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水花[中藥]

冷水花[中藥]
冷水花[中藥]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冷水花,中藥名。為蕁麻科植物冷水花 C.H.Wright的全草。分布於中南及陝西、甘肅、江蘇、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灣、四川、貴州等地。具有清熱利濕,退黃,消腫散結,健脾和胃之功效。常用於濕熱黃疸,赤白帶下,淋濁,尿血,小兒夏季熱,瘧母,消化不良,跌打損傷,外傷感染。

基本信息

別名

水麻葉、土甘草、山羊血、白山羊、甜草。

入藥部位

全草。

性味

味淡、微苦,性涼。

歸經

歸肝、膽經。

功效

清熱利濕,退黃,消腫散結,健脾和胃。

主治

濕熱黃疸,赤白帶下,淋濁,尿血,小兒夏季熱,瘧母,消化不良,跌打損傷,外傷感染。

相關配伍

1、治黃疸,周身發黃:鮮土甘草9g,水楊柳15g,鮮黃梔9g,黃泡刺根9g,楓香根7.5g,加紅糖少許。水煎服,日服2次。(《貴州民間藥物》)

2、治急性黃疸型肝炎:冷水花全草30g,田基黃30g,黃毛耳草30g。水煎服。(《湖南藥物志》)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15-30g;或浸酒。外用:適量,搗敷。

使用注意

妊娠慎服。

《貴州民間藥物》:“孕婦忌服。”

採集加工

夏、秋季採收,鮮用或曬乾。

形態特徵

冷水花,又名長柄冷水麻。多年生草本,具匍匍莖。莖肉質,纖細,中部稍膨大,高25-70厘米,粗2-4毫米,無毛,稀上部有短柔毛,密布條形鍾乳體。葉紙質,同對的近等大,狹卵形、卵狀披針形或卵形,長4-11厘米,寬1.5-4.5厘米,先端尾狀漸尖或漸尖,基部圓形,稀寬楔形,邊緣自下部至先端有淺鋸齒,稀有重鋸齒,上面深綠,有光澤,下面淺綠色,鍾乳體條形,長0.5-0.6毫米,兩面密布,明顯,基出脈3條,其側出的二條弧曲,伸達上部與側脈環結,側脈8-13對,稍斜展呈網脈;葉柄纖細,長17厘米,常無毛,稀有短柔毛;托葉大,帶綠色,長圓形,長8-12毫米,脫落。花雌雄異株;雄花序聚傘總狀,長2-5厘米,有少數分枝,團傘花簇疏生於花枝上;雌聚傘花序較短而密集。雄花具梗或近無梗,在芽時長約1毫米;花被片綠黃色,4深裂,卵狀長圓形,先端銳尖,外面近先端處有短角狀突起;雄蕊4,花葯白色或帶粉紅色,花絲與藥隔紅色;退化雌蕊小,圓錐狀。瘦果小,圓卵形,頂端歪斜,長近0.8毫米,熟時綠褐色,有明顯刺狀小疣點突起;宿存花被片3深裂,等大,卵狀長圓形,先端鈍,長及果的約1/3。花期6-9月,果期9-11月。

生長環境

生於海拔350-1400m的林下或溝旁陰濕處。分布於中南及陝西、甘肅、江蘇、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灣、四川、貴州等地。

現代套用

臨床用於治療急性黃疸型肝炎,肺結核病,急性腎炎水腫和膀胱炎小便不利等。

相關論述

1、《全國中草藥彙編》:“治黃疸,肺結核。”

2、《福建藥物志》:“破結消腫。主治瘧母,跌打損傷,外傷感染。”

附註

通過對苗族驗方宜肝樂顆粒中冷水花的植物來源及鑑別特徵研究,為貴州苗族常用藥材冷水花質量標準的制定及開發利用提供了依據。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