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小麥

冬小麥

冬小麥在生長過程中抗寒的能力極強,其幼苗能夠過冬,在春天來臨時,幼苗分孽很快,扎蹲長大,冬小麥磨出的粉很好吃。冬小麥應是秋播春末收穫的。在我國一般以長城為界,以北大體為春小麥,以南則為冬小麥。我國以冬小麥為主。冬小麥是稍暖的地方種的,一般在9月中下旬至10月上旬播種,翌年5月底至6月中下旬成熟。微生物菌肥不僅可以活化土壤,減少養分固定或流失,改良土壤結構,維持營養均衡,減輕污染,而且可以在普通底肥的基礎上分解生成豐富的微量元素,提高抗逆的同時,保證幼苗早發、壯桿、增加冬前有效分苞的數量。

簡介

冬小麥冬小麥

冬小麥是稍暖的地方種的,一般在9月中下旬至10月上旬播種,翌年5月底至6月中下旬成熟。比如華北及其以南是冬小麥。 在我國一般以長城為界,以北大體為春小麥,以南則為冬小麥。我國以冬小麥為主。

我國小麥三大產區

1.北方冬小麥區,主要分布在秦嶺、淮河以北,長城以南,這裡冬小麥產量約占全國小麥總產量的56%左右。其中主要分布於河南、河北、山東、陝西、山西諸省區;

2.南方冬小麥區,主要分布在秦嶺淮河以南。這裡是我國水稻主產區,種植冬小麥有利提高複種指數,增加糧食產量。其特點是商品率高。主產區集中在江蘇、四川、安徽、湖北各省。

冬小麥冬小麥

3.春小麥區,主要分布在長城以北。該區氣溫普遍較低,生產季節短,故以一年一熟為主,主產省區有黑龍江、新疆、甘肅和內蒙古。

與國外的聯繫

美國中部農業區,有小麥帶和玉米帶,可以認為是一個平躺的“小”字,中間一豎為一根玉米棒(玉米帶),類似於我國的長城,兩旁即為小麥帶,北為春小麥,南是冬小麥;2.澳大利亞的小麥--牧羊帶,因其緯度較低,氣候較為溫暖,因此種植的只能是與我國華北地區類似的冬小麥。

冬小麥施肥

“三追不如一底,年外不如年裡”這句農諺強調的就是基肥的重要性。基肥要施足,同時也要施好。施足基肥,指得要使用是大量農家肥和少量的氮肥、磷肥、鉀肥這樣就可以保證小麥生長的全部營養。市面上有機基肥的價格比較昂貴,因此如果農民朋友們想節約投入成本,可以用當年的玉米秸稈等自製有機肥料。

基肥要施好,指的是要施用新型高科技的肥料如金寶貝微生物菌肥來促進冬小麥的高產。微生物菌肥不僅可以活化土壤,減少養分固定或流失,改良土壤結構,維持營養均衡,減輕污染,而且可以在普通底肥的基礎上分解生成豐富的微量元素,提高抗逆的同時,保證幼苗早發、壯桿、增加冬前有效分苞的數量。

冬小麥澆水補灌

冬灌要根據溫度及小麥長勢等情況選擇進行。一般日均溫3℃ 最佳,要防止氣溫低時灌水土壤凍結,小麥地表面結冰。如果氣溫過高,一方面會造成水的大量使用出現浪費,另一方面會導致麥苗徒長,這樣後期就會發生凍害。對於生長勢較旺以及非常弱的麥子,建議不用採用冬灌。前者水肥比較充足避免資源浪費,後者則由於苗子太弱容易因為冬灌凍傷。為提高冬小麥的產量、降低生產成本。春季第一水對小麥也很關鍵。墒情較差的麥田,春季第一水在麥苗起身期進行澆灌;對墒情較好及壯苗麥田在起身後至拔節前澆水。

