地上部分一般分為1~3層:灌木層、草本層和苔蘚地衣層。地下部分集中在融凍層上部,構成單層根系。生活型以地上芽和地免芽占優勢,幾乎沒有一年生植物。凍原植被型植物主要分布在北半球歐亞大陸和北美大陸的北部邊緣地區。在南半球,因南極大陸為冰川所覆蓋,只在沿海一些島嶼有小面積分布。凍原的冬季嚴寒而漫長,夏季寒冷而短促,年降水量200~300毫米,主要集中在夏半年,風力強勁,雪被不均勻,土壤下常有永凍層,這種冷濕的生態環境對植物生長十分不利。

植被特點

凍原植被型植被抗寒和忍受生理乾旱能力最強,在非常寒冷的環境裡營養器官也不受損傷,有的植物甚至在雪被下開始生長和開花。但植物不僅矮小,而且多呈墊狀,如高山葶藶(Drabaalpina),或匍匐狀,如網狀柳(Salixveticulata)。有的葉子常綠,如紅莓苔子(Oxуcoccuspalustris)等。有些植物適應短暫的生長季節,進行無性繁殖,有的為“胎生”植物,如珠芽蓼(Polуgonumviviparum)。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