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泳

冬泳

冬泳是指冬季在室外水域(包括江、河、湖、海等自然水域與水庫等人工水域)自然水溫下的游泳。即以立冬、立春輔以氣溫10℃以下為冬季的標準定義冬泳;以水溫為標誌,全國冬泳可劃分為四個層次區:氣溫以17℃作為冬泳的起點;水溫以8℃作為冬泳的冷度標誌。17℃以下的水溫給人以冷感,低於8℃以下則有冷、麻、強冷刺激的感覺。冬泳Winter swimming:冬泳是集冷水浴、空氣浴與日光浴於一體的“三浴”。江河湖海中豐富的礦物質與微量元素、空氣中的負氧離子、日光浴中的紫外線對健身、供氧、防治骨質疏鬆等有益。當人的身體受到冷水刺激後,全身血液循環和新陳代謝就會加強,皮膚血管就會急劇收縮,很多血液被吸入內臟器官及深部組織,這樣內臟重要臟器的血管就開始擴張。人的身體為了御冷,我們的皮膚血管很快又擴張,致使大量血液又從內臟流向體表。這樣有規律的一張一縮,從而使血管得到了鍛鍊,增強了血管彈性,所以冬泳也叫“血管體操”。

基本信息

簡要介紹

冬泳是指冬季在室外水域(包括江、河、湖、海等自然水域與水庫等人工水域)自然水溫下的游泳。即以立冬、立春輔以氣溫10℃以下為冬季的標準定義冬泳;以水溫為標誌,全國冬泳可劃分為四個層次區:氣溫以17℃作為冬泳的起點;水溫以8℃作為冬泳的冷度標誌。17℃以下的水溫給人以冷感,低於8℃以下則有冷、麻、強冷刺激的感覺。冬泳是集冷水浴、空氣浴與日光浴於一體的“三浴”。

冬泳感受

冬泳冬泳

1.從一下水,人們就立即感受到冬泳的特殊滋味。

2.不是不冷,不是不苦,是冷,是四肢脹麻刺痛,是呼吸急促,心跳加快;但接著的是不怕冷了,苦後的快感,出水後的愉悅振奮,似乎是冷出了志氣。

3.下水前的瞬間遲疑,被精神振作所代替,撲嗵一聲,健身練志,一切都有了。

4.冬泳是一項極富挑戰的運動,一項挑戰自我、戰勝自我的運動;得來的是超越自我、戰勝自我的快樂。

5.冬泳場地的群體氛圍,平等和睦,互相關照,樂於助人,每天都有些感動,比別的群體活動的快感有過之而無不及。

6.冬泳是人生得意的一件事,它帶來的愉悅與身心上的充實是如此強烈。俗話說,不怕不識貨,就怕貨比貨;嘗到滋味的冬泳人,自然認為:冬泳好。

“四游四不游”,即游陽不游陰,游雪不游風,游雨不游霧,游清不游混。以上說法是有一定科學道理的,從天氣對比角度來看:陽光有“天然興奮劑”之說,適當日曬可激發人的愉快情緒,同時陽光中的紫外線有消毒殺菌作用,又能使皮膚中維生素D和組織胺增高,使血液中血紅蛋白、鈣、磷、鎂含量上升,這些都是陰天所不能比擬的。但要注意曬太陽不能過度,應防止紫外線過多照射引發皮炎等有關日射病。雨雪天氣雖不見太陽,但它可使空氣淨化,減少污染,對健身有利。大霧天氣對人的精神有壓抑感,在霧天空氣中的廢氣不易消散(酚、苯、錳、鉛),灰塵、煙塵和病原微生物等可引起呼吸系統疾病。水質好壞與健身有著密切關係,冬泳者應選擇水質較好的水域鍛鍊身體。對風天氣來說,北方地區冬季多北風,也是氣象病多發季節,當冷暖氣團交界時,會出現“鋒面”氣候,天氣變化非常劇烈,並帶來寒潮天氣,大風使空氣摩擦帶電,形成高速粒子流,平流層污物混入大氣,人體吸收後產生一定傷害。同時,大風天氣空氣中磁場增強,可誘發多種疾病,因此體弱者及老人應考慮冬泳時天氣的選擇。

注意事項

不適人群

中國游泳協會冬泳委員會辦公室主任張寶倉表示,冬泳雖然好處多多,但也並非人人皆宜。張寶倉說,研究表明,有三種人群不適合冬泳:16歲以下的少年和70歲以上的老年人由於身體狀況特殊,不適合冬泳;精神不健全的患者由於缺乏自控能力不適合冬泳;另外,經醫生檢查,患有嚴重器質性疾病如心臟病、冠心病、肺結核、肝炎、胃病以及呼吸道疾病的人也不適合冬泳。

