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晶效應

冰晶效應

冰晶效應在有冰晶和過冷卻水滴共存的雲中,由於冰面的飽和水汽壓比過冷卻水面的飽和水汽壓小,當空氣中的實有水汽壓介於兩者之間,即大於冰面飽和水汽壓而又小於水面飽和水汽壓時,過冷卻水滴會因蒸發而減小,水分子不斷由水滴向冰晶上轉移,冰晶則因凝華而增大。

基本信息

理論

冰晶效應冰晶效應
這種由於冰水共存引起冰水間的水汽轉移的作用稱為冰晶效應。冰晶效應的程度,與水面上和冰面上的飽和水汽壓的差值有關,差值越大,冰晶效應越顯著。這種效應是混合雲形成降水的重要理論之一。

套用

降雪
極小的冰晶和0℃以下的過冷卻水滴組成雲層,水氣不斷升騰與冰晶凝華,水溫達-5℃時,無數根六角形的冰針就形成了。這是冰晶最穩定的形狀。同時,凝華作用還在繼續進行。如果冰晶周圍水氣多,6個角增長很快,就形成星狀;假如冰晶四周水氣很少,6角不如兩個底面增長快,便形成柱狀;倘若水氣適中,則形成片狀雪花。如果地面氣溫較高,雪降落過程中邊融化邊碰撞合併為水滴,最終成為降雨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