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朝村

冠朝村

江西省泰和縣冠朝鎮冠朝村,下轄有13個村民組,村民70%左右為郭姓,為五代時從金陵南遷,和鄧姓、陳姓、溫姓合稱冠朝郭鄧陳溫四大姓氏。冠朝村位於江西省泰和縣冠朝鎮,是郭姓聚族而居的地方。

基本信息

冠朝村位於江西省泰和縣冠朝鎮,是郭姓聚族而居的地方。郭姓,出自姬姓,為黃帝後裔,以封邑為氏。周初,周武王封其父之弟虢叔於虢,後來又封虢叔的裔孫序於陽曲(今山西太原市北部定襄縣一帶)。由此,號曰“虢公”,因“虢”、“郭”音同,又稱“郭公”。其後代就以郭為姓氏,虢叔為郭姓的受姓始祖。作為當代中國大姓之一,枝繁葉茂,尊榮顯赫,在長達3000多年的歷史演進中,形成了崇尚文武,務實進取,
大司馬牌坊大司馬牌坊
勤勞智慧,尊長愛幼,報本思源等具有明顯家族文化特色的美德。
冠朝村有13個村民小組,15個自然村,70%的人姓郭。泰和大多數姓是五代崩亂之世自金陵而來。他們大多數是居住金陵的望族,移居泰和(古稱西昌),實為避難安身計。這樣的背景使得泰和人的心態易於重遷安土,育人和諧相處,愛戀田園山水。而在相安無事的農耕的生存狀態下,也就慢慢形成了耕讀自守、詩書傳家的社會風習。所以,大多數宗族譜系序中都特彆強調“恭行仁義,不恃富貴”和“詩書傳家,世代不替”的鄉村文化教育精神。和所有的郭氏不斷遷徙一樣,冠朝郭氏經過了始封西虢,再遷陽曲,三遷馮翊、四遷華陰、五遷金陵、六遷隱儀岡、七遷符竹、八遷冠朝。史載:瞿公避黃巢亂隱居泰和,其子延嵩遷同區符竹村,符竹即今萬安縣高陂鎮符竹村,全村郭姓,有150餘戶、1000餘人。隋初至宋熙寧三年(1070年)萬安屬泰和縣,1070年建縣。瞿公後裔僅從符竹遷出而又繁衍成泱泱望族的就有五大家,後稱符竹五派。就是層溪、竹溪、薦溪、涴溪和下驛。層溪,即今泰和縣冠朝鎮冠朝村。
冠朝村始建於北宋。境內四周低丘環繞,中部為珠陵江河谷平原,地勢由東南向西北傾斜,珠陵江由沙村入境,由東南流向西北,匯入贛江。氣候溫暖多雨,土地肥沃,水源豐富,交通便利,319國道、京九鐵路和萬泰公路穿境而過。村落層次分明,溪水潺潺,是典型的江南農村。易名“冠朝”,還有一段佳話。文獻這樣記載:“泰和里名有層溪未嘗有冠也。北宋景佑元年,村人郭佺、郭子美父子進京趕考同登進士。皇誥父子同科,名冠朝廷。因取以更其所居層溪里名曰冠朝里。自是四方開稱冠朝里者。”(《四庫全書》之《芳洲文集》卷之五)
冠朝人郭子章寫道:予里名冠朝始予祖太常博士,集賢學士之美,父子同登宋景佑進士。制誥中有“父子同科,名冠朝廷”語,遂易里名曰“冠朝”。登第時,里人以詩相慶曰:二八紅粉遙相指,前是嚴君後是兒。(吳家駒編纂《明詩話全集·郭子章詩話》)
郭子章(1542~1618),字相奎,號青螺,自號衣生,泰和縣冠朝鎮冠朝村人。郭子章8歲就學,日誦千餘言,稍長,博覽諸子百家,並對《左傳》、《尚書》、《毛詩》、《禮記》等經典著作有特殊興趣。他還善於天文、歷算,又會寫文章,引起時人的重視。隆慶五年(1571)考中進士,歷任福建建寧府推官、南京工部主事、廣東潮州知府、四川提學僉事、兩浙參政、山西按察使、湖廣右布政、福建左布政、兵部尚書兼都察院右副都御史。郭子章為官,以廬陵先賢為榜樣,清正廉潔,公平辦事,深得民心。萬曆四十六年六月十七日(1618年8月7日),郭子章走完了人生旅程,與世長辭,享年77歲。葬故里井坑,贈太子少保,諡文定。
郭佺、郭子美父子進士,加上郭佺之父郭堯也是進士,為“三代進士第”;郭子章為兵部尚書、其祖父、父親因功贈封尚書,為“三代尚書家”。層溪翰墨香,美譽冠朝廷。村里發揚忠厚傳家的優良傳統,勤奮耕讀,代有才人。郭庸中(1908—2006),1926年10月南京中央軍校第六期(黃埔六期)畢業,後任江西省動員委員會組訓處少將處長,國民政府“國大代表”。其子郭篤周,台灣學者。郭濟民,華南理工學院(現華南理工大學)學士。1950年至今,全村獲得學士、碩士者120人,博士後1人。
當時的冠朝里隸屬雲亭鄉,雲亭鄉包括現在的老營盤、上圯鄉水槎鄉、沙村鄉、冠朝鎮和上模鄉,現在的冠朝村即當初的層溪里,也即冠朝里,它是雲亭鄉的文化中心。在現在的冠朝中學院內,有村人創辦的雲亭書院。1925年,青年教師康純、翁德階等在此任教,成立了泰和縣第一個共產黨小組,開始了革命活動。1930年至1934年間,這裡大革命風起雲湧,冠朝民眾跟著共產黨幹革命,寫下了壯麗詩篇。康純、翁德階以及他們在雲亭書院的學生肖拔群,都為革命獻出了生命。
新世紀展現新風貌。冠朝田土平坦,機械耕種,科學種田,五穀豐登。縣農業局在冠朝鎮建立糧食高產萬畝示範基地,示範基地以冠朝村為核心。冠朝人採取良種良法配套技術,增加用種量,增加有效穗,推廣拋秧、直播等新技術,病蟲害綠色防控技術,測土配方施肥技術,機械化作業技術,早稻平均畝產535公斤,二晚平均畝產535.4公斤。
新農村培育著新農民,新農民建設著新農村。2006年至今,冠朝村新農村建設熱火朝天。13個村小組,村村通水泥路。680戶人家,有400多戶蓋了新樓房。村裡有個小劇團,現有“演職員”15人,每人一專多能,既能演文戲,又能演武戲;既可演又可奏,既可吹又可唱。村里辦起了針織廠、米廠、實心木門廠、家具廠等企業,400多名青壯年在家門口打工,收入也不比沿海地區差多少。風順帆滿,水漲船高;傳承文明,開拓創新。有歌有戲有笑聲作伴,冠朝人聲譽日隆,邁向全面小康的步伐更輕盈、更瀟灑。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