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滿紅

冀滿紅

冀滿紅 性別: 男 籍貫: 山西陽泉 民族:漢 黨派:中共 職稱:教授 博導

基本信息

人物生平

冀滿紅,男,1955年11月生,山西省陽泉市人,民族:漢,中共黨員,歷史學系教授,博士生導師。

學習經歷:

1963.9-1969.11,山西馬家坪國小

1969.11-1973.11,山西陽泉礦務局第一中學

1978.7-1985.7,山西大學

1995.9-1998年,中國人民大學

工作經歷:

1973.11-1978.10,山西陽泉礦務局第一中學教書

1985.11-2002.7,山西大學歷史文化學院

2002.7-至今,暨大歷史系

研究方向:

中國近現代政治與經濟

出版著作

《史學概論》(參編),東方出版社1991年1月版。

《三晉歷史人物》第一、二、三冊(副主編),書目文獻出版社1993年5月—1995年2月版。

《中華英傑譜》中冊(參編),河南人民出版社1992年3月版。

《三晉一百名人評傳》(合著),山西人民出版社1992年5月版。

《清代人物傳稿》下編第八冊(參編),遼寧人民出版社1993年8月版。

《西北文集》(點校),山西古籍出版社1997年10月版。

《中國二十世通鑑》(參編),線裝書局2002年8月版。

《暨南文叢》(三卷),副主編,暨南大學出版社2006年版。

學術論文

《張之洞在山西》,《山西大學學報》1983年第4期。

《論淮軍》,《安徽史學》1986年第4期。

《從“中體西用”看早期改良派與洋務派的分歧》,《河北學刊》1987年第4期。

《淮軍近代化淺論》,《軍事歷史》1989年第4期。

《畢振姬思想探略》,《山西大學學報》1990年第1期。

《清季直隸練軍述論》,《河北學刊》1990年第3期。

《淮軍的私人化傾向》,《晉陽學刊》1991年第1期。

《辜鴻銘論略》,《山西大學學報》1992年第4期。

《洋務運動與山西近代化》,《晉陽學刊》1994年第3期。

《清季練軍建立原因探略》,《湘潭大學學報》1995年第2期。

《劉長佑在直隸》,全國學術會議論文集《義和團運動·華北社會·直隸總督》,河北大學出版社1997年版。《北洋軍閥統治時期兵變原因探析》,《歷史檔案》1997年第3期。

《略論洋務運動與晚清政局之關係》,《清史研究》1997年第4期。

《劉坤一洋務思想及其實踐》,《史學月刊》1998年第1期。

《中國近代第一所陸軍軍官學校——天津武備學堂》,《軍事歷史》1998年第2期。

《張之洞與山西近代化》,全國學術會議論文集《張之洞與中國近代化》,中華書局1999年4月版。

《張之洞與台灣》,《台灣研究》1999年第2期。

《容閎與近代“西學東漸”》,《山西大學學報》1999年第4期。

《容閎與中國教育近代化》,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容閎與中國近代化》,珠海出版社1999年10月版。《第二次鴉片戰爭時期英法之間的矛盾與衝突》,《軍事歷史》2000年第1期。

《陳廷敬與康熙之治》,《晉陽學刊》2000年第2期。

《傳教士與近代西方列強的侵華戰爭》,《軍事歷史》2000年第6期。

《祁寯藻與鴉片戰爭》,《晉陽學刊》2001年第5期。

《地方督撫與清政府對義和團運動政策的變化》,國際學術討論會論文集《義和團運動一百周年國際學術討論會論文集》,山東大學出版社2002年4月版。

《〈潞郡舊聞〉的史料價值和史學價值》,《中國地方志》2002年第3期。

《孫中山五權憲法思想及其實踐》,《史學月刊》2002年第5期。

《昭信股票淺析》,《歷史教學》2002年第6期。

《近代皖北鄉村社會統治危機與淮軍的產生》,《鄉村社會文化與權力結構的變遷——“華北鄉村史學術研討會”論文集》,人民出版社2002年12月版。

《中西文化衝突對太平天國經濟績效的影響》,《太平天國與中西文化——紀念太平天國起義150周年論文集》,廣東人民出版社2003年4月版。

《張之洞幣制改革淺議》,《張之洞與武漢早期現代化》論文集,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4年1月版。《試論“東南互保”期間張之洞的對外交涉活動》,《張之洞與武漢早期現代化》論文集,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4年1月版。《皖北鄉土因素與淮系集團的發展》,《安徽史學》2004年第4期。《近代早期企業的治理特徵——以1873—1911年的輪船招商局為例》,《暨南學報》2004年第4期。《試論景廷賓起義的“掃清滅洋”口號》,《景廷賓起義一百周年學術討論會論文集》,中國文史出版社2004年11月版。

《袁世凱幕府與清末立憲》,《晉陽學刊》2005年第1期。歷史檔案》2005年第2期。

《太平天國的經濟政策與中西文化》,《史學月刊》2005年第7期。

《幕府與袁世凱練兵》,《晉陽學刊》2006年第2期。《論晚清政府對東南亞華僑的保護政策》,《東南亞研究》2006年第2期。

《試論晚清時期袁世凱幕府的特色》,《安徽史學》2006年第3期。

《清末廣東諮議局與禁賭》,《歷史檔案》2006年第2期。

《晚清廣東教案發生原因探析》,《鄭州大學學報》2008年第1期。《郭嵩燾與“夫人外交”》,《江西社會科學》2008年第7期。

《明清以來廣東地區的真武信仰》,《暨南學報》2008年第5期。

《蔣廷黻的選擇:從外交史家到外交家》,《歷史教學》2009年第5期。

《革新與圖治:略論總理衙門時期的徐繼畲(1865—1869)》,《甘肅社會科學》2009年第5期。

《晚清廣東教案與中西文化》,《文化視野下的近代中國》論文集,中國傳媒大學出版社2009年5月版。《一脈天風,百丈清泉——暨南大學歷史學系建系八十周年學術傳承回顧》,《暨南史學》第6期。《試論兩江總督任內的于成龍》,《山西師範大學學報》2010年第2期。