當水溫保持在10-14℃時,一般人在水中游100-500米最佳;而當水溫低於10℃時,游泳時間就應當受到非常嚴格的控制。就大多數人來說,水溫在1℃時,游10米即可,當水溫在2℃時,游20米最佳,依次類推。若不好掌握距離可1℃游1分鐘、2℃游2分鐘、3℃游3分鐘以此類推來控制距離。

冬泳 愛好者冬泳 愛好者

患有較為嚴重的心臟病、較嚴重的高血壓病、肝炎、較嚴重的腎炎、較嚴重的胃潰瘍等疾病的人,不宜進行冬泳運動。在身體不適應的情況下,冬泳也許會加重病情。

中耳炎患者不能游泳,以免水進入耳朵不易排出,造成中耳穿孔。中耳炎治癒後游泳時要戴上耳塞,不能讓耳朵進水。

患有傳染性皮膚病的人、以及患有任何傳染性疾病的人,也不適宜游泳。這是為了阻止傳染病的蔓延。

另外,為了安全,患有癲癇、精神病的人也不宜進行冬泳運動。

準備活動

(1)有足夠的活動量,以使體溫升高,但不可造成疲勞。

(2)準備活動應包括一般和專項活動內容,但應避免最大強度的活動。

(3)準備活動的強度和時間應因人和運動項目而異,有不同要求。

(4)運動前10~15分鐘開始減小準備活動的強度,而在5分鐘之前完成準備活動。

小知識

(1)游泳時,必須注意安全。凡患有傳染性疾病或有開放性傷口時,都不宜參加游泳,女性月經期一般也不應游泳。

(2)飯後、酒後或劇烈運動後大汗淋漓時,不宜立即下水游泳。

(3)游泳前應做好充分準備活動,包括徒手操、模仿練習和拉長肌肉韌帶的練習等。

(4)激烈游泳後,應在水中放鬆,調整好呼吸以後再出水。但如果在游泳時出現頭暈、噁心、冷顫或抽筋不止等異常情況時,應及時出水。

(5)游泳結束後,最好能及時淋浴或擦乾身體,並注意穿衣保暖。

(6)在天然浴場游泳時,最好結伴同行,並注意選擇水質清潔的地方。要注意水的深度、流速。不要在有污泥、亂礁、樹樁、急流、漩渦、雜草叢生、污染嚴重和船隻來往頻繁的水域游泳。

禁忌事項

1、忌劇烈運動後游泳:劇烈運動後馬上游泳,會使心臟加重負擔;體溫的急劇下降,會使抵抗力減弱,引起咽喉炎、感冒等。

2、忌飯前飯後游泳:空腹游泳會影響食慾和消化功能,也會在游泳中發生頭昏乏力等意外情況;飽腹游泳亦會影響消化功能,還會產生胃痙攣,甚至嘔吐、腹痛現象。

3、忌長時間曝曬游泳:長時間曝曬會產生曬斑,或引起急性皮炎,亦稱日光灼傷。為防止曬斑的發生,上岸後最好用傘遮陽,或到有樹蔭的地方休息,或用浴巾在身上保護皮膚,或在身體裸露處塗防曬霜。

4、忌患中耳炎游泳:不論是慢性還是急性中耳炎,因水進入發炎的中耳,等於“雪上加霜”,使病情加重,甚至可使顱內感染等。

5、忌月經期游泳:月經期間游泳,病菌易進入子宮、輸卵管等處,引起感染,導致月經不調、經量過多、經期延長。

6、忌不做準備活動即游泳:水溫通常總比體溫低,因此,下水前必須做準備活動,否則易導致身體不適感。

7、忌高血壓患者游泳:特別是頑固性的高血壓,藥物難於控制,游泳有誘發中風的潛在危險,應絕對避免。

8、忌游時過久:皮膚對寒冷刺激一般有三個反應期。第一期:入水後,受冷的刺激,皮膚血管收縮,膚色呈蒼白。第二期:在水中停留一定時間後,體表血流擴張,皮膚由蒼白轉呈淺紅色,膚體由冷轉暖。第三期:停留過久,體溫熱散大於熱發,皮膚出現雞皮疙瘩和寒顫現象。這是夏遊的禁忌期,應及時出水。游泳持續時間一般不應超過1.5-2小時。

