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濛初(1580~1644)

凌濛初(1580~1644)

正文

明代戲曲理論家、戲曲作家和小說家。亦名凌波,字玄房,號初成,別號即空觀主人。浙江烏程(今吳興)人。12歲入官學,18歲補廩膳生,後中副榜舉人。天啟三年(1623)入都就選,崇禎七年(1634)授上海縣丞,在任期間曾署理縣令及海防。崇禎十五年(1642)提升徐州判。崇禎十七年(1644),被農民起義軍圍困於房村,嘔血而死。凌濛初作有雜劇 9種,今存雜劇《虬髯客正本扶餘國》、《識英雄紅拂莽擇配》、《宋公明鬧元宵》3種。傳奇《衫襟記》僅存散出,《傳奇匯考標目》乙本著錄此劇,謂演“陳妙常事”。戲曲理論著作有《譚曲雜劄》,他評選南曲編為《南音三籟》,並編著有短篇小說集初刻、二刻《拍案驚奇》
《虬髯客正本扶餘國》、《識英雄紅拂莽擇配》皆寫虬髯客、紅拂、李靖事,情節接近於唐傳奇《虬髯客傳》,與張鳳翼傳奇《紅拂記》迥異。《虬髯客正本扶餘國》以虬髯客為中心人物,對他粗獷、豪爽的性格有生動的描繪。作者讚頌了虬髯客和紅拂、李靖之間的信義和友情;並借這一題材對重財輕義、貧富不均的社會現實,抒發了感慨。《宋公明鬧元宵》取材於《貴耳集》、《瓮天脞語》,將周邦彥眷戀名妓李師師,與宋江攜燕青、李逵等元宵節進東京看燈等情節編織在一起。寫宋江欲藉助於“與當今打得熱”的李師師“討得個招安”,但被耐不得性子的李逵闖下大禍,打破了宋公明招安的夢想。作品對李師師既鍾情於周邦彥,又要應付皇帝的靈通機變的性格,寫得相當生動。周邦彥以詞章激怒皇帝後,又以詞章取悅於皇帝,博得嘉獎擢職的情節,也很富有戲劇性。湯顯祖讚許凌濛初的劇作說:“緩隱濃淡,大合家門。至於才情,爛熳陸離,嘆時道古,可笑可嘆,定時名手。”
凌濛初的戲劇理論,以觀點的明確、犀利、深刻而獨具特色。在《譚曲雜劄》中,他推崇宋元南戲元雜劇的本色,說:“曲始於胡元,大略貴當行不貴藻麗,其當行者曰‘本色’。”認為“修飾詞章,填塞學問”和戲劇的創作“了無干涉”;戲曲語言應是“取其一聽而無不瞭然快意”。他對明中葉以來王世貞等人崇尚駢儷的戲曲主張和創作傾向進行了尖銳的批評。凌濛初評述湯沈之爭,指出沈璟“審於律而短於才”,“直以淺言俚語,掤拽牽湊,自謂得其宗”。對湯顯祖則稱讚他的“才情”,同時也指出了湯在語言上的一些不足,但“猶勝依樣畫葫蘆而類書填滿者也”,持論較為公允。在《譚曲雜劄》中,凌濛初還對劇本創作的一些寫作技巧問題提出了他的見解,如論“尾聲”應以“詞意俱若不盡者為上”;論“搭架”不可“扭捏巧造”,賓白不宜“排對工切”,也都很精切。《南音三籟》以“古質自然、行家本色”、“俊逸有思、時露質地”、“粉飾藻繢、沿襲靡詞”為尺度,將入選作品分為天、地、人三籟。選錄和品第標準和《譚曲雜劄》大體相一致。

配圖

凌濛初(1580~1644)

相關連線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