冬小麥蓋土管理

蓋土有防寒保苗效果,蓋土管理的技術要點為:蓋土時期要明確,在小麥進入越冬期後進行,蓋土過早容易將麥苗捂黃;蓋土過晚則容易使葉片受凍。冬灌後,在撓麥鬆土的基礎上,用竹耙在大行中順壟把土摟蓋在麥苗上,蓋土2厘米左右即可。這項技術措施能穩定地溫,減少土壤水分蒸發,確保小麥帶綠越冬,減少地面龜裂。

冬小麥災害防治編輯

防病治蟲,及時除草:不同地區小麥高發的病害不一樣,應該根據各個地區的特點加強小麥紋枯病、白粉病、鏽病、赤霉病等重大病害的監測和預警。災害發生後要主動聯繫當地植保部門及時噴施高效低毒藥劑進行病害和蟲害的治療。對於小麥除草,應在拔節前噴施相應的高效除草劑防治雜草。除草劑噴施時要嚴格按說明書操作,避免對小麥本身及下茬作物產生藥害。此外,播量大、容易倒伏趨勢的麥田要在起身至拔節前及時噴施“多效唑”、“助壯素”等藥品進行化學防控。

倒春寒凍害的早春防治:對生長過盛的麥田適度抑制其生長,除了早春起身期噴施矮壯素等化學藥品外,還要減少灌水提高土壤溫度。此外,如果有條件的話可以進行熏煙操作以提高地面溫度。

受旱麥苗防治:對於受旱的麥苗要及時組織澆灌確保不死苗。不好的苗需要提前施用拔節肥,噴施葉面肥、加快苗情轉化。如遇到降水,應及時趁雨施用尿素等肥料。

春季管理

種好是基礎,管好是關鍵,大地回春,萬物復甦之時,小麥也將進入管理的關鍵時期,由於去冬以來我市降雪量少,給小麥的春季管理也帶來了難度。

一、鎮壓提墒

早春化凍後首先要查墒情,由於經過越冬后土表極易失墒,若干土層超過分櫱節以下會影響生根,這類麥田需在返青期鎮壓提墒,使分櫱節處於濕潤的土層里。

二、適時鋤劃,增溫促苗

鋤劃不但具有良好的保墒、增溫、滅草等效果,還具有促弱苗轉壯、壯苗穩健生長等作用。各類麥田都應鋤地。劃鋤時要注意因地因苗制宜。對晚茬麥田,劃鋤要淺,防止傷根和坷垃壓苗;對於旺苗和徒長麥田,應進行深鋤斷根,控制地上部生長,變旺苗為壯苗;對鹽鹼地麥田,要在“頂凌期”和雨後及時劃鋤,以抑制返鹽,減少死苗。劃鋤要注意質量,做到劃細、劃勻、劃平、劃透,不留坷垃,不壓麥苗。拔節前力爭劃鋤2-3遍。

三、分類管理,科學施肥澆水

(一)弱苗管理。一類弱苗是由於麥田秸桿還田導致碳氮比例失調而造成脫肥的麥田,年前麥苗已開始發黃,冬季又沒有及時施肥,春季麥苗還會繼續脫肥發黃,對於這類麥田,凡越冬前沒有追肥的,早春應抓緊施用,每畝可開溝施碳銨20-25公斤,使用碳銨較使用尿素肥效快10天左右,施後及時澆水,以利充分發揮肥效,促進春季分櫱成穗。另一類是晚播弱苗。這部分麥田地力較好,播量較大,冬前施肥較多的晚播弱苗,早春就以中耕保墒、提高地溫為主,適當控制肥水,防止因群體猛增而造成田間郁蔽和消耗養分,肥水管理一般要在起身至拔節時進行,如果墒情不足,可在返青期澆水,宜小水輕澆,切忌大水漫灌,並及時鬆土,提高地溫,促苗生長,對缺肥的晚播弱苗,可結合這次澆水開溝施入碳銨10-15公斤。