9、忌有癲癇史游泳:無論是大發作型或小發作型,在發作時有一瞬間意識失控,如果在游泳中突然誘發,就難免“滅頂之災”。

10、忌酒後游泳:酒後游泳體內儲備的葡萄糖大量消耗會出現低血糖。另外,酒精能抑制肝臟正常生理功能,妨礙體內葡萄糖轉化及儲備,從而發生意外。

11、忌心臟病者游泳:如先天性心臟病、嚴重冠心病、風濕性瓣膜病、較嚴重心律失常等患者,對游泳應“敬而遠之”。

12、忌游泳後馬上進食:游泳後宜休息片刻再進食,否則會突然增加胃腸的負擔,久之容易引起胃腸道疾病。

13、忌患急性眼結膜炎游泳:該病病毒,特別是在游泳池裡傳染速度之快、範圍之廣令人吃驚。在該病流行季節即使是健康人,也應避免到游泳池內游泳。

14、忌忽視泳後衛生:泳後,應即用軟質乾巾擦去身上水垢,滴上氯霉或硼酸眼藥水,擤出鼻腔分泌物。如若耳部進水,可採用“同側跳”將水排出。之後,再做幾節放鬆體操及肢體按摩或在日光下小憩15-20分鐘,以避免肌群僵化和疲勞。

15、忌在不熟悉的水域游泳:在天然水域游泳時,切忌貿然下水。凡水域周圍和水下情況複雜的都不宜下水游泳,以免發生意外。

16、忌某些皮膚病游泳:如各個類型的癬,過敏性的皮膚病等,不僅誘發蕁麻疹、接觸皮炎,而且易加重病情。

入水事項

冬泳冬泳

1、逐漸入水,是身體適應客觀條件的需要。實踐證明,許多人游泳時發生抽筋、頭暈、心跳速度驟然加快等,都與猛然入水有關。人體從靜止進入到猛烈運動,需要一個過度,以使身體各部適應運動的需要。例如在體育比賽中,運動員們在進入到比賽中前,都要做熱身活動,使身體機能和精神狀態都進入到準備狀態。冬泳時的逐漸入水,就是身體對冬泳條件的過度性適應。

2、猛然入水,容易誘發病情。因為身體在水溫太低的溫差下,猛然入水,水的刺激會顯得更為激烈一些,身體來不及準備,難以接受太強的刺激,從而容易引發生心血管病的發生,而導致生命危險。

3、觀察不清,容易耽誤救助。冬泳時入水的這一時刻,由於遇到激烈刺激,是身體容易出問題的時刻。緩緩地下水,別人可以看到入水者的身體反應,一旦需要救助時,可以迅速實行。如果跳水,身體一下子進入水中,如果感到不適,發生意外,需要救助,岸上的人們卻不容易看出來,耽誤救助時機。

4、天寒地凍,容易發生傷害。冬天天寒地凍,游泳場地附近地表面常常冰凍,地面打滑,容易摔跤。跳水時常常容易身體重心不穩,或者發生摔跤,或者跳水入水時發生偏差,如果跳入水中時,再同正游泳的人發生碰撞,就更容易發生事故。

5、水中冰塊,容易皮膚劃傷。冬泳時往往要打開冰面才能進行,所以,冬泳的水面通常並不寬闊,本來就不適合跳水。而且,水中常有打碎而未能撈盡的小冰塊,這些小冰塊的邊緣比較鋒利。這些冰塊漂在水中,因其透明,常常使人看不清。冬泳時常有人因游泳動作快而被冰緣劃傷。跳水時遇到冰塊,因為身體入水動作大,速度快,觸到冰緣上極容易造成皮膚劃傷的傷害。

6、水下異物,容易導致意外。在我們游泳的幾年中,曾發生過泳友跳水頭碰在水底的石頭上而導致死亡的事故。他們都是游泳的老手,平時游泳技術也不錯,但是,意外就出在麻痹大意上。俗話說,“淹死的都是會水的。”其中的道理就是人們因為熟悉或精通某項事情,做起來反而麻痹大意,思想鬆懈,結果造成很壞的局面。相反,如果對某項事情不熟悉或不精通,做起來反而很小心謹慎,所以不容易出問題。也曾經有人勸他們不要跳水,但是他們沒有聽,造成惡果。可以跳水的地方,水應當有一定的深度,在較低的岸邊跳水,水深不應低於2.5米,如果在較高的岸邊跳水,水深應深於3米以上。而這樣深的水,對於冬泳是不適合的。另外,適於跳水的水中,不能有任何異物,如石頭、爛泥、水草、繩索等,跳水者還要有一定的技巧,否則就容易出危險。游泳本是為了健身,出了意外豈不是適得其反?

