冊封琉球圖

《冊封琉球圖》之《封舟圖》 《冊封琉球圖》之《使館至中山圖》 《冊封琉球圖》之《謝封圖》

圖冊計10開,每開縱55.5cm,橫49.3cm。畫頁為左右對開的“蝴蝶式”裝裱,右側是繪於絹上的設色畫面,左側是書於紙上的墨題,起著補充說明畫面的作用。
琉球作為清的屬國,其國王嗣位先要向清政府奏請朝命,經過清皇室的冊封才可以正式繼位稱王。《冊封琉球圖》冊所描繪的是康熙五十六年(1717年),清廷派遣以海寶為正使、徐葆光為副使的冊封團,持詔敕文書前往琉球冊封20歲的世子尚敬為王的史實。圖冊將冊封團的所見所聞以敘事的手法,按時間順序真實地刻畫出來,成為一本內容更重於形式的圖冊,在中琉關係史上具有較高的史料價值。
《冊封琉球圖》之《福州往琉球針路圖》 這是中國福州與琉球那霸港之間的路線圖。圖上標明在不同的氣候環境下,往返二者之間的里程有所不同。夏至,受西南風的影響,由福州的五虎門至那霸港附近的姑米山,共需要40船(一船為60里)。冬至,受東北風的影響,由姑米山返回福州的定海,則需要50船。冊封船此番出使,往返要行5400里的海路,行程充滿艱辛和磨難。
《冊封琉球圖》之《封舟圖》 此為中國使臣乘坐的冊封舟之一。海寶等人沿襲了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汪楫等出使琉球的做法,雇用浙江寧波府的二艘商船作為此次遠航的冊封舟。每船分上中下3層,前後有4艙。船體巨大,其上除正、副使外,還有隨行的各類官員、僕役數百人。船體上裝飾具有鮮明中國特色的團形龍紋,顯示出皇家氣派。
《冊封琉球圖》之《封舟到港圖》 此圖描繪了中國冊封使“五月十日自福建省城出南台,至太平港羅星塔上封舟,二十日開船,二十二日至五虎門放洋”入東海,經過“七晝八夜”的顛簸,於六月初一日清晨到達琉球那霸港的情景。只見數百艘獨木舟及小艇早已在水中迎候;岸上又有數百位穿戴齊整的官員,在海岸處的“迎恩亭”恭迎,接待儀式熱烈而隆重。圖中還繪有距迎恩亭一里處的“天使館”。
《冊封琉球圖》之《使館至中山圖》 天使館至琉球都城中山王府有10里路程,此幅標示出沿途所經過的重要官舍、廟宇及自然景觀等,是一幅較形象而具體的地形圖。
《冊封琉球圖》之《諭祭儀注圖》 此為即將被清廷冊封的尚敬率領法司及百官在尚氏祖廟舉行諭祭前琉球國王尚貞、尚益的儀式。儀式過程中,讀詔官宣讀康熙帝的“諭祭文二道”,讀畢,尚敬請求按照慣例將中國皇帝的祭文留在廟中供奉,“以為世世光寵也”。圖中還描繪了儀式開始前,素衣黑帶的尚敬率領眾官跪迎在道路的左側,恭候中國使臣到來的情景。
《冊封琉球圖》之《冊封儀注》 七月二十六日清晨,尚敬率領百官來到天使館,正式接受康熙帝使臣的冊封。在鼓樂聲中,尚敬與眾臣在引禮官的指導下,三跪九叩地行過“接詔禮”、“拜詔禮”、“謝封禮”、“謝賜禮”、“問安禮”以及“謝恩禮”等一系列的禮數,最後確立了其王位。
《冊封琉球圖》之《謝封圖》 尚敬在稱王后,除按照慣例擇吉日告祭祖廟、接受國中各島臣民的朝賀外,還要躬臨天使館謝封,感謝康熙帝的冊封之恩。圖繪八月初九日,尚敬乘坐由16人抬的肩輿,正走在到孔廟的“長虹堤”上。他要在“孔廟南小駐別館易衣、減輿夫之半”,然後再到天使館謝封,以示對清朝使臣的尊重。
《冊封琉球圖》之《中秋宴》 此幅描繪的是中國使臣與琉球王室共度中秋的場景。木閣中端坐者是國王尚敬,舞台下梳著長長髮辮、身著清朝官服者便是來自中國的使臣。據使臣們描述,當時的慶祝活動豐富多彩,首先是“呈神歌祝頌”,其次是黃髮老者隨著《起神歌》“百拜稽首”,接著由數十位相貌端莊的貴族子弟相繼演唱《太平曲》“以供宴樂”。待夜幕降臨,人們騎紙馬、放煙火,將宴會推向高潮。最後,琉球人“出城列長炬數里”護送中國使臣返回天使館。
《冊封琉球圖》之《重陽宴圖》 重陽節不光是中國傳統的節日,在東南亞一帶亦極盛行。圖繪中國使臣受琉球國王尚敬之邀,參加皇室在龍澤舉辦的重陽宴。圖中龍舟的樣式與中國福州等地的相同,梭長3丈有餘,劃漿者28人。每舟中央設鼓,以作前行的節拍,同時,它與響鑼相互呼應,烘染出熱烈的氣氛。眾人在緊張的龍舟賽中,還要不斷地高歌《龍舟太平詞》,以表達美好的祝願。
《冊封琉球圖》之《琉球進京謝封圖》 尚敬除在島內舉行謝封儀式外,還要委派重臣隨返航的中國使團一同進京,代表他向康熙帝當面謝恩。圖為琉球官民在那霸港擊鼓相送由“法司王舅紫金大夫暨通事等數十員”組成的謝封船離岸的情景。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