(二)旺苗管理

1.冬前旺苗。由於冬前生長過快,消耗養分較多,返青後生長較弱,早春如遇倒春寒天氣,也會造成凍害死苗。春季要及早加強管理,以鞏固年前分櫱,提高分櫱成穗率。因此要適時澆水追肥,對越冬前已追施過肥且春季田間墒情好的麥田,在土壤解凍後,要及早鋤劃,保墒提溫;在小麥起身至拔節時應進行肥水齊攻。對越冬前沒追施過肥,且田間墒情差的麥田,返青後要抓緊施肥,施肥以碳銨為好,畝施10-15公斤後及時澆水中耕,以防返青後脫肥,待起身拔節期再隨水追尿素15-20公斤。

2.春季旺長苗,返青後除嚴格控制肥水外,還要採取深中耕、鎮壓、化調等措施,化控是防止小麥倒伏的有效措施之一,對群體大,長勢旺的麥田或植株較高的品種,在小麥起身期畝用20%壯豐安乳油30-40毫升,加水30公斤噴灑,以控制植株旺長,縮短基部節間,降低植株高度,提高根系活力增強抗倒伏能力。

(三)壯苗管理。對於墒情好、群體大的麥田,在春季管理措施上要先控後促、促控結合。管理上要做到以控制春季分櫱過多發生,促進主莖與大分櫱的生長。一般高產田的壯苗,返青至拔節期間不施肥、不澆水,或只施肥不澆水,實行蹲苗,並做好鬆土保墒工作。在拔節後結合澆水重施拔節肥,以促進穗多穗大;對土壤肥力較差或一般的地塊,可在起身期結合澆水重施起身肥;追肥量一般應占總施肥量的50%-60%,畝施尿素15-20公斤左右。

冬小麥病蟲害管理

小麥白粉病

今年春季降水多、濕度大,加上田間通風透光性差,白粉病的發生率大大提高。據了解,山西運城等地白粉病的病葉率達到10%左右,防治迫在眉睫。一般來說,小麥白粉病可結合吸漿蟲、麥蚜一起防治,用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80~100克,或用12.5%禾果利可濕性粉劑20~30克,對水30~50公斤噴霧防治,噴施時需打透,每隔7-10天重噴施一次。

小麥赤霉病

在小麥抽穗揚花期,遇到陰雨和悶熱天氣,就容易發生赤霉病。在田間零星發生期間就需要做好防治,主要方法如下:在溫度較高的晴天,每畝用25%氰烯菌酯懸浮劑100mL對水15kg噴施,若發生較為嚴重,則7-10天后補施。

小麥鏽病

小麥鏽病的危害性嚴重,分為分條鏽病、葉鏽病和稈鏽病三種,因其感染性強,發生一點就要將周圍大部分進行防控。如果病葉率在5%左右,嚴重度在10%以下,每畝用粉銹寧可濕性粉劑50克,或20%粉銹寧乳油40毫升,對水50-70kg進行噴霧施用,如果病葉率在25%以上,嚴重度超過10%,需要視病情嚴重程度加大2-4倍用藥量。

小麥吸漿蟲

受小麥吸漿蟲危害,麥田將減產10%-30%,嚴重者減產一半甚至絕收,因此在卵期就要進行消滅。如果吸漿蟲害嚴重,麥田最好與棉花、油菜等農作物進行輪作,以避開蟲源。另外,在抽穗後,可用4.5%氯氰菊脂等菊脂農藥加40.7%樂斯本800倍混合液噴施,同時可兼治麥蚜和紅蜘蛛的危害。

麥蜘蛛

麥蜘蛛包括麥長腿蜘蛛和麥圓蜘蛛,其中長腿蜘蛛喜乾旱高溫,危害旱地小麥;圓蜘蛛喜潮濕溫暖環境,危害水澆地和低洼地。每畝噴施1.5-2kg 3%混滅威粉劑可進行有效防治,另外,也可與吸漿蟲共同防治。

麥蚜

麥蚜是小麥生長後期主要害蟲,吸食小麥莖葉和嫩穗的汁液,造成麥粒不飽滿,需要重點防治。每畝用50%可濕性粉劑4-8g,對水20-50千克均勻噴霧,可以小麥麥芽。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