為避免意外情況發生,最好不要跳水。冬泳時,下水動作緩和一些,保險一些。

安全救助

常見危險

皮膚傷害、碰撞傷害、凍傷、抽筋、溺水、心臟疾病等。

皮膚傷害,源於被池邊、岸邊或水中的尖利物體所劃傷,如石頭尖銳處、樹棍斷裂處、瓷磚破裂處、冰塊等。被傷害部位多為手、腳、胳膊、腿等。如傷害不大,應當及時包紮後去醫院做處理。如傷害較大,出血量大,應當於受傷部位上部用毛巾、手絹等適當紮緊,減緩出血,包紮傷口後,儘快送醫院處理。

預防:冬泳前熟悉冬泳環境,謹慎入水。

碰撞傷害,多為因滑倒或跳水所致。如摔傷較重,特別要注意是否有骨折或腦震盪發生。

骨折的症狀:主要有疼痛、腫脹、皮下淤血,受傷處運動功能喪失、畸形、有壓痛和傳導痛感。應及早判明是否骨折。如發生骨折,套用夾板固定骨折部位,避免傷情加重。同時報120求救。

腦震盪的症狀:出現昏迷,全身肌肉鬆弛,面色蒼白,瞳孔放大,脈搏細弱,呼吸表淺,意識清醒後不能回憶受傷經過和情況,但能清楚回憶受傷前的事情,有頭痛、頭暈的症狀,有輕微噁心、心煩不安的症狀。應使傷員平臥,保持安靜,防寒保暖,不可隨意搬動,不可使傷員坐、立。昏迷者可掐其人中,促使清醒。應及時打120求救。

預防:穿不打滑的拖鞋。不跳水。在較滑的地方行走要注意安全。

凍傷,多為冬泳時間過長所致。發生凍傷後,應當注意保暖,並用酒擦揉受凍部位,使之血液循環增快,逐漸恢復體溫,切不可用溫度較高的物體接觸受凍部位。或者去醫院處理。

預防:冬泳時間不可過長。冬泳出水後,及時用乾毛巾擦乾身體後更衣。在氣溫為-15℃以下冬泳時,出水後更應注意凍傷。

抽筋,多因入水前準備活動不夠所致。抽筋現象多為五指、小腿部位。抽筋發生時,套用力伸展抽筋部位,如小腿抽筋,可以用仰泳姿勢仰臥水上,用手扳住所抽筋腿的大拇指,用力向身體方向拉,用同側的手掌壓在抽筋腿的膝蓋上,幫助膝關節伸直。一次不行,可連續做幾次,可以緩解,或者呼救。上岸後,擦乾身體,更衣,按摩抽筋部位(承山、湧泉、和委中穴等)和整個腿,可以緩解。上岸後,不應再游泳。

預防:入水前應多做準備活動,使身體各關節、各肌肉部位都有所活動。入水應緩慢,可先用水淋濕全身,避免強刺激。冬泳不可過量。發生抽筋後,下一次冬泳時,往往容易習慣性抽筋。應減少冬泳量,以恢復。

溺水,多因碰撞、抽筋、嗆水或其他疾病發作而導致。應及時搶救上岸,清除口鼻中的污物,使之俯臥於搶救者的腿上,搶救者輕壓溺水者的背部,控出溺水者腹中的水,然後使其仰臥於保暖之處。如呼吸和心臟停止,有經驗者可連續做人工呼吸和心臟按壓,並及時報警或報120求救。

人工呼吸最簡便有效者為口對口人工呼吸,方法為:使之仰臥,一手托住其下頜,使其頭向後仰,保持氣道暢通,另一隻手捏住患者的鼻孔,然後深吸一口氣向其口內吹入,吹完氣後放開捏鼻孔的手,使其呼出氣體。吹氣頻率可在16~18次/分左右,反覆進行。

心臟按壓是對停止呼吸和心跳者的配合方法。在人工呼吸的同時,另一人應做心臟按壓以做配合。方法是:雙手重疊,放在其胸骨中下三分之一交界處,用力向下壓,使胸壁下壓3~4厘米,隨後將手放鬆。應以60~80次/分的頻率有節奏地進行。搶救兒童時,動作頻率可快一些。手下壓時,力量應均勻、緩慢,用力不可過猛,鬆手要快,注意防止造成肋骨傷害。