《百年掙扎:十九世紀惠州豐湖書院的發展與變遷(1802—1901)》,《東江文化縱橫談——首屆東江文化全國學術研討會論文集》,暨南大學出版社2010年8月版。

《塑造地方形象的努力——洪洞大槐樹移民傳說中的士紳角色分析》,《中國地方志》2010年第9期。

《清末新政前期江北地方官制的變革與因襲(1901—1905)》,《歷史檔案》2010年第4期。

《丘逢甲與南洋華僑》,《東南亞研究》2010年第6期。《試論民國時期許崇清的教育主張與實踐》,《民國人物與廣州城市發展研究》論文集,廣東經濟出版社2010年12月版。

《黃節與民國初期的廣州教育》,《民國人物與廣州城市發展研究》論文集,廣東經濟出版社2010年12月版。《民眾遷徙、家園符號與地方認同——以洪洞大槐樹與南雄珠璣巷移民為中心的探討》,《史學理論研究》2011年第2期。

《民國初年地方行政制度的調整》,《歷史教學》2011年第5期。

《輪船招商局與“丁戊奇荒”》,程紅主編:《探索與自強——李鴻章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安徽教育出版社2013年9月版。

《抗戰前南京國民政府僑務委員會的演變及作用》,《暨南學報》2013年第11期。

科研項目:

《三晉歷史人物》,三晉文化研究會項目,1990年5月立項,8萬元。

《清代山西巡撫研究》,三晉文化研究會項目,1999年10月立項,0.5萬元。

《山西土地制度變遷研究》,山西省土地局項目,2000年9月立項,1萬元。

《中國正史紀傳人物碑誌資料研究》,山西省洪洞縣誌辦項目,2001年10月立項,2萬元。

《晚清政治集團研究》,暨南大學項目,2002年11月立項,4萬元。

《史表·提督表》,國家清史纂修項目,2004年12月立項,25萬元。

《史表·部院大臣表修訂與補纂》,國家清史纂修項目,2010年11月立項,15萬元。

《晚清廣東巡撫研究》,廣東省哲學社會科學規劃項目,4萬元,2011年9月立項。

盤點中國教育家04

教育是立國之本,所以我們要尊重教育,大力發民教育。這個任務就是向大家介紹全國各地有名的教育家。
蔣宗許
蔣宗達
蔣子鐸
蔣妝蘭
蔣祝權
蔣仲樂
蔣智翔
蔣肇修
蔣彰明
蔣元龍
蔣有經
蔣友棠
蔣友根
蔣寅賓
蔣益洲
蔣信奎
蔣先義
蔣先偉
蔣細定
蔣錫仕
蔣文彬
蔣維益
蔣同景
蔣田友
蔣天發
蔣鎖榮
蔣碩健
蔣水心
蔣淑雲
蔣壽偉
蔣世信
蔣世弟
蔣士錚
蔣士逵
蔣汝芬
蔣模有
蔣靈工
蔣克勤
蔣九成
蔣進壽
蔣劍書
蔣建芳
蔣家友
蔣家驤
蔣和庚
蔣廣源
蔣敦文
蔣冬梅
蔣德龍
蔣道正
蔣代康
蔣從安
蔣崇才
蔣誠志
蔣昌詩
蔣本律
蔣邦本
蔣芸
賈宗智
賈中元
賈振堂
賈玉樹
賈永德
賈湘萍
賈晞儒
賈文懿
賈文身
賈淑華
賈汝賢
賈日希儒
賈克德
賈考成
賈菊生
賈靜波
賈吉森
賈惠之
賈國鉅
賈國江
賈貴廷
賈福臣
賈風亭
賈東海
賈德霖
賈春增
賈春禮
賈成功
冀有江
冀淑蘭
冀滿紅
冀鼎全
季子林
季忠良
季召龍
季永興
季象圖
季鐵軍
季素彩
季慎英
季若雷
季軍傑
季海剛
季富政
季柏青
紀秀卿
紀素英
紀嘉祿
紀漢文
紀炳炎
計鐵士
計承山
金祖鈞
金竹山
金志良
金正才
金振劍
金在律
金雲娥
金玉學
金玉莉
金有景
金友良
金永準
金英武
金耀榮
金雪軍
金星光
金曉達
金象生
金禧德
金喜福
金渭迪
金維純
金同軌
金天斌
金守郡
金石欣
金勝謨
金尚培
金尚律
金瑞芳
金丕承
金明生
金錦山
金鑒祿
金健人
金健民
金建林
金嘉平
金慧寧
金惠康
金虎俊
金和景
金漢珍
金海龍
金國梁
金光熙
金光華
金東勛
金德洲
金德仁
金德起
金道超
金成梁
金成桂
金昌吉
金伯里
金炳陶
金炳鎬
金邦秋
金珖
金錚
金耀
金均
汲偉民
吉文輝
吉全貴
吉金魁
吉登雲
及樹楠
姬興周
姬廣珍
姬源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