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凌災害

冰凌災害是由於溫度低於0℃的動物、植物、生活設施、公用設施等遇到水蒸氣或接近0℃的水後凝結成冰霜。對動植物造成凍死、凍傷;對生活設施、公用設施等造成破壞;以及由此引發的次生災害。去年南方的雪災讓人心有餘悸,其中的罪魁禍首便是冰凌災害。他的破壞力可見一斑。每年封凍河流解凍時,冰凌對橋墩、堤岸的衝擊,都在提醒我們冰凌災害不可小覷。

冰凌災害

發生原因

冰凌災害對生活環境的影響 冰凌災害對生活環境的影響

(1)熱力因素:第一種情況是水體得到熱量,如太陽直接輻射和散射輻射,地下水加入的熱量,水流運動產生的熱量。第二種情況是使水體失去的熱量,如水面或冰面的有效逆輻射。第三種情況是在一定條件下使水體得熱,在另一種條件下使水體失熱,如蒸發時失熱,凝結時得熱;降雪時失熱,降雨時得熱;大氣與水流的熱交換;河床與水流的熱交換等。對於一個河段,單位時間內水體總熱量的變化,可列水體熱量平衡方程式進行計算。一般情況下,在成冰階段,水流為失熱過程,在融冰階段,水流為得熱過程。

(2)動力因素:主要包括水位、流量、流速、風向、風速及波浪等。在封凍期,同樣的熱力條件下,如果流量大、流速快、順流方向的風速大,則水流的輸冰能力強,冰塊很難靜止下來,就能推遲封凍日期甚至不封凍;反之,則容易封凍。在融冰期,同樣的熱力條件下,如果流量大、流速快、漲差大、順流方向的風力強,則容易形成“武開河”;反之,則容易形成“文開河”。

(3)河道特徵:主要包括地理位置、河流走向及河道邊界條件等。在同樣熱力和動力條件下,有些河段先封凍,有些河段後封凍,有些河段容易形成冰塞、冰壩,有些河段則不容易形成冰塞、冰壩。一般來說,在陡彎、多彎處及沙灘較多處,先開始封凍,解凍時也容易形成冰壩。

社會後果

災害生態影響 災害生態影響

冰凌災害的發生,對環境影響甚大,如果沒有應急措施,還會對當地的人口死亡。

2008年南方雪災損失62億 我國部分地區出現入冬以來最大幅度的降溫和雨雪天氣,雪災已造成湖南、湖北、貴州、安徽等10省區3287萬人受災,倒塌房屋3.1萬間;因災直接經濟損失62.3億元。

冰凌災害後的思考

2008年1月以來,貴州省遭受了50年未遇的大面積雪凝災害,道路結冰,交通癱瘓,供電中斷,全省各地市通信網路均受到不同程度的損害。貴陽市、黔南州、黔東南州、銅仁地區先後發生市電大面積

中斷的嚴重情況,影響到通信網路的安全運行。面對突如其來的災害,通信行業緊急動員起來,在省通信管理局的統一領導和部署下,各通信運營企業顧全大局、團結一致、統一指揮、回響積極、措施得力,迅速啟動省通信保障應急預案和各企業的通信保障應急預案,開展通信保障、搶險救災、災後重建工作,為全省的搶險救災和通信保障工作作出積極的貢獻。

冰凌災害 冰凌災害

災情拉回響急警笛

截至2月底,全省累計有4萬多站(次)通信基站、16000多皮長公里通信光纜、4000多個固定網接入網點、100多個模組局受損,最多時(1月31日),全省有8000多個基站處於通信中斷狀態,接近全省基站總數的50%,雪凝災害給貴州省通信行業造成7億多元的直接經濟損失。在災害期間,全省通信行業累計出動搶修人員18萬多人(次),出動搶修車輛5萬多輛(次),投入搶修設備3萬台(次),其中投入使用的小型發電機5000多台,出動應急通信車500餘次。在全行業的共同努力下,2月6日,全省所有鄉(鎮)全部恢復通信,2月7日,受損模組局全部修復,按照恢復計畫3月中旬恢復所有受損網路,4月底恢復到災前水平 。

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關注貴州省遭受的雪凝災情,部領導也非常關心貴州通信行業的通信保障和搶險救災工作,率各集團公司領導趕赴貴州受災一線,指導抗災救災工作,慰問幹部職工。全省通信行業貫徹落實中央和部、省的決策部署,在大災面前,講政治、顧大局、同舟共濟、萬眾一心,竭盡全力保通信暢通。災害期間,在全省發生大面積停電的狀況下,仍然保證了全省通信基本暢通,且沒有出現重大傷亡事故和信息安全事故。在災害最嚴重時期,保證了全省幹線光纜、縣級以上地區和80%鄉鎮的通信暢通,而且還保證了黨政軍、主要應急指揮部門和民眾聚集的車站、碼頭、機場以及高速公路受阻路段等地方的通信暢通,為抗災救災工作和民眾生產生活提供了有力的通信保障,受到了各級黨委、政府的高度評價和肯定。

這次搶險救災工作取得了圓滿成功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的經驗:一是積極關注,反應敏銳,提前布置,確保應急處置工作及時有序開展。在天氣持續惡化的情況下,根據省委、省政府對雪凝天氣下的搶險救災工作的總體要求,結合通信網路受損的實際情況,及時啟動通信保障應急預案橙色預警。在抗災救災的進程中,隨時根據災情的變化,調整工作重心,提前布置安排好相關通信保障應急和受損網路恢復工作。二是領導深入一線,靠前指揮。省通信管理局和各運營企業的領導身先士卒,率先垂範,帶頭加班加點,帶頭深入救災一線,指揮搶險救災工作。三是積極籌措應急物資,形成互幫互助體系。用自備發電機供電是在大面積、長時間停電情況下保障通信的最可靠的方法,為此,整個行業始終將籌措發電機、油料等物資作為應急指揮調度的重要工作來抓,並在各企業間相互支援。四是做好災害期間的電信客戶服務工作。各運營企業在抗災救災的同時,非常注重災區廣大民眾的通信服務工作,專門在民眾聚集的車站、機場、碼頭和受阻路段等地方提供應急通信保障和免費的公益電話,受到普遍稱讚。在災害期間,各通信運營企業推出了“欠費不停機”等措施,確保600多萬欠費用戶能夠享受正常通信服務。五是做好信息報送和宣傳報導工作。準確掌握雪凝災害期間通信網路受損情況是指揮有力、調度有方的基本保證,通過建立信息報送機制,每天對通信網路的運行、保障、搶險情況進行匯總分析,部署抗災救災工作,並將信息報送部、省政府和相關部門供參考。另外,積極聯繫新聞媒體,做好宣傳報導工作的歸口管理,積極引導正面宣傳。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