預防:身體不適,不可勉強冬泳。冬泳時應注意不過量。水中如有不適感,應及時上岸或儘早求救。

心臟病發作,多為冬泳過量所致。冬泳過量時,容易導致心臟病發作(如上例)。應及時上岸更衣休息。如狀況嚴重,應報120呼救。

預防:冬泳不可過量。如以前有心臟病史,更應注意自己身體的感受,身體如不舒適時,不去冬泳。身體狀況不適應冬泳者,不應參加冬泳。

頭痛感處理

冬泳中,有人會感到稍有頭痛或頭暈,這可能是慢性鼻炎、嗆水或因身體寒冷暫時性腦血管痙攣而引起供血不足導致的。這時應迅速上岸,用大拇指在頭頂百會、太陽及列缺穴按揉,然後用熱毛巾敷頭,再喝一杯熱水,即可好轉。

如果冬泳時間過長,血液聚集於下肢而造成腦缺血,機體能量消耗較大身體過度疲勞,也會使人有頭痛的感覺。此時可以上岸休息,全身保溫,並適當喝些淡糖鹽水。

另外,血壓的暫時性增高也會導致有頭暈的感覺。因為,冬泳是在強冷環境下的體育活動,在冷水的強冷刺激下,全身皮膚的血管會發生急劇收縮,強迫表皮血管中血液回流內臟及深部組織,因而會引起血壓的暫時升高。預防暫時性血壓升高的辦法是下水前稍微多在冷空氣中晾一會兒,使身體能夠較好地適應冷水的刺激,避免跳躍入水,入水後應採用較緩和的動作,不要劇烈地游。這樣可以使冷水的刺激減緩,全身皮膚血管急劇收縮的程度會減弱,也就不會出現暫時性血壓增高了。

不管處於什麼原因的頭疼或頭暈,都不可輕視,應當迅速上岸恢復身體。如果每次冬泳時都伴隨頭疼或頭暈,則應當考慮是否平時血壓較高,不適宜參加這項運動。

冷熱交替

冬泳後立即沖熱水澡好嗎?

有的冬泳者喜歡冬泳後立即去洗熱水澡,他們認為身體的一冷一熱,有利於血管的收縮與膨脹,對鍛鍊心血管有好處。

我認為冬泳後立即去洗熱水澡是不合適的。因為冬泳的氣溫條件大多為0~-10℃左右,三九天往往在-10℃以下,冬泳的水溫一般在-2℃以下,而澡堂的氣溫往往在40℃以上,水溫往往在35℃以上。這樣,氣溫相差就有50度之多,水溫相差也有40度左右。冷熱相激,這樣大的溫差對身體來說是很難適應的。而且,冬泳後,體溫往往也降低到30℃以下,實驗表明,冬泳出水後5~10分鐘所測得的腋下溫度能達到27.4度,才是安全的,以此作為冬泳安全閾的標準。這項實驗說明,冬泳者剛出水時的體溫在27.4℃以下。而人體的正常體溫為36.8℃,人體的體溫如較長時間處於34℃,就屬於體溫過低,有生命危險。這就意味者冬泳者出水後,要在較短時間內依靠自身的產熱能力,將體溫由27.4℃以下憑藉著脂肪的消耗產熱恢復至正常。正是在這樣的過程中,人體的體能得到了鍛鍊,增加了各項機能新陳代謝的能力,使冬泳者身體素質得到提高。為了適應冷環境的要求,在冬泳的過程中,冬泳者的血管早已在進行著最大程度的收縮與擴張,心臟也在努力地盡最大能力進行著血液的輸送,從而使心肌得到了鍛鍊。從這個意義上講,為了鍛鍊心血管,冬泳後即洗熱水澡是完全沒有意義的。

再者,冬泳後,為了恢復體溫,人體積極消耗脂肪以產熱。實驗證明,當身體處於中等運動狀態時,肝臟的產熱由平常產熱占全身產熱的20%變為9%,而骨骼肌從產熱由平常占全身產熱的20%變為76%,如果去洗熱水澡,人體從外部迅速獲得的熱量,恢復了體溫,就會立即停止產熱,這樣冬泳也就失去了意義。

芬蘭文化(一)

美麗的芬蘭是位於歐洲最北的國家,與瑞典、挪威、俄羅斯接壤,南臨芬蘭灣,西瀕波的尼亞灣。海岸線長1100公里。地勢北高南低。北部與東部有高地,其餘大部分地區為丘陵和平原。內陸水域面積占全國面積的10%,有島嶼約17.9萬個,湖泊約18.8萬個,有“千湖之國”之稱。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